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潞王朱翊鏐和萬曆皇帝朱翊鈞是同胞兄弟嗎?他們的關係如何?

代貞


朱翊鏐(1568年3月3日―1614年7月4日),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同母弟,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四年(1570年)二歲時受封潞王。萬曆十七年(1589年)二十二歲時就藩衛輝府。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孝定太后去世,訃告到衛輝,朱翊鏐悲痛不已,不久即病逝。年四十七歲。諡號簡王。

朱翊鏐居京師二十年,受盡恩寵,萬曆皇帝曾賜其田地萬頃。屬他所有的王店、王莊遍於京畿內,1589二十二歲時就藩衛輝府。在藩二十六年,在王位三十五年。到封地時,把王店、王莊全部歸官,由內臣掌管,自此皇店、皇莊更多。翊鏐請求賜給他瞻田、食鹽,萬曆帝無不應,乃至有田四萬頃。潞王朱翊鏐善於供奉,常把每年收入的東西輸往朝廷,助工助邊無所。

朱翊鏐生前地位特殊,權勢顯赫,死後在喪葬制度上也是逾涯越分,從陵墓建制上也可以看出,陵區共有兩個城垣高大的陵園,東為潞王朱翊鏐墓區,西為次妃趙氏墓區,共佔地15萬平方米,比當時政府規定的親王陵園標準大了4倍,從規制上看,與明十三陵相似。


Sylar弈


簡單的回答是:他們是同胞兄弟。他們的關係非常好,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很“鐵”,可謂“兄友弟恭”的典範。

從幾個側面,說說與潞王有關的趣聞逸事。

一、難以描述的潞王朱翊鏐

明史記載,明穆宗有四子。其中憲懷太子朱翊釴、靖悼王朱翊鈴早殤,只有孝定李太后所生的三子神宗朱翊鈞、四子潞王朱翊鏐長大成人。

隆慶二年(1568年)三月,在朱翊鈞被冊立為皇太子後,朱翊鏐出生,生四歲而封潞王。萬曆十七年(1589年)二十二歲時就藩衛輝府。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孝定太后去世,訃告到衛輝,朱翊鏐“悲慟廢寢食,未幾薨。”潞王朱翊鏐在京二十年,在藩二十六年,在王位三十五年,享年四十六歲。諡號簡王。

潞王朱翊鏐是一個很難描述的人。歸納而言,似乎可以用至孝至情至性之人,受寵之王、奢侈之王來概括。

神宗、潞王兄弟倆都可以稱得上是至孝至情至性之人。他們事母極孝,這並非是形式上的而是事實上的,朱翊鏐甚至到了因傷母逝悲慟而亡的程度。他們都是性情中人,愛憎分明,任性而為,貪財風流。

潞王朱翊鏐是受寵之王。太后愛幼兒本為常事,但孝定太后對神宗是“教帝頗嚴”,對潞王卻是寵愛過度。更奇怪的是,作為皇帝的哥哥,卻對唯一的弟弟恩愛有加,這在皇家當中是難得出現的事情。作為太后的母親和作為皇帝的哥哥,都對潞王朱翊鏐寵愛之極,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程度,這大約可以證明潞王確實是一個具有獨特魄力之人,一個真情真性之人。


潞王朱翊鏐是奢侈之王。潞王大約可以算是當時最豪富的王爺了,甚至連後來最受神宗喜歡的福王都比不上。潞王的資產很多,《明史》列傳中記載:

初,翊鏐以帝母弟居京邸,王店、王莊遍畿內。比之籓,悉以還官,遂以內臣司之。皇店、皇莊自此益侈。翊鏐居籓,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者。

潞王擁有的田地大約有四、五萬頃。

潞王的大婚是奢侈鋪張的,潞王的王府是浩大奢華的,甚至潞王的陵墓都是宏大超標的,被譽為“中原定陵”。

同時,潞王朱翊鏐對皇帝哥哥也是非常恭敬、支持的,以供奉為常事,“恆以歲入輸之朝,助工助邊無所惜,帝益善之。”

二、冠禮戒言:遵守了前兩句,後四句沒做到

萬曆五年三月初八日,受寵的潞王十歲就行加冠禮。加冠禮在古代具有重要意義,是大明嘉禮中的一種,有一整套完善固定的禮儀。《明神宗實錄》中用了許多篇幅記載了這一場潞王加冠禮的經過。其中,冠禮戒言如下:

潞王跪宣敕戒曰:“孝於君親,友于兄弟。親賢愛民,率繇禮義。毋溢毋驕,永保富貴。”

總結潞王一生,“孝於君親,友于兄弟”確實完美地遵守了,而後四句則基本就沒有做到。

三、藩府之選:衡州或衛輝

與清朝的宗藩制度不同,明朝的藩王是要之國就藩的。按照出府成婚即議出藩的慣例,大婚之後,潞王的之國就藩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萬曆十二年五月,針對潞王藩府地方問題,內閣首輔申時行召集禮工二部尚書陳經邦、楊兆和左都御史趙錦等商議,向萬曆皇帝提出了兩個可供選擇的就藩地點:湖廣衡州府和河南衛輝府。根據《明神宗實錄》記載,他們提出的建議和理由是:

擬湖廣衡州府為上,河南衛輝府次之。蓋衡州府地當南嶽,山川凝秀,物產肥饒,民俗淳美,從未曾封建。衛輝府地當要衝,民物蕃盛,風俗淳樸,亦宜建府。計道里,則衛輝為近,衡州為遠;以地方相較,則衛輝不及,衡州為最善。如必求近地,則惟衛輝為宜。

萬曆皇帝點定了上選湖廣衡州,並傳旨“府第於湖廣衡州府蓋造”。

不久,潞王上本奏報:“臣願就近地,庶幾咫尺天顏。”請求改為衛輝,萬曆皇帝批准了。

潞王藩府之選,這裡面有故事。

萬曆十年十二月,江西道御使李植上疏,彈劾奸險近臣馮保當誅十二罪,導致權勢不可一世的權閹迅速下臺。十二罪中的最後一罪說的就是潞王藩府之選問題。

潞王分封,皇上令馮保先擇善地。馮保開具地方,呈皇上者為此,呈聖母者為彼,欺君罔上,莫此為甚。
——《萬曆疏鈔》卷二O

不知當初提供的選擇是不是最終內閣提出的衡州或衛輝這兩個地方。

其實,正常情況下,親王肯定更希望去衡州這個富足而無封建之地就藩。萬曆皇帝正是基於這一點,同意了內閣的建議。但是,看來潞王和孝定太后更看重的是就近,這從內閣“如必求近地,則惟衛輝為宜”的建議就可以看得出來。

從歷史發展來看,這實際上是關係到潞王一脈甚至是大明王朝的命運抉擇。

因為第二代潞王朱常淓是有當上皇帝機會的。

四、差一點的天子命:差一點當上了皇帝,差一點被追封為皇帝

說起來,潞王朱翊鏐還確實有那麼一點皇帝命。

差一點當上了皇帝

這是發生在萬曆八年十一月的事。

大婚後,年輕的萬曆皇帝徹底脫離了孝定太后的日夜監視,有了縱情享樂的機會。放飛自我的萬曆皇帝,在客用、孫海等近侍的引導下,開始經常在別墅“西內”舉行歡樂不比的夜宴。這大約可以稱為大明版的“Party”,同樣有美酒、有美食、有美人,有音樂、有歌藝表演。

一日,神廟偶醉,佩劍夜遊,將一內官頭髮斫下,又杖二內官幾斃。慈聖老孃娘知之,翌晨易青布袍屏簪珥,聲言欲特召閣部大臣謁告太廟,將廢神廟,立潞王,且先令喧傳於宮中,神廟恐懼滋甚,跪泣久之始解。遂將客用、孫海斥逐,孫得秀、溫祥、周海皆私家閒住。此萬曆八年十一月事也。

這是宮中太監劉若愚在《酌中志》中的記載,其他如《明神宗實錄》《明史》《明史紀事本末》等史料都有收錄這一事件。

其實,這僅僅是孝定太后“教帝頗嚴”的一個案例而已,只是太后的一種恐嚇手段。雖然這一事件動靜不小,“廢神廟,立潞王”卻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之後,太后和張居正的管教更嚴了,萬曆皇帝也老實了。

差一點被追封為皇帝

說起來,在歷史上,潞王朱翊鏐的名氣是不如兒子朱常淓的。

第二代潞王朱常淓的富貴命不如其父,但皇帝命強於其父,畢竟大明王朝已經山河日下了,且即將進入江山變色的時代。

朱常淓幼年喪父,萬曆四十六年嗣位。

進入崇禎年間,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潞王籓府地處河南北部,經常受到戰火威脅。朱常淓經常上疏告急或示警,《明史》中稱“時諸籓中能急國難者,惟周、潞二王雲。”

但事實上,朱常淓是一個文藝青年,在繪畫、音律、書法、圍棋等方面有不俗造詣,懂得制琴,其製作的琴稱為“潞琴”;是一個紈絝子弟,貪生怕死,善於逃跑,並不是一個有擔當、有氣節的人。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二日,大順軍劉芳亮部攻佔懷慶府,即東進河南衛輝,潞王府危在旦夕。二月十九日,朱常淓決定棄城出逃,先逃到無錫、南京,再到杭州。

1644年是農曆甲申年,發生了“甲申國難”。這一年,中國正值大明、大順、大西、大清政權交替。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盡,隨後清軍入關,佔據北京。

北京劇變的消息傳到南方,南方官員、軍將開始議立新君,發生了擁立之爭。當時,福王朱由崧逃出洛陽後,先是投靠潞王朱常淓,又隨潞王南下,而桂王朱常瀛還遠在廣西。從繼承製度上說,倫序當屬福王,潞王朱常淓、桂王朱常瀛並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選。但以史可法為代表的東林黨和部分大臣因為當年的國本之爭,一度堅決反對擁立福王,先是主張擁立潞王,後又提出擁桂方案,激烈爭議之後,最終各方決定擁立福王朱由崧。五月,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年號弘光,是為南明第一帝。

由於大部分軍閥支持擁立福王,潞王朱常淓第一次失去當上皇帝的機會。但轉眼間,潞王朱常淓第二次當皇帝的機會又來了,但這一次是他自己放棄的,因為他僅僅在杭州監國六天就投降了。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下旬,弘光皇帝被俘的消息傳到杭州。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袁宏勳、張秉貞、何綸等商議,請當時在杭州的朱常淓監國。六月初七日,鄒太后(朱由崧嫡母,恪貞仁壽皇太后)命朱常淓監國,懿旨曰:“爾親為叔父,賢冠諸藩。昔宣廟東征,襄、鄭監國,祖憲俱在,今可遵行。”初八日,朱常淓稱監國於杭州。初九日,黃道周建議朱常淓在十日內即位稱帝,但朱常淓卻根據馬士英的意見派陳洪範與清軍和談。十一日,清軍逼近杭州,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等均各自逃命,而陳洪範回到杭州與張秉貞等勸潞王投降。十四日,降清城失。之後,朱常淓與朱由崧等諸藩王等被送至北京。翌年四月初九日,與朱由崧等九王俱被殺,罪曰:“謀不軌”(即謀擁立朱常淓造反)。

由於朱常淓貪生怕死,主動投降清朝,最終失去了成為南明第二帝的機會,卻又以“謀不軌”之罪為清朝所殺。從而,潞簡王朱翊鏐也失去了被被追封為皇帝的機會。

南明皇帝有追封其父為皇帝的做法。比如,弘光帝追封其父福恭王朱常洵為貞純肅哲聖敬仁毅恭皇帝(後改諡孝皇帝);永曆帝追封其父桂端王朱常灜為體天昌道莊毅溫弘興文宣武仁智誠孝端皇帝,廟號禮宗。

小結:藩府之選關係到潞王一脈甚至是大明王朝的命運抉擇

在前面第三點藩府之選中,曾經提出藩府之選關係到潞王一脈甚至是大明王朝的命運抉擇,就是因為第二代潞王朱常淓曾經兩次錯過了當上皇帝的機會。

如果當初潞王朱翊鏐沒有改變就藩地點,而是到萬曆皇帝選定的湖廣衡州去就藩,潞王朱翊鏐實際上就佔據了後來神宗第七子桂王朱常灜的就藩地。

桂王朱常灜天啟七年就藩于衡州(今衡陽),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率部攻陷衡州,桂王攜子朱由楥、朱由榔逃往廣西梧州避難。

根據合理的推斷,如果潞王建藩國於衡州,那麼,潞王朱常淓則大體上會是與桂王一樣選擇逃往廣西避難,這樣就不會出現朱常淓於杭州監國並投降的事情,而是很大可能代替永曆帝朱由榔成為南明的皇帝。

歷史真奇妙,蝴蝶效應無處不在。


花開時節思春秋


只評時事,不評歷史,因為歷史改變不了,具體如何你我只是道聽途說。只評家事,不評國事,因為國泰民安,家庭萬象,相相不同。


衡水胖胖


明朝的潞王朱翊鏐,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同母弟弟。

萬曆皇帝對他這個弟弟可謂是非常疼愛,各種賞賜,數不勝數。

潞王朱翊鏐的封地在河南衛輝府,第二任潞王朱常淓是萬曆皇帝的親侄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