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東風換人的邏輯

剛剛看新聞東風乘用車換帥,這幾年東風各板塊換人頻繁,本來企業管理層更替是正常行為,為什麼說看不懂呢?

各位先回顧一下東風換人的業績表現。首先神龍換人,從邱換成蘇再從蘇換成李,銷量從2014年70萬降為2019年11.5萬,裁員、關廠、全員營銷各種手段,重回賽道、元計劃各種口號層出不窮。其次東風雷諾換人從胡到翁(後面的魏剛剛換不說),營銷副總從熊到陳再到洪,銷量從2017年7萬到2019年的1.8萬。最後看東風乘用車(這僅指武漢東風風神)這是所謂東風親兒子,銷量從2015年15萬到2019年的7.5萬,總經理從李到劉再到張,銷售副總從李換成了顏。

總而言之,越換銷量越差。那麼這些換人有什麼特點呢?東風外的人是霧裡看花,從內部來說有二個特點:1、總經理基本都缺乏掌控大型乘用車企業的能力,在沒有過硬的個人業績和能力支撐前提下直接空降,根本得不到下面人的認同。2、營銷副總基本都是從東風日產替換,盲目迷信東風日產“營銷天才”,事實上東風日產營銷除了楊嵩得到業界普遍認可外,其他的都有待驗證。東風17萬員工真的沒有人才嗎?答案是否定的,當然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的培養、發掘、使用和提拔重用缺乏科學的規劃。不同於一汽和上汽在90年代就分別實施“領導幹部非專業素質能力培養”和“人才高地計劃”,東風從沒有專業的人才發展規劃,人才的發現發展全靠個人運氣,真正脫穎而出得到業內、中外、上下各方認同只有二個典型人物分別是劉衛東(神龍)和任勇(東風日產),當然後面任勇出事是令人遺憾的事情。可想而知這樣情況下換人效果會是什麼結果。

各位可以拭目以待這次東風乘用車的換人,個人而言是不看好。

這是本人作為資深乘用車市場從業人員第一篇文章,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小啟示,也請大家能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