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區:清明新風尚“雲”上寄哀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31日訊(通訊員 陳毅 記者 成俊峰) 古今同此時,家國共清明。清明是氣清景明、萬象新生的時節,也是人們思親緬懷、表達感念的時節。日前,隨著石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面推進,“文明祭祀”“屏端相見”“時空信箱”“雲上思念”“鮮花祭祀”等方式,成為該區市民選擇在清明節期間文明祭奠新方式。

石鼓区:清明新风尚“云”上寄哀思

△市民正利用網上祭掃平臺文明祭奠

“親愛的外婆……不管歲月如何流逝,對您的思念從未改變。”3月31日下午,家住石鼓區和平北路的90後市民陳某打開“雲上清明”石鼓區網上祭掃平臺,點擊“免費創建網上紀念館”頁面,以“雲”上寄託思念的方式文明祭奠。

據悉,該網上祭掃平臺設有人民英雄祭祀、抗疫英烈祭祀、親人祭祀等多個紀念專區,市民可通過登錄相應頁面,運用獻花、點燭、寄語等形式進行在線祭掃。同時,考慮到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平臺還提供了公墓和紀念堂的預約祭掃、代客祭掃等多種便民服務,儘可能滿足群眾表達思念的需求。

當天,在石鼓區青山街道船山路社區,不少市民飽蘸深情,將自己對故去親人的思念匯成字句,書寫在信箋上,然後投遞到“時空信箱”內。市民王某表示,要以實際行動支持文明祭掃,“燒紙錢既汙染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容易引發森林火災,我一定會文明祭掃,為環保作點小貢獻。”

據悉,3月27日至4月12日,衡陽市組織市、區兩級民政部門在轄區各個社區服務大廳放置了“時空信箱”,免費為市民提供紙、筆以及信封,讓市民把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和絮語寫在時空信箋上,投入時空信箱。活動結束後,民政部門將統一對“時空信箱”內的信件進行收集,送至市殯儀館莊嚴傳遞。

“每年清明節前,我們都會組織工作人員通過各類媒介向全區群眾宣傳文明殯葬與節地生態安葬等常識。”石鼓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區民政局聯合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衡陽群眾”志願者計劃通過上戶宣傳、微信群和朋友圈分享等多種形式開展文明祭祀宣傳活動,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50000餘份,倡導市民採取家庭追思、網絡祭掃、時空信箱等方式緬懷親人、寄託思念。

此外,清明小長假期間,石鼓區還將組織社工、“衡陽群眾”志願者在松木村等9個祭拜宣傳站點,為市民贈送菊花、派送宣傳資料、講解文明綠色祭拜政策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