扶貧幹部:群眾“點贊”是最高褒獎

“3畝金銀花,賺了5000多元;10只羊下的小羊羔,賣了1萬多;政府還幫咱修了房子……”站在自家地頭,陝西省澄城縣柳泉村貧困戶劉春堂告訴記者:過去,自家的10畝地都是種玉米,靠天吃飯,年入不到3000元。現在,他家年收入近2萬元。

“劉春堂家的變化,得益於金融扶貧政策的落實。”國家開發銀行陝西省分行選派到渭南市的扶貧金融專員張開騰說。在渭南市,像劉春堂一樣,澄城縣、富平縣、蒲城縣、合陽縣及白水縣眾多貧困戶的日子都發生了變化。

原本只與“金融數字”打交道的張開騰,自2016年來到渭南就成了貧困戶家裡的常客。沒有扶貧經驗,不懂農時作務,人生地不熟的他決定“笨鳥”先飛。

當時的渭南市,下轄1133個貧困村,貧困人口66萬餘人。張開騰先後走訪197個貧困村,掌握了一手貧困數據,“渭南雖是農業大市,但一些鄉鎮發展產業或‘盲人摸象’、或‘單打獨鬥’,找不清方向、抓不住重點,無法形成合力、規模,不能打響地域特色品牌。”張開騰琢磨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色”的產業扶貧模式。

經過3年努力,蒲城縣269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集體經濟“破零”,且10%的村集體年收入100萬元以上,70%的村10萬元以上,貧困農戶享受上“租金+股金+薪金+現金”的“4選X”多元增收效益,實現了集體和群眾的共同富裕。

“蒲城”經驗歷練了張開騰,也使這個35歲的小夥子得到當地政府和群眾的認可。在他看來,群眾的“點贊”是對自己最高褒獎。

為儘快落實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他通宵達旦對接483個貧困村、統計近5年涉農資金23個大項的數據,搭建制定可操作的4個階段和11個文件。入村調研中,他不慎摔傷了腿,卻堅持跑完每個現場,最終用5周時間全覆蓋調研了渭南市的5個國定貧困縣,落實開行貸款24.1億元,惠及40餘萬人,解決當地群眾行路難、吃水難、環境差等一系列問題。

“村裡原來的路,起風滿身土、下雨和稀泥,現在是寬敞水泥路,還裝了路燈。”富平縣仵新村村民仵繼鋼說。看到惠高村黨支部活動室年久失修,張開騰申請到分行員工繳納的黨費6萬元,建設起黨員活動室、扶貧辦公室、道德講堂……他還爭取到國開行總行專項資金,在當地中學設置黨建結對點,通過捐贈圖書、設置宣介欄、開展教育講座等,以“富腦袋帶動富口袋”。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不能奔赴一線的張開騰沒閒下來。每天,他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參與市、縣抗疫工作。“每次微信視頻,開騰都要給我們講國家防疫情況、個人防疫措施。”有張開騰在,貧困戶們感到很暖心。

大年初四,張開騰趕回單位,整理應急貸款名錄、排查“復工復產”重點企業名單、選擇疫情防控的支持點和關注點。路剛復通,張開騰就奔赴渭南,落實一系列措施,保障防疫脫貧“兩不誤”。

爭取易地扶貧搬遷資金22.46億元,2.02萬戶、7.16萬人搬遷新房;累計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5.75億元,幫助8.4萬名學生圓了大學夢;提供教育扶貧貸款5億元,“一站式”解決富平縣教育基礎設施不足問題……一組組數字背後,是張開騰日夜兼程的辛勞。

2018年,合陽縣、富平縣、澄城縣、蒲城縣退出貧困縣行列,白水縣也於2019年順利“摘帽”。邁入2020年,張開騰所服務的渭南市按計劃實現了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