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0年港股在4月份大概率都會上漲,巧合還是規律?

大家都知道“五窮六絕七翻身”,其實港股還有另一個規律:“港股在4月份上漲概率大,漲幅高”。

最近5年,每個4月份港股都出現上漲,最近10年,有8年的4月份港股出現上漲,即便是在熊市期間也是如此,比如2008年,港股一路下行,但在那一年的4月份還是出現了12.72%的反彈,有人懷疑這是巧合,實則不然。

經過統計,從1980年4月到2020年3月這40年的時間裡,恆指在4月份出現上漲的次數為30次,上漲的概率為75%,與10月份並列排名第一,並且4月份恆指的平均漲幅最大,達到3.47%,第二名為“七翻身”的7月,平均漲幅為2.58%。通過大數據分析可見,4月份港股表現好並非巧合。

過去40年港股在4月份大概率都會上漲,巧合還是規律?

為什麼4月份港股會表現很好呢?主要是因為3月份低基數效應造成的。3月份是港股年報集中公佈期,在有效性更高的港股市場,業績公佈後,股價往往會因利好兌現、不及預期等原因而回落,造成“低基數”效應。上圖可以明顯看出,3月份是港股表現較差的月份(平均漲幅為負數)。9月份是半年報集中期,可以看出,9月份港股表現較差,10月份表現較好。


  大跌的3月,通常會迎來不錯的4月

今年的3月是一個不平凡的3月,也是一個動盪的3月,恆生指數(23603.48, 428.37, 1.85%)3月下跌9.67%,為4月份創造了一個非常低的基數,2020年4月即將到來,港股會怎麼走呢?從過去40年的經驗來看,但凡3月份出現大跌(超過5%的跌幅),4月份表現還不錯。分析結論是,如果3月份跌幅超過5%,4月份70%都會出現上漲,最大漲幅為13.5%,最差漲幅為-5.8%,平均漲幅3.3%。


過去40年港股在4月份大概率都會上漲,巧合還是規律?

儘管過往數據不能百分百預測未來,但大數據背後一定有合理的市場邏輯。展望4月,四大因素決定港股走向,公共衛生事件與經濟數據還未見底,恆指超跌反彈後漸顯疲態,但政策面與流動性都已經向好,長線資金無需過度悲觀。


港股底部信號明顯

港股恆指昨日高開低走,但是在尾盤小幅衝高,但是整體看港股底部信號已經較為明顯。

昨日盤整是受美股拖累,在技術上,港股當下已經突破前期的加速下降趨勢線,底部形成W底信號,前期低點位置開始出現放量信號,MACD金叉信號形成。

如果今日港股再次打破短期高點,本週內可以看向24670的短期壓力。

過去40年港股在4月份大概率都會上漲,巧合還是規律?

短期關注點:

受到市場熱點消息影響,今日短線操作可以重點關注復星醫藥、小米集團、騰訊控股、中芯國際等

1. 近期復星醫藥核酸試劑盒通過了國家藥監局審批,同時公司擬出資5000萬元認繳北京華蓋信誠遠航醫療產業投資合夥企業的基金份額。如此復星醫藥能夠更好的整合醫療資源,高效發展。

2. 小米集團近期披露年報,2019年收入為2058.4億元,同比增長17.7%;2019年經調整淨利潤為115億元,同比增長34.8%。

3. 騰訊牽頭財團宣佈完成對環球音樂集團的投資。我們預計短期對騰訊有小幅度利好,但是更需關注晚間美股騰訊音樂的走勢。

4. 中芯國際2019年度收入淨利潤 ,符合市場預期。短期內將提振中芯國際,不過長期來看半導體行業還在投入研發階段,長期可能維持震盪偏多思路。

長期關注點:

如果從長期來看,想進行抄底長期持有策略,可以重點關注港股銀行業

目前港股銀行業都處在低估位置,A-H銀行股中A股溢價較高,港股股價相對較低,例如中國光大銀行PE僅為3.76,同時在技術層面上看,港股銀行指數走勢在突破前期的上升趨勢線壓力後,近期有效二次回踩確認支撐,成交量開始出現放量。

近期可關注:中國光大銀行(06818)、東亞銀行(00023)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