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永远是经典,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披沙淘金》

《经典永远是经典,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披沙淘金》


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喜欢三毛的作品,她真率,自然,随心而活。好多崇尚自由的人都以三毛为榜样,是啊!三毛的至情至性,三毛的见性见心,都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她在《不负我心》中写:“明白了自己之后,生活如何安排经营都与他人无关,只求无负便是……黛玉之不讨贾府众人喜欢,无非是她坚持为了自己的心而活”。 其实,要做她那样的人很不容易!虽然,我常在选择的岔路处,最后抉择时想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唤!但违心处又何其之多……重读三毛,我更想读到的是她文字背后的心灵里程,她如何看待日常生活,她如何看待挫折,她如何按照自己的心灵世界去生活,她如何做到活得纯粹,忽然感觉她和张爱玲非常的相似,都不管不顾的依照自己的方式来这个人世走了一遭。所不同的是,张爱玲静的像一棵树,而三毛张扬的像一树花。颇以自豪的是,我现在拥有三毛的全套书籍,没有精品与次之之分!每一本都是她独特的生命体验,每篇作品中都有她对自己深刻的认识。人,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就越深!

高中时代,正是我们学习最繁忙的时候,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是《年轮》,那是一群和我们一般大的知青的故事,我们看不上电视,满校园都在哼“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向前方……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在这种极度的渴望了解他人的青春的氛围中,送《年轮》这本书成为我们学生时代的风尚,由此也掀起了一股“知青”热。我们辗转的读了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承志的《黑骏马》、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才渐次体悟到傅雷所言是对人生最恰当的注解:“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因为,“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有段时期,喜欢读言辞犀利的作品,比如余杰的《说,还是不说》,《暧昧的邻居》,当时觉得他的批判是酣畅淋漓,一语中的,具有思想的穿透力。那个年龄段,喜欢有思想深度的人,白岩松应该是属于睿智、深刻、敏锐、犀利这一类的主持人吧!冲着这些品质,读了他的《痛并快乐着》、《白说》、《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自觉确实“文如其人”,愿意被他深邃的思想熏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不喜欢那样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观点,言辞其实是可以温厚和含蓄一些的,说清楚的未必就是真知灼见,有时候,需要意会的往往都隐藏在文字的背后,能够浸透人的心灵的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小雨,而不是雷霆万钧的瓢泼大雨。比如龙应台的《目送》,都是极琐碎的小事,极细腻的情感经历,但那灵光一闪的感悟却在悄无声息的渗透。她让你觉得,她的人生故事,她的悲欢离合和我们的体验何其相似,也许不同的只是,她我对于故事的定义和体悟不一样;也许不同的还有,由此而延伸出的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勇气;也许还有,上帝赋予每个个体不同的气质和灵魂。但是,这种深深的浸润使你可以觉得她的思想可以沉淀在你的气质里,谈吐上,或者开阔的胸襟中。

喜欢柴静,是因为在她的《看见》中,我看到了无论哪一类型的人,她都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审视,去言说。她说:“人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中挣脱,这才是活着。”因虐猫事件而遭人肉搜索的护士,监狱中的女囚,有家暴历史的李阳。每一个人物,每一次事件,当她深入的去采访,去思索的时候,她都让我看到了在网络上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被标签化的这些人物背后我所看不到的为人的心酸与艰难!原来,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她公正的去报道这些,“公正就是以事件的本来面目去呈现”。

和很多女性一样,陈道明在我心中是男神级别的,为了看陈道明,我去看了《归来》,看了《归来》,主角陆焉识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回来一百度,原来是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改编的,立马买回来读了。想见恨晚啊!她的语言幽默而练达,看问题冷静又充满温情。严歌苓的书我怎么从来都没接触过,于是,买下了她的《妈阁是座城》、《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寄居者》。读过之后,我觉得很遗憾,除过《陆犯焉识》,我再没在她的其他作品中感受到那种“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的震撼。严歌苓在《陆犯焉识》的结尾时写到:这部小说是她的那位留过学的,能盲写,还能盲改的祖父口授,她记录的作品。我确信这是真的。于是,我觉得,张爱玲所说的“因为一个人,爱恨一座城”,是多么的不理智,理智的做法应该是放出眼光,甄别优劣,不迷信,不盲从。

当然,经典永远是经典,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披沙淘金。心抵达不了的地方,经典可以;梦开始的地方,总有经典的启蒙;路延伸的方向,总有经典的指引……


作者简介:余筱,庆阳市西峰人,就职于庆阳三中。喜阅读,善思考,喜用文字描绘世间百态,记录生活痕迹,提炼人生感悟,展示情感世界!作品散见于今日头条、语文在线、一点庆阳等公众平台。作品发表于《人间》、《读与写》、《陇东报》、《庆阳教育》等刊物。

《经典永远是经典,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披沙淘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