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重冲击低收入群体 专家呼吁直接发钱

导读

不少低收入家庭经济断流,现有救助政策或有疏漏或力度不足,低收入家庭亟需现金

疫情严重冲击低收入群体 专家呼吁直接发钱

2020年2月26日,北京西站的务工旅客。先是国内停工,国际疫情冲击波又接踵而来,疫情对民生造成连环打击,影响深远。图/新华社

疫情严重冲击低收入群体 专家呼吁直接发钱

文丨财新记者 汪苏

新冠肺炎令不少低收入家庭收入中断,陷入困境,甚至走到垮塌边缘。多位专家建议,尽快出台现金补贴方案。

据财新记者采访了解,受疫情冲击最大的群体有几类:

一类是新冠肺炎患者。很多新冠患者的健康码,至今仍是红色,这意味着许多低收入的患者,即便康复了也无法外出打工。受身体受损、健康码、就业歧视等影响,新冠病人误工的时间将较普通人更长,或带来新的因病致贫、返贫。很多农民工没有失业保险。

第二类是湖北人,湖北既是农产品大省,又是劳务输出大省。疫情期间,湖北经济几乎停摆,农产品滞销,目前销量虽有所恢复,但普遍面临价格下跌问题,一些湖北蔬菜只能低价卖给出口加工企业做脱水蔬菜。多名受访者表示,外省客户对湖北农产品仍有顾虑,湖北人出去打工仍有困难。农村本地就业机会和外出就业机会都在减少。不少农民工至今滞留在家,没有收入。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

此外,疫情令一些原本已处于困境的贫困家庭雪上加霜,丧失他们最后的经济来源,如拾荒者、小商贩等非正规就业人员。部分家庭存款消耗殆尽,开始通过借钱、花呗、透支信用卡等方式维持生活。这些家庭多有因病致贫、丧失主要劳动力、单亲、隔代抚养等情况。

先是国内停工,国际疫情冲击波又接踵而来,疫情对民生造成连环打击,影响深远。不光是最困难群体,实际上,很多低收入者都处于艰难维持、节衣缩食的状态。开学在即,许多家庭仍在为学费发愁。很多流动儿童就读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无法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如果未得政府财政支持,学费达每学期数千。

中央和民政部门已经发文,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对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低保。对受疫情影响致贫的其他人员和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要及时落实临时救助等政策。

不过,由于行政执行效率等问题,从采访情况来看,一些困难家庭并没有及时得到政府的临时救助。并且,在政府的贫困线和低保范围之上,仍有大量脆弱人群,并未被纳入政府的救助体系。而即便享受低保,对于部分困境家庭而言,也无力应对疫情这样额外的严重冲击。

除了落实政策,对应纳入低保者“应保尽保”。不少专家呼吁,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给予低收入群体直接的现金补助。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大。我们这次没有必要再那么精细地去把最贫困的人找出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主任甘犁说。

在他看来,现有社会救助体系虽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规模太小,为了确定受益人成本太高。他建议,对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的收入较低、民生负担较重的群体,给予一次性的现金补贴,既可帮助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老百姓渡过难关,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助于稳定消费,避免落入总需求下降,进一步导致就业减少、收入下降的恶性连环。

具体而言,可利用个税改革后建立起来的居民收入和支出申报核实体系,对未能享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红利,且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的群体,对其教育、医疗、住房和赡养支出按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定向补贴。如将补贴额度按认定支出负担额度的10%设定,人均补贴额度接近1620元。

……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阅读全文请点文末阅读全文。感谢热心读者订阅

财新通,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财新通会员,畅读财新网!)

唐大杰:复经济保民生,应立即给国民发现金 [2020-03-30]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我国1、2月经济出现大滑坡。而随着海外疫情的快速恶化,外需下滑与全球产业链受阻或使经济在二季度以及未来继续承压。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全球,对世界经济造成了百年未遇的大冲击。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阿泽维多表示,新冠肺炎或引致比全球金融危机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贸易冲击。

中国政府全力抗击疫情,为经济恢复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和金融政策,稳经济、稳就业,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信G20峰会,呼吁20国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需要注入占全球GDP百分比达两位数(超过10%)的资源进行刺激。”2019年,全球经济总规模约90万亿美元,也就是总投入应该达到10万亿美元。照此比例,中国应投入10万亿元人民币。

刚刚结束的G20峰会发布了联合声明,承诺在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方面竭尽所能,使用现有一切政策工具,降低此次大流行病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害,各国决定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前,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各国央行已经推出前所未有的降息、量化宽松举措。

救民生,救需求,刻不容缓 [2020-03-30]

陈宝眼看着四口之家再次走到垮塌的边缘,他想使劲托住,却有心无力。

36岁的陈宝是湖北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手机上的红色健康码又让他多了个身份——新冠病人。尽管已经康复两月了,但这个红色标签挡住了他所有的出路。他是单亲父亲,家中生病的老父母、上小学的女儿,都指着他一人。年前家里仅剩一两千块钱,几乎消耗殆尽,水电费都要交不上了。

陈宝的家在黄冈市英山县南河镇。英山属鄂东大别山地区,曾是深度贫困县,正在接受“摘帽”验收。但疫情冲击不可谓不大,依托温泉的旅游业停摆,支柱性的茶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严重的是,农民工复工延期,不少至今滞留家乡。他们多是家里的顶梁柱。

消费券、买一送一、延长假期 地方花式促消费效果如何?[2020-03-23]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平息,日常生活开始恢复。为稳经济、扩内需,各地政府频频出台各种促消费政策,希望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地方政府最常见的做法是效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做法,推出消费券和购物补贴。

江苏南京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总额3.18亿元的消费券,主要包括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图书消费券、乡村旅游消费券、信息消费券、困难群众消费券、工会会员消费券等七大类。山东济南面向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文旅企业推出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浙江宁波市也推出总额1亿元的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券。

版面|刘登辉 张阳

本文首发于财新网

邮箱:[email protected]

恰询:[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