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显著超预期,为什么A股不为所动?

数据好看,但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账?

PMI数据靓丽

V形反转,真正的V形反转!

今天早上,3月的PMI数据出炉。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2,预期45,前值35.7。中国3月官方非制造业PMI录得52.3,预期42,前值29.6。

PMI显著超预期,为什么A股不为所动?

PMI走出了绝对意义上的V形反转走势。

如果单从这一系列数据上来看,那么经济的回暖非常明显:

此外,新订单指数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0%,比上月回升15.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50.9%,比上月回升19.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复工人数有所增加。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2%,比上月回升16.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仍然较慢。

同时,服务业PMI回升的势头更厉害。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

PMI显著超预期,为什么A股不为所动?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8%,比上月回升21.7个百分点。

所谓的服务业,包括餐饮、娱乐、酒店、旅游等各个行业。

仅以电影院线的情况为例,上周试点全国507家院线开放,但一共只收获了3.2万的票房。

对这些院线而言,开工要比不开工损失更惨。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制造业,复工了但没订单,机器空跑,还要发工资,损失更大。

这也就折射出了数据背后的一些小玄机。很多地方复工与否,都以用电量来计算。

机器用电量和疫情前差不多,就算没人在里面干活,也算作全员复工。

不要设定GDP目标?

这么好的经济数据,却有专家呼吁,不要设定今年的GDP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GDP增速很难实现6%的目标。

鉴于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建议今年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

PMI显著超预期,为什么A股不为所动?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经济学界都在关注和探讨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马骏看来,保持原来所预计的6%的GDP增长速度是不可能的。

“实现4%-5%增速的难度也很大,也有很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可能降到百分之二点几、一点几等等,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的,因为最后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欧美疫情的发展”。

马骏是这样分析的:如果确定了具体的GDP增长目标,到底要用多少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来刺激经济,才能达到目标,这是不可预测的。

如果在这种巨大不确定的情况下,还要确定GDP增长目标,尤其是要定在原来的6%左右的目标,很可能实现不了,很可能把宏观政策绑架,最后被迫搞“大水漫灌”。

如果确定一个不切实际的GDP增长速度,地方政府的反应往往就是大搞基建,要上投资。但实际上这些基建投资一般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对解决就业问题、失业后的民生问题短期内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到底需不需要制定GDP目标,将由最高层来决策,大概率还是要的。

资本市场反应冷淡

超预期很多的数据出现了,但原本应该兴奋的资本市场却表现的出人意料的冷淡。

今天是A股一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

但整个市场仍就半死不活。

PMI显著超预期,为什么A股不为所动?

截至收盘:沪指涨0.11%,报2750.30点,3月累计跌4.51%,一季度累计跌9.83%;

深证成指涨0.58%,报9962.30点,3月累计跌9.28%,一季度累计跌4.49%;

创业板指数涨0.61%,报1871.92点,3月累计跌9.64%,一季度累计涨4.10%。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只有一个涨。

其实,这几天,无论是高层还是外围,A股的利好都不少。

首先是昨天央行逆回购降了20个BP,降息箭在弦上;

第二是隔夜欧美股市大涨,美股涨幅在3个点以上,基本收复了上周五的失地;

第三就是今天早上显著超预期的PMI数据;

此前还有管理层频繁发声力挺。

尽管利好很多,但A股显然不为所动。一般而言,资本市场是最敏感的,却一再无视各种利好,也许是在积蓄能量,也许是在准备上攻,但最可能的,是在观察方向。

今天的A股,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最新PMI数据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