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到劉邦無能後,韓信張良蕭何等人依舊輔佐流氓完成霸業?

芯疼比快樂真實


劉邦哪裡無能了?劉邦才能十分傑出好嗎。正因為劉邦有帝王之姿,蕭何、張良、韓信才甘心輔佐。

劉邦的底子就很不錯,首先他到信陵君帳下當過俠客,對黑社會的一套運行方式很熟悉,回到沛縣以後他實際上是一個“俠”,有廣泛的社會資源。其次,他擔任過秦朝的吏,擔任秦吏是有要求的,就是能寫會算,寫方面要能認識幾千字,算方面要能進行一定數目以上的運算,劉邦這兩方面都不錯,所以絕對不是文盲,而且通過擔任秦吏,他還走上了白道,對官場那一套也很熟悉,在沛縣可謂黑白通吃。

這樣的人到哪裡都是人物,為什麼蕭何官位比劉邦高,卻一直照顧劉邦後來還跟劉邦做事?就是因為劉邦黑白通吃,比蕭何的能量要大。

另外一點就是劉邦很聰明,任何東西一點就透,高人要教他些東西他馬上就可以領悟,這樣的人,哪個高人不喜歡呢?張良就曾經評價過“沛公殆天授也”,對劉邦印象奇佳,等到故主韓成被項羽殺害後,就加入劉邦陣營為其效力了。

還有一點就是劉邦有度量,肯放權,肯重用人。韓信要求拜大將、事權專一,劉邦全部答應,於是韓信果然率軍為劉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劉邦就個人軍事才能來說,也很傑出。楚漢之際,除了被項羽大敗過,以及劉邦自己承認不及韓信之外,基本上就沒怵過什麼人,項羽、韓信之外的將領,幾乎逮誰滅誰。哪怕是秦國第一名將章邯,跟劉邦交戰也是互有勝負,劉邦的軍事才能可以在秦漢之際排到第三(跟章邯並列)。

如此有能的主君,當然能夠吸引大量人才來投。


文史宴


如果劉邦也能被稱為無能的話,那放眼中國兩千多年曆史,恐怕沒有幾個人敢說自己不無能的。大家要明白,在亂世之中,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出身有多好,如果沒有過人的智慧和手段,即便是你的小弟,隨時都能將你取而代之,更不用說你還要面臨眾多如狼似虎的競爭對手,稍有不慎,那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在這種背景下,蕭何、曹參等人在起義時硬是讓劉邦當老大,絕不是史書上所說的因為他們膽小怕事,事實上,一個敢起義造反的人,早已將腦袋憋在了褲腰帶上,而蕭何曹參灌嬰樊噲等本就是如狼似虎的人,他們甘願讓劉邦當老大,顯然只能是劉邦的能力比他們更強大。因為在亂世之中,一切都是實力說話,強者是不可能甘心誠服於弱者之下,除非弱者甘願當傀儡,但問題是,劉邦顯然不是傀儡。

再後來,劉邦這種平民能夠讓張良這種貴族子弟心甘情願跟隨,又能收服韓信、陳平這種心高氣傲的牛人,絕不是靠他們的忠心,而是他們知道,和劉邦作對,根本就看不到出路。更何況,我們總覺得項羽天下無敵霸氣沖天,但問題是,他在和劉邦的交鋒中,始終沒有徹底擊敗過劉邦,反而讓劉邦給反殺,這一切,恐怕不僅僅是因為劉邦的手下出色,因為和項羽正面交鋒的,至始至終,都是劉邦本人所率領的部隊。

事實上,劉邦之所以給人一種無能的感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史記》的緣故。司馬遷在寫西漢國父劉邦時,絕不可能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必然是漢武帝給擬定好了的框架,不信大家可以對比下我朝歷史,總而言之,官方對某個人的評價是七分功三分過,那主流媒體的報道和記載就不可能是三分功七分過,否則絕沒有好下場。換句話說,漢武帝給劉邦定的基調是無能加流氓,那司馬遷絕不敢把劉邦寫成英明神武,否則絕不是宮刑這麼簡單。

至於漢武帝為什麼要這樣寫劉邦,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君權神授。總而言之,劉邦要啥沒啥,既沒有能力還是個老流氓,但蕭何、張良、韓信等英雄豪傑卻甘願死心塌地的追隨,甚至是天下無敵的西楚霸王也被逼的自刎烏江,這一切,不正好說明劉邦當皇帝是天命所歸,是老天安排的麼?總而言之,他們劉氏是名副其實的真龍天子,是要世世代代當皇帝的,而其他人,即便能力再強,本事再大,也是當不了皇帝的。


小玲子說點史


首先,問題中說“劉邦無能”,這一點不符合歷史事實。

事實是,劉邦極具領導才能!該領導會的他都會,不該領導會的他全不會!這樣的人,才是天生的領袖!比如:發掘和吸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撫慰軍心民心,組織管理等等,這些都是該領導會的,劉邦可是樣樣精通!而且劉邦生性豁達,能屈能伸,能聽得見別人的意見,知錯就改,當斷則斷,跟著他幹,大夥兒都有幹勁。至於打仗、策劃、後勤這些專業性較強的事情,確實不是劉邦的長處。也僅僅是相對於三傑來說,劉邦是屬於比較“無能”的(劉邦稱帝后也親口承認了這點),但是作為領導,就怕面面俱到,凡事追求完美(諸葛亮在這上面吃了大虧)。世上沒有誰是完美的,劉邦不行的地方,有張良、蕭何、韓信等一幫人才,事情也就完美解決了。

再說“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都是各自領域的頂尖人才,他們不可能去輔佐一個“無能”的領導。至於“流氓”一說,劉邦確實不是謙謙君子,但他有著謙謙君子不具備的強大氣場和人格魅力。蕭何和劉邦是沛縣老鄉,他早就看出劉邦是幹大事的人,所以劉邦一起事,蕭何就一直跟著他,從來沒有異心。張良和劉邦是偶遇,兩人一見如故。張良跟劉邦談論他研究了十年的“天書”——《太公兵法》(一說《素書》),劉邦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一點就透,而張良跟其他人談,其他人就真跟聽了“天書”一樣,所以張良就感嘆“沛公殆天授”,對劉邦評價很高,後來終於歸入劉邦陣營,死心塌地跟著他。韓信是蕭何向劉邦推薦的,從一個管糧草的小官,一下升為大將軍,這固然體現了蕭何看人的眼光,但同時也體現了劉邦大膽起用新人的氣魄,而且從史書上分析,劉邦對韓信是恩威並施,始終將韓信牢牢掌控在手中。

所以,劉邦和“漢初三傑”等人,是彼此成就、相輔相成的關係。只有在劉邦的領導下,以“三傑”為代表的各類人才方能發揮最大作用,同心協力完成統一大業!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評價劉邦:“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人生打底書


前面看到一個創業指導說的一句話: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如果越忙就說明他的能力越差,企業的壽命也就會越短。這就說明了什麼什麼問題?一個領導者不需要你什麼都會,你只要把你手下的人管理好就行。


劉邦把這點是做到了極致,不管是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等等各個方面,劉邦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但是他有一點項羽是比不了的,那就是知人善用。可是項羽呢一輩子都在打仗,項羽也是為打仗而生的,所以他只能徵天下,不能得天下。

劉邦早年遊歷,之後混到一個亭長,起義也是被逼無奈的選擇。說劉邦是流氓可能也沒錯,但是劉邦只是不要臉。人至賤則無敵,這句話是沒錯的。而且劉邦膽大,講義氣,所以和他一起的樊噲夏侯嬰這些屠狗趕車的都能死心塌地的跟著。


在軍事上劉邦確實不如韓信,但是在韓信來之前,劉邦從起義的數十人到入主咸陽的時候已經有十萬了。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吧。

在謀略上劉邦和張良確實沒法比,張良也是古代中國的奇人了。幫助劉邦攻佔咸陽,脫險鴻門,之後平定天下。沒有張良的出某劃策,劉邦確實很難成功,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也能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

蕭何呢,要說當初起義的時候,蕭何可以做老大的,蕭何也不是膽小怕事,那時候已經決定造反了,不管誰當老大隻要跟著造反的都是要死的,而且罪連九族,所以說蕭何膽小怕擔事是不可能的。蕭何只能說是生來就是一個管事者,而不能成為主事者。之後幫劉邦主管軍糧,沒有蕭何在大後方幫劉邦管理,估計三軍都要餓著肚子打仗了。


這些人放在哪裡都是可以左右一個帝國的命運的,你覺得這些人會傻到跟著一個流氓地痞嗎?劉邦在這些方面確實可以說是無能,但是如果自己一個人能把這些全做完,那也只能是一個能者,而不是一個領導者。不管任何時候,任何統治者只需要做到知人善用,那麼就是一個偉大的君主,秦始皇統一天下是自己去打的嗎?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都是假的嗎?

所以說劉邦不是無能。


中國歷史研究所


誰說劉邦無能了?劉邦這個人,粗看上去就是一個運氣好而無能的痞子,但是越細看,越思考,越覺得仰之彌高,深不可測。別的不說,就說他當年在大敗之後,巧奪韓信兵權,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來的。

很多人在現代社會生活久了,可能覺得上級拿下級的兵權這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其實大謬不然。 皇權社會,將帥都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尤其是親兵牙兵,一般都唯主帥命令是從。入軍奪權從來都是一件兇險無比的事情。

當時劉邦大敗,從成皋脫身,如果是一般人,正常的想法是趕緊找到自己的部將。但是當時誰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呢?劉邦孤家寡人,韓信大軍在握,就這麼貿然去了,等於把自己送到韓信的跟前。主動權在韓信,而韓信怎麼做,完全取決於韓信的良心。到時候如果韓信把劉邦架空,劉邦恐怕也只能有苦說不出。退一萬步說,就算韓信有良心,繼續擁戴劉邦,但是劉邦孤身依附韓信,恐怕這權威之後就打折扣了,很容易讓韓信尾大不掉。

劉邦這個時候,展現了第一流政治家的敏感的嗅覺,劉邦是這麼做的:

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修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偷兵符之後,馬上升帳召將,利用兵符的權力馬上提拔一批將領,調動一批將領。這批提拔的將領的官位是劉邦給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只能忠於劉邦——否則韓信回來,原來那幫被“易置”的老人怎麼放?在短短几個小時,奪符升帳易將一氣呵成,提拔誰,調走誰,劉邦在極端的時間內做出了正確的決斷,措置有方。等韓信張耳醒來,已經物是人非,韓信張耳自己的親信都被換掉了,又怎麼能不服?又拿什麼和劉邦鬥?

這是劉邦剛剛經歷成皋之敗,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時候,尚且能夠作出這樣的大手筆,別說普通人,古之名將偉器,又有幾個在倉皇之際還能有這份縝密的心理素質和膽略的?像劉邦這樣的事蹟,一生之中能做成一次,已經是可以吃一輩子,吹一輩子的資本了!在歷史也會被史官加上濃濃的一筆,稱為有古之良將之風!


經史通義


劉邦無能?滑天下之大稽!何為能?披堅執銳衝鋒陷陣能戰而勝之,此猛將之能!運籌帷幄算無遺策決勝千里之外,此謀士之能!治國理民內外皆安而得民心者,此文臣之能。統御群臣知人善用而天下歸心,此帝王之能!能成就帝業的人少,所以“知我者希”,劉邦就有帝王之能,芸芸眾生不知劉邦而謂之無能!

世人常囿於所聞,困於所見,以為世之英雄豪傑皆如西楚霸王項羽一樣,力拔山兮氣蓋世,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項羽雖然英雄蓋世,但是他只能是一代名將,而不是一個好的帝王!



蕭何作為劉邦集團後勤保障部部長,他徵兵徵糧,管理民治的確是一把好手,是一個能幹的官員。張良作為天下第一謀士,思慮深遠,韜略過人,確實不愧第一謀士稱號。韓信兵法過人,領百萬大軍戰無不勝,當世無人能敵,不愧兵仙稱號!樊噲、周勃、盧綰、夏侯嬰、英布等都是人傑。


上述諸君都是一時人中龍鳳,但是都在劉邦麾下做事,且一展身手,位及人臣高位。在劉邦手下可以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而在項羽手下,只能衝鋒陷陣,或者當個執戟郎中!

韓非子的帝王之術早就說過了,帝王不現所欲,不展其能,居中而守法,執賞罰二權柄,則群臣效力,各盡其才。帝王可以披頭散髮而御婦人,垂拱而天下治,劉邦無師自通,深諳帝王之術,其能當時只有秦始皇嬴政可以超過!




大秦鐵鷹劍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劉邦確實很無能,領軍打仗不如韓信,後勤保障不如蕭何,詭辯計謀不如張良,那麼為什麼劉邦能夠得到三人的輔佐而完成霸業呢?因為劉邦有這三人不具備的能力,什麼能力,聽我慢慢細說。

首先,劉邦也是個人,也有缺點。劉邦的缺點就是流氓氣太重,這個也是被人非議最多的一個毛病。但是古代帝王,哪個沒有一點流氓氣呢?俗話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劉邦從事的是什麼事情?造反奪天下極其兇險的事情,如果像儒生一樣,一板一眼早就滅亡了。

所以,要想了解劉邦到底哪裡厲害,就要橫向比較,和同劉邦一樣的人來比較,如果拿一個皇帝和幾個大臣 比,真的沒有可比性。

劉邦最厲害的長處有兩點,第一是知人善任,張良、韓信、蕭何三人賣力輔佐,這個就足以證明了,我重點說第二點,知錯就改,簡單點講就是大度。

我先拿兩個反面教材來做個例子,官渡之戰前,曹操領兵攻打劉備,這時袁紹的謀士田豐勸說袁紹趁機攻打曹操,袁紹以幼子有病為理由拒絕發兵,其實是不相信田豐的計謀。後來曹操打敗劉備後袁紹才開始打算攻打曹操,這時田豐又勸阻袁紹不可動兵,而且說得很有道理,機會已失,出兵必敗。袁紹不聽,還把田豐給關到獄中。後來袁紹兵敗,他把田豐給殺了,這就是袁紹的氣度。

曹操當年住在呂伯奢家,誤認為呂伯奢家人要殺他,於是執劍殺了呂伯奢全家。在逃跑路上碰到買酒回來的呂伯奢,這時曹操已經犯錯了,但是他還是殺了呂伯奢。留下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在錯誤面前,這就是曹操的氣度。

說完他們兩個,我說一個劉邦的故事。公元前201年,韓王信背叛劉邦投降匈奴冒頓單于。劉邦親領大軍平叛。劉邦很雞賊,為了穩妥,他派了十路探哨去調查匈奴的虛實。冒頓單于比劉邦更雞賊,他 把精兵良馬全部隱藏起來,故意讓漢軍看到一些老弱殘兵。

結果可想而知,十路探哨回來都說匈奴不堪一擊。劉邦還是不相信,於是派了大臣劉敬作為使者去探聽虛實,等劉敬回來大軍已經出發了,劉敬一看趕緊彙報說:我到匈奴方面去,看到的只有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這 肯定是冒頓單于隱藏了自己的實力,他必定埋伏了奇兵要攻打我們,我認為不能進攻。

劉邦一聽就火了,罵道:你這個老匹夫,不過是靠嘴皮子撈得一官半職,現在竟敢胡言亂語阻擾部隊前進。於是令人 把劉敬拘禁到光武。

後來劉邦果然中計,被冒頓單于四十萬騎兵圍於白登,陳平出奇計賄賂了冒頓單于的妻子方才救劉邦逃出來。劉邦逃出來後立刻令人釋放了劉敬,並且向劉敬道歉,還封劉敬為建信候。這就是劉邦的氣度。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袁紹和曹操也是一時之人傑,他們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而劉邦能統一天下,同樣的事情,劉邦的氣度不知道要強於這兩人多少倍,這也正是劉邦能服眾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劉邦確實無能,但是劉邦知人善任,氣度非凡,所以最終能得到三位俊傑的輔佐而取得天下。


每日趣評


張良看清劉邦無能?

劉邦對張良言聽計從,關鍵是結果都是好的,這不是隨隨便便一個老闆能做到的。

比如韓信破齊後,要給劉邦要個假齊王,劉邦當時就急了,要派兵攻打韓信,是張良勸他。換做項羽,這事兒成不了!張良得被他氣死!

而且劉邦能非常快速的判斷出來誰對誰錯,

酈食其也算是個非常厲害的人了,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竟然能說動齊王投降。你看這人舌功自然了得。

先項羽跟劉邦在滎陽打的時候,酈食其就建議劉邦分封,六國諸侯之後,意思是分隔項羽的權力。回頭吃飯的時候,就碰見了張良。

劉邦對他說起了這事兒,張良一聽說,你丫的是在送死!噼裡啪啦一大堆講給劉邦聽。

聽完結果是啥——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在嘴裡還嚼著的飯,一口噴出來說“混蛋,差點毀了你爸爸”。

這就是決斷能力。他可能想不到,但是他知道誰說的對!

蕭何看清劉邦無能?

蕭何跟劉邦一開始造反的時候,就是因為膽小,害怕秦國槍打出頭鳥,躲到了劉邦背後,就這,不提也罷!

你再看蕭何後來的行事作風,面對老劉那是畢恭畢敬,本質上說還是“膽小”能躲到劉邦後面就很好了。

劉邦讓蕭何守關中,蕭何

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什麼事兒都讓劉邦知道!他看清了劉邦無能,可笑,他一輩子都怕劉邦!

韓信看清劉邦無能?

韓信一個逃將,跑到劉邦哪兒,因為蕭何說了幾句話,劉邦面試了一下,劉邦就拜他為大將軍,這時候的韓信,一個失業人員,忽然成了高管,感恩戴德啊!

接著劉邦,親自帶韓信這個高管實習生,後來發現可以,給他實權去打趙和齊。感恩戴德啊!

韓信十萬兵打趙國打了三年,攻下五十城,劉邦覺得有點慢,就派了酈食其去遊說,結果我就不翻譯了。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齊已聽酈生,即留縱酒,罷備漢守禦信因襲齊歷下軍,遂至臨菑。齊王田廣以酈生賣己,乃烹之

你說劉邦氣不氣,後來還跟劉邦要齊王噹噹,驚不驚喜!就韓信幹這混賬事兒,他還好意思還看不起劉邦,簡直了。

到最後韓信被封為楚王!

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阬豎子耳。”高帝默然。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云何?”上具告之。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陳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不能過。”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上曰:“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陛下弟出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為然

高帝以為然,你老韓,被老劉摸得清清楚楚。所以韓信一輩子都是“吾必有以重報母”,他還看清劉邦無能!簡直了!


目西


首先要搞清楚一點,早年的劉邦是遊俠而不是流氓,只不過性格之中有些無賴罷了,即使是無賴,他也是胸懷天下,志在四方,有夢想,敢追求理想的無賴。

其次,劉邦決不是無能之輩,相反,劉邦不但不是平庸之徒,而且是個極有抱負的偉大政治家。

讓我們以事實來說話吧。

先來說說蕭何為什麼願意跟隨劉邦。秦朝時期,蕭何是沛縣的一個主吏,當時劉邦還只是個亭長。可是等到劉邦起義,進入沛縣以後,要推舉首領,有人要推蕭何或者曹參,但是他們倆誰都不敢當這個上首領,反而擁護劉邦來當首領。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怕死,怕擔當責任,怕起事不成被秦朝夷族。最後,還是劉邦當了這個首領,被人稱為“沛公”。

這說明什麼,劉邦敢擔當,能成事,且是個想做大事的人。

蕭何曹參投奔劉邦後,之後劉邦事業越做越大,他們倆從來沒有妒忌之心,反而在各自的工作上盡忠盡職。為什麼他們倆的忠誠度如此之高?因為劉邦知人善任,將他們安排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實現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

蕭何善長管理,劉邦就安排他在後方管理後勤,負責後方糧草兵運之事。曹參善戰,就安排他在前線衝鋒陷陣,建功立業。

後來,他又遇見到張良。張良本來是投奔楚王景駒的,但遇上劉邦後就不想走了,為什麼?因為張良認為,劉邦天資過人,能夠領悟他的兵法。劉邦收留張良後,知道張良智謀過人,就帶在身邊當軍師。凡是張良給他獻的計策,他幾乎聽從,且凡是聽從張良的計策,他幾乎都能打勝仗。

遇到張良之後,北上咸陽時,又在陳留遇見了酈食其。在劉邦之前,很多諸侯都從陳留路過,酈食其一個都看不上眼,為什麼劉邦來了,且知道他不喜歡讀書人,還在投奔他呢?

酈食其說劉邦是長者。何謂長者?我想在酈食其的心目中,劉邦應該是個胸懷大志,能夠知人善任成就大事的人。後來,果然劉邦季也將酈食其的特長髮揮到了極致,派酈食其四處遊說諸侯,降低了很多戰爭成本,就拿下很多座城池,可惜的是酈食其後來被韓信害死了。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時,退居漢中。當時,韓信棄項羽投奔劉邦,開始時劉邦並不以為奇,後來韓信要逃走,蕭何將他追回來,並且遊說劉邦說,如果想成大事,東出成項羽爭霸天下,就必須重用韓信。劉邦這才恍然大悟,拜韓信為將,用並韓信之計闖出漢中,與項羽於天下一決高低。

後來,韓信翅膀成熟時,項羽派人遊說他背叛劉邦,三分天下,他拒絕了。接著,謀士蒯通也遊說他三分天下,但是他念劉邦對他有恩,所以又拒絕了。

總之,無論是蕭何等漢初三傑,還是酈食其,還是後來的陳平,或者是強盜出身的彭越及英布,如果劉邦是無能之輩,他們會像雲一樣聚集在劉邦麾下助他成就千古偉業麼?而他們能夠兢兢業業地輔佐劉邦,一切都源於劉邦的人格魅力。

這個魅力就是,劉邦胸懷開闊,能夠容人,知人善任,委於重任,且不惜重金,不吝官位,恩威並重,收攏人心,終於將不同的人擰成了一條繩,組成了一個不斷創造奇蹟的傑出隊伍!


月望看歷史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因為家境貧寒,很早就混跡於黑白兩道,幹一些偷雞摸狗的事,幹一些刀口舔血的活,他論文釆,胸中無墨水,大字難識幾個,典型的"文盲";論武功,他手無縛雞之力,不通劍術,不懂拳套,典型的"武痴"。因此,在很多人眼裡,他是一個極為軟弱無能的地痞流氓。


然而,正是這個地痞流氓,韓信張良蕭何等人之所以對他馬首是瞻,原因很簡單,劉邦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才能。

劉邦的個人魅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具有超強的親和力。他為人溫和,以誠待人,能主動和人交心談心,也正是這種"零距離"的接地氣,使得他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知,從而獲得了良好的人緣。二是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劉邦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善於傾聽別人意見,敏於辨判,善於納諫,從而使得別人願意為他出金點子,樂意為他獻良策,從而籠絡了大量人的心。


劉邦的個人才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說會道。劉邦混跡社會多年,練就了一張利嘴。凡事在他嘴裡都能吹的天花亂墜,而什麼人都會被他的甜言蜜語所"俘虜",從而練就了好人緣。二是善於察言觀色。劉邦為人機警,善於觀人臉色行事,老練果敢。往往一個極為細微的環節都逃不出他的火眼精金,在他面前如"透明人"的項羽自然不是他的對手。

總之,正是因為劉邦擁有這樣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才能,和一意孤行不可一世的項羽形成天壤之別,而韓信、張良、蕭何等蓋世英才選擇追隨他打天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