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娜拉出走后”能挣钱就逃离男权社会了?不是的


《逃离》:“娜拉出走后”能挣钱就逃离男权社会了?不是的

前言: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如果对比起其它作家,门罗毫无疑问是出现得比较晚的。因为在她三十七岁那年,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但也正是她这样不紧不慢的态度,使得她的每篇作品都有很高的质量。三十七岁那年的那部短篇小说集,一举为她赢下了“总督文学奖”。此后,荣誉就纷至沓来,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发行,直到201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如今,我们就走进她最负盛名的短篇《逃离》,去领略她的女性关怀思想。

1.“娜拉走后会怎样?”的起源和结局

《玩偶之家》的男主角叫海尔茂·托伐,他有一个妻子叫娜拉,托伐在银行工作,经济条件一般。不过,在圣诞节前夕,托伐被提拔为银行经理。在掌权之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同事柯洛克斯泰裁掉,因为之前两人有过矛盾。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娜拉曾经背着托伐伪造父亲的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过高利贷,目的是给托伐治病。柯洛克斯泰知道娜拉是伪造的,所以就以此为把柄威胁托伐。托伐一直以为自己治病的钱是岳父给的,现在知道真相后,他大骂娜拉虚伪,破坏了他的声誉。不过,通过娜拉的努力,后来柯洛克斯泰放弃了揭穿真相,转危为安的托伐对待娜拉的态度又好转了起来。

娜拉这时候彻底看清了自己丈夫的虚伪和丑陋,决定出走。

娜拉的这一出走就惊动了整个欧洲,也为我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在《玩偶之家》中,娜拉最终看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身份,她要逃离这样的生活,所以就出走了。这样的举动让所有备受压抑的妇女看到了重生的希望,也给了她们斗争的勇气。为什么娜拉非走不可?因为娜拉的丈夫觉得她首先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然后才是一个人。但娜拉觉得她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其它身份,如此才能摆脱她的“玩偶”处境。

《逃离》:“娜拉出走后”能挣钱就逃离男权社会了?不是的

如此看来,娜拉是应该出走的。这也被视为女权运动的经典读物。国际妇女运动领袖蔡特金曾经在《平等报》上发表文章,说易仆生提出的问题不断地激励人们探索妇女解放、乃至人类解放的道路,而这条路也是一条“必由之路”。《玩偶之家》中写出了娜拉出走的的开端,那么,娜拉出走后会怎么样?在1923年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鲁迅为此发表了专门的演讲,来探讨娜拉走后,在我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鲁迅先生说:“娜拉出走之后,要么回来,要么堕落”。因为当时的女性在社会中的经济来源渠道少之又少,说得直白点就是没有钱。钱虽然不能买来自由,但是大多数人都会为了钱而出卖自己的自由。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女性出走后的真实命运。在得出了这样的一个悲剧结论后,他提出了娜拉出走之后如果要幸福,必须要有健全的体制:“第一,女性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女性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这样的进步思想直接就提高了后来女性的地位。但其实只有这样,女性还是无法逃离男权社会,不过,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在女性追求平等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逃离》的出版是2004年,时代步入二十一世纪,女性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变得很容易了。那么,娜拉在这个年代出走,她是不是就不会回来,也不会堕落了?

2.“能挣钱的娜拉出走后会怎样?”的结局

《逃离》是爱丽丝·门罗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这部短篇小说里,女主角名字叫卡拉,男主角叫做克拉克。克拉克是一个学历偏低,很早就走入社会的男人,为了求生,做过很多的底层工作。不过,在卡拉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马术学校的老师了,长得很英俊,深受女性喜爱。一个正值天真烂漫时期的高中少女遇到了一个桀骜不驯的“优秀”男性,自然免不了会不可自拔地陷进去。卡拉为了和克拉克在一起,也为了逃离原生家庭的控制去过一种更真实的生活,她放弃读大学,和克拉克去了另外的地方生活。

《逃离》:“娜拉出走后”能挣钱就逃离男权社会了?不是的

然而,她的第一次逃离,并没有给到她理想的生活,就算是和自己真心爱着的人一起。

他什么时候都冲着她发火。就像是心里有多恨她似的。她不管做什么都是做得不对的,不管说什么都是说错的。跟他一起过真要把她逼疯了。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已经疯了。有时候又觉得是他疯了。

以上截选自《逃离》。卡拉和克拉克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是非常令她窒息的,窒息的罪魁祸首就是男权主义,克拉克把卡拉当做自己的私有物品,且想凶就凶。

在如此窒息的生活背景下,卡拉想到了再次逃离出去。那时候她没有坐车的钱,对未来一个人的生活也存在着非常大的恐惧心理,让她一直犹豫不决。幸好邻居帮助了她。

“你以后怎么生活?”邻居问。

“我会去多伦多,”卡拉胸有成竹地说,“不过我根本不想去找我哥哥。我会在一家汽车旅馆或是这一类的地方待下来,去一个马术学校找份工作。”

邻居在得知她对未来的生活已经有了可以落实的规划之后,决定给她出车费,还把她暂时安顿到了自己的亲戚家里住,直到她找到工作,可以一个人承担起生活。

  • 卡拉所处的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资源虽然还是明显不如男性,但是找个活下去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她是不是就真的不用堕落,也不用回来了?由于社会制度的健全发展,女性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堕落是大可不必的,但是不用回来,那几率太小。就像卡拉的出走一样,在离去的途中她后悔了,自愿选择了回来。

回来的原因:“在她正在逃离她的时候——也就是此刻——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位置。可是等逃离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

3.“娜拉出走后会怎样?”,为什么能挣钱的女性,她也选择了回来?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遵循层层满足的原则。

《逃离》:“娜拉出走后”能挣钱就逃离男权社会了?不是的
  • 《逃离》的女主角卡拉出走之后,也就是活在现代的“娜拉”出走之后,她自己能够实现经济独立,不用依靠男性,甚至是马斯洛理论中可以靠个人实现的需求她都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获得。但是她在情感上的需求,怎么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来获得?而这样的情感需求,又是和吃饭睡觉一样的人性刚需。

在她有情感需求,而这个情感需求只有男性才能满足的前提下,她只能回来。有的评论家把爱丽丝·门罗的《逃离》的主题总结为:“离开,不是为了离去,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在我看来这个总结是恰到好处的,因为卡拉由于离开后,心里在情感需求这块上是空缺的,她回来忍受男权对自己的伤害,也是因为克拉克能够填补她在这块的空缺。如此,经历过两次逃离后的卡拉,无论怎么费劲心力地离开那个让自己窒息的男权世界,她还是只有回来,经历逃离后,她更懂得如何和现实相处。但这是最幸福的结局吗?不是的。

《逃离》这部作品出版时代的距离我们也有十多年了,但是女权主义在发展了这么多年后,似乎逃离之后,都免不了回去。

前不久全网都在讨论80后阿里男征婚的事。这位在阿里巴巴工作的男性,事业发展得比同龄人成功,年薪近两百万且还拥有公司其他福利。他的择偶标准就是:“90后,性格温柔贤惠,知书达理懂得人情世故,外表可人,身材在线,会打扮,身高不低于162cm,本科至少211,月收入不低于1w,需要女方对家庭方面有更多照顾,希望以后有2个孩子。”之所以会引起广泛的讨论,甚至是批判。原因就是女性觉得以后要两个孩子,家庭照顾主要依赖女方,那月收入就算一万的女性,也逃离不了全职回归家庭的“厄运”,而在大多数女性看来,全职回归家庭,就是从父权中逃离出来的女性,又回到了男权社会里,过上了依靠男性得到经济收入的卑微生活。

《逃离》:“娜拉出走后”能挣钱就逃离男权社会了?不是的

但为了情感刚需的满足,也许最后大多数都会回去。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大多数时候都在书写女性的困境,《逃离》是她的集大成者。多年前,易仆生之所以因《玩偶之家》的影响而被誉为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创作者,就是因为他对女性的关怀,鼓励女性走出去。上个世纪,鲁迅先生对女性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困境的关怀,使得他成为在我国至今无人替代的“民族魂”。而现在,爱丽丝·门罗又因为对女性,乃至全人类困境的拷问,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不得不说,正是他们的困境关怀,让全世界的女性和人类生活得越来越自由和平等。

  • 《逃离》这部作品写出了现代女性想要独立的必然困境,而针对这样的时代问题,就如同蒋方舟说的一样:“记录就是反抗”。翻译过来就是,指出问题不作答,也是伟大之举。指出问题,让全世界都来讨论作答,由此,来推动世界的发展,人道主义的发展。

如果,要我对这个问题作答。我只有说女性是不可能单独于男性来实现自由和平等的。张泉灵老师在被问到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时说:“男性怎么不考虑事业和家庭的平衡?”也许未来,只有集体的男性和女性一起考虑怎么让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得到平衡发展,不再认为家庭只是女性的舞台时,“娜拉出走之后”,既不用堕落,也不用回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