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疫情下的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用作为彰显责任担当!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1939-2020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为什么会从周边医院脱颖而出,成为市级定点收治医院?

在疫情之下,作为全市定点收治医院又是如何彰显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病例市级定点收治医院,疫情爆发数十天来,医院全体白衣战士争分夺秒抗击病毒,夜以继日严守生命线,切实保障了全区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此次危机之下,郫医人再次用作为彰显责任与担当,为“抗疫”大考交出“硬核”答卷。

八十载薪火相传

拿下多个“国家级”名片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从郫县卫生院到郫县人民医院再到如今的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八十载薪火相传,一代代郫医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宗旨,坚定发展信心,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成就了今天中国县级医院500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2020年2月,医院成功晋级成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了郫都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零”的突破,结束了郫都区没有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历史。而目前,全省仅有6家区县级医院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至此,标志着我区医疗卫生建设发展和区域健康保障又上了一个全新台阶,更多的大病和疑难病患者将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水平的诊疗。

/国家级胸痛中心/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2018年,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正式加入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目前创下的急性胸痛患者到院并获得救治记录为17分钟,平均“D—B”时间不到50分钟,优于国际标准90分钟。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2016年,郫都区人民医院获全国首家国家级“烧伤创疡培训基地”授牌。为TA在烧伤、创疡等领域危重疑难患者救治中的骄人成绩点赞。肯定其在“再生医疗技术”全国普及过程中的贡献。

/国家级卒中中心/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2015年成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医院,通过整合多学科力量开通绿色通道,截止2019年成功通过该通道救治脑卒中患者300余例。2019年11月,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打造区域卒中紧急救治中心。

/国家级标准版心衰中心/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2019年12月,医院心衰中心正式通过国家级标准版心衰中心认证,通过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建立专业的心衰队伍,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施并强化以指南为导向的心衰评估、诊疗与管理,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合理规范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再住院和死亡风险。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单位/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2019年,医院成功获批“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成员单位,标志着医院消化内镜诊疗水平已在全国业内得到认可。

/加入联合国“每个妇女每个儿童”中国合作伙伴网络/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2019年,医院正式成为联合国“每个妇女每个儿童”中国合作伙伴网络生命再生行动项目合作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医院在四川省再生医学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还有更多的国家级名片,仍在申报和建设中!


最美“逆行人” 是责任更是坚守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每当危机降临,总少不了郫医人的身影,非典、汶川大地震、H7N9禽流感...逆风使舵,逆向而行,大爱无私。而这次疫情面前,一颗颗攥得滚烫的医者心,再次因信念无惧,冲锋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让党旗在疫情抗击一线高高飘扬/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在这场抗击病毒的战“疫”中,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的党员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全院 8 个党支部、283名党员干部被全部动员起来(包括41名退休党员),迅速建起“党员先锋队”、“党员专家队”、“退休党员志愿队”、“青年突击队”。退休党员在所住社区、小区,积极开展新冠肺炎防治的科普宣讲。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让胸前佩戴的党徽凝聚起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高高飘扬。

/400名医务人员请战一线/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1月24日,得知医院需加强发热门诊,留观隔离病房等科室人员储备时,半天时间,400余名医务人员表示自愿加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并积极参与到专科培训中去,随时听从组织安排,履行好新时代医务人员神圣职责。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驻守抗疫第一线 誓把科室当成家/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疫情来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李娟把家安在了医院,“5+2”、“白+黑”连轴转,率先带领全科人员在郫都区设立“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确诊治疗病区”,为全区人民筑起第一道防护线。

/要求走“后门”的医生徐理茂/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左,徐理茂进入隔离病房前的留影


因为大年三十的申请一线没有获批,大年初一,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徐理茂打起感情牌。他发信息给医院内科第一党支部书记尹晓华:“尹老师,开个‘后门’,家人孩子都已安排妥当,又是男生,时刻准备着。”徐理茂年前值完夜班,把妻子和孩子送回妻子广元的老家。返回成都就请求参“战”。

/除夕夜失踪的双胞胎妈妈/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谭娟


有着七年临床护理经验的谭娟,在除夕夜“丢下”刚满一岁的双胞胎孩子,第一时间请愿上一线。在隔离病房门口拨通爱人电话的那一刻,那头传来的一句“我们等着你回家过年”,让无数人泪崩。

/今天我欠你一个婚约 今生我将用一生守护/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医院内科医生张仕华和未婚妻本打算在2月2日领证结婚,但疫情下,作为首批突击队队员走进隔离病房,他遗憾食言。他在隔离病房内的深情告白,引全网刷屏...

/“妈妈早点回家”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的特殊生日/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疫情突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吴朋芸便与战友坚守在抗疫一线,自农历年末起,她再也没回过家。2月4日生日当天,丈夫和儿子隔着围栏,为她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厚德、敬业、传承、创新

以及隐瞒妻子支援武汉,自己依然坚守一线的急诊科医生曾大军;在“疫”线再次写下入党申请书的康复科医生卢敏明;战“疫”夫妻档严伟和温忠群、刘波和付婷婷....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穿上工作服的他们是距离危险最近的英雄,而庄严宣誓下,那些柔软与辛酸的时刻,都被藏进了坚守中。

虽然2020年的春节,打破了所有人的理想开局,但在全体医务人员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坚守下,相信疫情全面解除的那天,不会太远了。我们都能感受,脱离严冬的桎梏,日子正在渐渐回暖....(刘红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