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象镇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帮扶力量-帮扶责任人-何淑萍

我叫何淑萍,女,今年42岁,中共党员。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从2000年上班以来,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每天都要与群众打交道,十几年来始终坚持为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2017年5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深知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丝毫不敢马虎,奔忙于精神扶贫工作第一线,当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致贫原因的“贫析员”,精准扶贫工作的“联络员”和“服务员”,力求认真落实好上级下达的每一项政策。

当时,我分包了刘沙沃、李沙沃2个村,刘沙沃村有1200多人,248户,李沙沃村有342户,将近1500口人。由于新到这两个村,对村情概况都不清楚,对各家各户的情况更是不了解,对填报的资料更是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没有决窍,只有下村入户,多跑多问多了解。每天下村忙其他工作之前,先对一个村部分农户进行走访,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去另一个村跑。有些户半响不在家,就趁中午去。每天中午,端着饭碗的人们都能在街上看到我的身影,慢慢地他们熟悉了之后,群众都会向我打打招呼,我也会停下来和他们拉会儿家常,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就这样,从一户到另一户,从户主到家属,从本户到邻居到和哪些户是本家,都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正是通过认真的走访,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才确立了村里的贫困户,最终认定刘沙沃贫困户6户,李沙沃贫困户6户。

扶贫初期,白天下村入户了解情况,晚上回单位整理资料。同事们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我却包着两个村,压力更是可想而知。整理完一个村还有另一个村的工作等着,连续加班到半夜更是家常便饭,。

为确保这两个村的贫困人口如期全部顺利脱贫,我作为这两个村的扶贫专干,根据各户实际情况,访贫困、挖穷根,因户精准施策,根据各户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决不搞千篇一律。同时为每一户贫困户建立扶贫台帐,记录帮扶措施和落实情况,让贫困户认可,做到心中有数,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在我帮扶其间,为刘沙沃朱广治、宫大磨分别办理了二级残疾证,让他们领上了残疾补助,并为朱广治的儿子朱登杰介绍在米庄钢铁市场打零工,;为刘沙沃宫大磨、赵国治2户贫困户申请了房屋改造。为李沙沃贫困户李来义、任保岭、任国平、李改花办理了慢性病鉴定,为贫困户陈翠玲、李改花分别办理了精神三级和肢体二级残疾,使她们领上了残疾补助,并为李改花申请了小推车一辆;使李沙沃任国平成为本村清洁工,每月600元;为贫困户李来义介绍在石象镇明朗寺村一家打铁作坊打零工,一天30-50元不等。这两个村的每户贫困户,都力争让他们享受到最大的优惠政策。

在平时的扶贫政策宣伟中,也有个别群众不理解,甚至一些群众把家里的病人拉到了村部,更是拉着我的手进行哭诉。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各种政策,自己拿不准的,就打电话为他们咨询。李沙沃村民彭长山,身患瘫痪十几年,被家人拉到支部书记家,又拉到我面前。经了解,彭长山有3个子女,女儿嫁至大周镇街里,家境富裕,大儿子在长葛市里打工,每月3000元,小儿子彭红涛离婚后患上间歇性精神病。了解情况后,把各项政策拜开揉碎讲给他,并帮助彭红涛进行了精神鉴定,现已领残疾补助。又为彭红涛介绍了看大门工作。彭长山对此很满意,也得到了其他村民的赞扬。

2017年年底,通过平时的政策宣传,两个村群众贫困户和扶贫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各种资料也进了行归档立案。尽管分包2个村,但是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及对贫困户认真负责的态度,这两个村的信息数据准确,并按照上级要求对贫困户村级一户一档、户级一户一档中的资料,做到了简单明白、一目了然,得到了单位同事的肯定和领导的表扬。

当然,脱贫攻坚工作仅仅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美丽乡村、安全生产、村部建设等工作也一样没有拉下,这两个村的其他几项工作在2017

年度在我们石象镇也名列前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