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路遥小说《人生》中高加林舍弃刘巧珍选择黄亚萍?

大雪山大轮寺鸠摩大智


《人生》中的高加林,其实就是路遥自己。正因为他也经历过和高加林一样的人生起落,经历过相同的心理感受,才写得如此情深意切,动人心魄。


1949年,路遥出生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原名王卫国,也是典型的红色时代的名字。7岁的时候,他被过继给了延川县的大伯家。延川县虽然和清涧县接壤,但是属于延安市管辖。


长大后,路遥在延川县中学读书,不久遇上文革爆发,他也组织了一个造反派名叫“井冈山”,后来又担任了县革委会的副主任。但是一年后,因为在一次武斗中,有人死亡,路遥涉嫌杀人。但因为没法证明是他开的枪,所以未被定罪,但是撤销了他的职务。


仕途开始得突然,也结束的迅速。路遥回到了延川县的老家郭家沟,当起了农民。这时候的他回想起在城市的经历和现在的处境,内心是非常彷徨的。


《人生》中的高加林也是如此,在城里上了一趟学,结果还是回到了农村,自然觉得郁闷。在这个时候,他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安于做一个农民,而是想着怎么才能再回到城里,实现自己走出山沟沟的梦想。


所以,他选择黄亚萍而放弃刘巧珍,是可以理解的。他的心本来就没有在农村,而黄亚萍又恰恰是他实现阶级跨越的救命稻草,他自然想抓住。


尽管从道德上说,高加林的始乱终弃会造人唾骂,但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谁敢保证自己在这种状况下,不回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在小说中,命运和高加林开了个玩笑,最后他又回到了乡村,既失去了事业,也失去了爱情,成为时间最孤独的人。但幸运的是,他可以去学校教书了,未来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相信他在进行下一个人生选择的时候,会更加慎重。


而现实中,路遥在干了一段临时工后,也去延川县城管公社当了一名老师。在学校中,他开始写诗,编诗集、后来又开始写小说。


1973年,他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进了《陕西文艺》杂志社工作,摆脱了农民的身份,也真正走上了文学道路。


可以说,在1968年3月17日,两个造反派发生武斗的那个晚上,路遥的命运被改变了。从此,一个官员没有了,但一个作家诞生了。


陈令孤


对于黄亚萍,其实高加林是有过暗恋才对的。且他们才有共同的爱好。只不过高认为黄和他家庭条件差太多,不敢爱而不是不愿爱!后来,高居然有机会面对黄的表白,且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不亚于现在中了六合彩。(那个年代的农村小伙想跳出农村,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理解的)所有以说,高抛弃刘巧珍是必然的。不能全用忘恩负义来解释。当然,巧珍对他掏心掏肺的好,巧珍的善良 勤劳等等,也都带给高加林一定的内疚和不安,但是,这些都不足以阻挡高奔向幸福的脚步!

最后,命运和高加林开了一个玩笑!就如同命运和路遥开的玩笑一样。路遥曾经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却没有转化为很好的婚姻。应该和他的出身,为人处世,及他们流淌在血液里骨子里的价值观不同都有分不开的原因吧。

高的选择是一个人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的选择。其实也没的选择。年轻人都应该拼一次的,难道不是吗?


稻草人44018739


这是个很正常的选择,无可厚度非。巧珍是个漂亮的,善良的农村姑娘,她没有文化,但有一颗深爱加林的心。在加林最落魄的时候,给了加林一个姑娘诚挚的爱。加林在这个时候的情绪是低落的,需要人关心,关爱,加林面对巧珍这个村里最漂亮的姑娘的示爱,正处于青春勃发的加林,是没法拒绝的。但加林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青年,他不甘心一辈子生活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他向往外面广阔的世界,一旦有机会他一定会闯荡一番的。而巧珍的眼里只有加林,只想安干平凡的乡村生活,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只是本能的爱。

黄亚萍是个有知识的女孩,他是加林的同学,本来在上学的时候就对加林有着好感,只是碍于加林农民的身份而作罢。现在加林不同了,他用自己的知识,在县委通讯员的岗位上干的得心应手,显示出了一个知识青年的风釆,前途一片光明。亚萍对加林展开了追求。而加林和亚萍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面对亚萍的爱,他也犹豫过,彷徨过,但他最终选择了亚萍。他的这个选择,在当时的社会是被人所不能理解,是被人所遣责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想他的选择是对的。


走过沧桑1962


人生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高加林是当时农村青年的真实翻版,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生依然还得返回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天的的生活就是一辈子的缩影。好不容易跳岀农门捧上铁饭碗,又从民办教师跳进县城,爱上有共同语言的黄亚萍,有其必然的因素,志存高远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追求。

巧珍喜欢上清清爽爽还能舞文弄墨的高加林,也是当时许多纯真善良的农村姑娘的美好向往。奈何山一程,水一程,几年河东,几年河西,现实是残酷的,高加林的人生变数造就巧珍的爱情悲剧,陈世美自然被崇尚礼义的多数人所唾弃。

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其中有时代社会的原因,也是人性本质使然。人生面临许多的叉路口,就看你怎么选择。





山w水



琥珀公子1


高加林舍弃农村美女刘巧珍出于对人生的进一步追求,他的第一步人生脚步从贫穷的黄土乡村走到了黄土小县城成为了县委通讯员,由于黄亚萍的出现,她可以带他到人生的第二个台阶……到发达的南方大城市南京上海发展,人生的不甘导致抛弃了有金子般的心灵的、美丽无比的巧珍。令人痛心,令人心痛。


说实话A


我一直觉得路遥的中篇《人生》比平凡的世界写的要好一些,虽然在作品中我们不齿高加林的选择,但在现实中90%的人会像他一样。在读高加林与巧珍的恋爱时,有甜蜜也有一些酸涩。高加林在时代下那孱弱的人生在珍巧窄小的眼界里就是整个世界。那是这部作品中唯一让人特别同情的一个人物。上初中读的时候,我记得一个细节,高加林第一次亲吻巧珍的时,巧珍在他怀抱中不自禁的颤栗着,之后高加林提醒巧珍要刷牙,第二天巧珍在家人和村民异样的眼光下开始了刷牙这种行为。与黄亚萍的爱情,作者显然不愿意有更多的情感流露,除了志趣相当,文化层次一致,然后就是高加林那种可怜的虚荣心。当高加林最后从高处又跌落到黄土地上时,读者似乎已经不耐烦了。巧珍很像是作者潜意识中的黄土地,那份熟悉、包容、厌倦、困惑、苦闷、挣扎都在其中了,当然还有受挫时才想到的那份温存。


抺过西风数百州


当初人們是同情巧珍而遣责加林的,大有抨击类似陈世美的声音,现在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重新评价一下,结论有所不同,加林有权自由恋爱,迭亚萍合符情理的,同时看來恋爱对象的选择,不单是看忠厚老实,还要得有相近的文化水平,要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工作单位,地点,经济条件等都纳入了择偶的必备条件。这就是观念的转变,社会的进步的表现。


小猫胡子103240101


看了电影《人生》,我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我和“巧珍”的婚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伍!因为我害怕,我正一边做“梦“,“巧珍”却在一旁报喜:“我家母猪这一窝生了12只崽、母鸡孵了20只小鸡……” 我是叫她闭嘴,还是吼她滚开?场合不是很尴尬?所以,直到如今,我大多为我的英明决策点赞,但有时候(偶尔)也梦一梦“黄亚萍”。不过,尽管当初大声涶骂过高加林,而如今看来,高加林实属无奈,放在当下,岂不三下五除二的就可以现场摆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