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如今為何三分之二在俄羅斯境內

在中國地圖東北方向查找,在黑龍江和俄羅斯的交界處,能找到密山市,密山市管轄範圍裡有一個湖泊,叫做興凱湖。但興凱湖並不全部歸屬密山市,實際上密山市只佔了它的三分之一,它的大部分,差不多三分之二左右在俄羅斯境內。

興凱湖在唐朝被稱為“湄沱湖”,金朝稱為“北琴海”,清朝改名為興凱湖。興凱湖現在是旅遊、度假、養生的勝地,被稱為“東方夏威夷”。它罕見的原生態溼地環境也是國內外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心頭好,不少影視劇也常在這裡拍攝外景。

曾經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如今為何三分之二在俄羅斯境內

興凱湖冰雪花臉鴨

如此美麗的興凱湖也是一個大湖,它南北長達100多公里,東西向有60多公里,面積達到了4380平方公里,對比一下,中國四大淡水湖裡最大的鄱陽湖面積是3150平方公里,它比鄱陽湖還要大三分之一。

事實上,興凱湖確實曾經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

曾經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如今為何三分之二在俄羅斯境內

我們把現在的地圖放大,仔細觀察中俄東北邊界,能發現從北向南的國境線,到了興凱湖附近突然內收,形成一個大幅轉彎的角度,往下延伸的國境線呈一個明顯的凹字形,看上去極為彆扭。

這一段國界線這樣不自然,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中國失去了興凱湖的大部分區域。

曾經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如今為何三分之二在俄羅斯境內

《北京條約》的內容

興凱湖的丟失,始自1860年清朝和沙俄簽訂的《北京條約》,但在《北京條約》裡,興凱湖實際上是並不是像現在這樣劃分,它的絕大部分面積本應在中國國境線內,如今中國只擁有一小部分,事情一波三折,源自一起騙籤事件。

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沙俄趁清朝與英法進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機,以調停為名,逼迫清朝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對於兩國邊界,條約裡是這樣規定的:

自烏蘇裡河口而南,上至興凱湖,兩國以烏蘇裡及松阿察二河作為交界,自松阿察河之源,兩國交界逾興凱湖直至白稜河。

從字面上看,對於邊界約定的比較清楚,剩下的事情就是根據描述來進行勘界。

問題就出在勘界上,具體來說,出在“白稜河”這條河上。

中俄約定,第二年在烏蘇里江口會面,對興凱湖到圖們江口之間的國界進行勘定。

從烏蘇里江到松阿察河,本身存在著天然的河流,界線很清晰,根據條約這都沒有什麼爭議,但興凱湖附近有點模糊,於是雙方就直接把會議地點改成了興凱湖畔以便勘界。

清朝派出的代表是戶部倉場侍郎成琦、吉林將軍景淳,他們作為欽差大臣代表清朝勘界,俄國的代表則是濱海省總督卡扎凱維奇和布多戈斯基。

曾經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如今為何三分之二在俄羅斯境內

勘界糾紛

成琦和景淳按照約定時間到達了約定地點,他們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在興凱湖的西北部,俄國已經駐紮上了軍隊,早就在這裡架設大炮,伐木蓋房,進行了實際控制。

原來沙俄是早有預謀,布多戈斯基早已發覺興凱湖的戰略地位,他親自率軍繞過大半個湖泊,兼程趕到興凱湖西北部,進行了戰略部署。

如此一來,清朝在勘界中就已經處於很不利的地位,因為俄軍已經進行了軍事駐紮,想到軍營裡去進行勘界,那就必須做好開戰的準備。

這就是沙俄的打算,他們想的是突破《北京條約》規定的界線,繼續擴大侵吞中國領土。

並且,沙俄早有預謀,他們捏造了一條莫須有的“白稜河”。會談中,“白稜河”成為雙方爭論的焦點,因為它具體位置關係到大半個興凱湖所有權的歸屬。

對於中方來說,當地有“白珍河”和“白志河”這兩條河流,卻並沒有“白稜河”,這所謂的“白稜河”到底在哪裡呢?

布多戈斯基早就準備好了一套說辭,他強詞奪理地說,白稜河在興凱湖西北以北之分支小河,也就是當時的“土爾河”。布多戈斯基之所以這麼說,因為在中俄《北京條約》中,俄文版的條約裡有“白稜河(土爾)”字樣的文字,

但中文版裡卻沒有“(土爾)”的標註,並且這兩個版本的條約都是出自俄國代表之手,用意如何,不言自明瞭。

曾經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如今為何三分之二在俄羅斯境內

成琦和景淳據理力爭,“遍查吉林所繪各圖,暨早年所存之通省全圖”,以及“上年俄使伊格納切夫在京所進地圖”皆“無白稜河字樣”。

他們認為,所謂白稜河,應在興凱湖的西南方向,最後可能的是“白珍河”和“白志河”。於是,成琦、景淳向咸豐帝上奏說,中國所有地圖“止有白珍河”,而中俄《北京條約》附圖中也“僅有白志河”。無論是白珍河,還是白志河,都在興凱湖西南方向,與湖西北岸的土爾河相去甚遠。

在勘界前,景淳也曾派人到興凱湖一帶訪察,並未發現有所謂俄方所稱的“白稜河”。另外,當時的中外地圖中也沒有“白稜河”這個地名。

講道理,白稜河在當時是不存在的,清政府在沙俄威逼之下急匆匆簽下《北京條約》,並沒有時間給他們去仔細核對白稜河的位置,其中也有溝通方面的問題,把“白珍河”和“白志河”理解為沙俄口中的“白稜河”。

但從勘界時的具體證據來看,“白稜河”就是俄方子虛烏有的說法,這顯然是早有預謀的。

成琦在對外交涉時表現得軟弱妥協,景淳卻是個強硬的抵抗派,在景淳強烈反對下,清政府代表的主張是:條約和地圖上沒有的,不能擅自改變——“以‘和約’、‘地圖’所無,不能擅增”。

曾經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如今為何三分之二在俄羅斯境內

武力騙籤

《中俄北京條約·附圖》是布多戈斯基在1859年實地勘察後親手繪製的,上面根本沒有白稜河的字樣。如果要論真憑實據,布多戈斯基拿不出來,不過他有其他辦法——武力。

談判期間,俄方派遣大批部隊侵入興凱湖北部,在蜂蜜山至穆稜河一帶丈量地畝,刨土立堆、插牌為識,又照會清政府代表,“欲由松阿察掘通穆稜河以通舟楫”,這是赤裸裸的軍事威脅,想把穆稜河也轉為公共之地,沙俄敢於這麼做,正是看到了清朝的內外交困。

這時候的大清,國內太平天國正如火如荼,又剛剛遭受英法打擊,圓明園也被毀,咸豐在熱河已病入膏肓,還有兩個多月就要駕崩。如果要再跟沙俄開戰,結果可以想象。

清廷無力對抗沙俄方面的攻勢。6月28日,中方代表屈辱地簽下了《中俄勘分東界約記》,興凱湖的大半水面割讓給俄國,湖西北角的“土爾河”被強行篡改為“白稜河”。本應該在興凱湖西南出現的國界,硬生生地在地圖上向北移了80多公里。

曾經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如今為何三分之二在俄羅斯境內

原本子虛烏有的“白稜河”在俄國槍炮的威逼下就此出現了,往日的“土爾河”從此被剝奪真實的姓名,被指鹿為馬成為了白稜河,這就是勘界騙籤事件。

土爾河成為白稜河,意義還不僅僅在於興凱湖大半湖面的丟失,“白稜河”從南移到北,分界線大幅變動,連帶興凱湖西部的大片土地也被割去。

根據測量,這次事件導致失去包括興凱湖在內的肥沃土地達7200多平方公里,這是東北版圖一塊令人心痛的缺失,從中國境內的當壁鎮到龍王廟,橫貫湖面的國界將興凱湖腰斬。

曾經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如今為何三分之二在俄羅斯境內

​至此,曾經的第一大淡水湖再也不是興凱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