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建設鋪展新畫卷

——開欄語——

4月的雄安大地,東風歸來、枝上花發,春意盎然。

2020年4月1日,雄安新區迎來了自己的三週歲生日。三年來,雄安每一項規劃的出臺、每一個項目的啟動都牽動人心。雄安新區如初生的嬰兒般,從呱呱墜地到步履鏗鏘、從一張白紙到藍圖繪就、從沃野千里到塔吊林立,今天的雄安正以昂揚的鬥志,用行動和努力書寫著春天和明天的故事。


為了近距離觸摸這座未來之城的脈搏,河青新聞網今起推出“雄安新區設立三週年”系列報道——《奮進!雄安!》,通過走訪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工地,唐河溼地項目治理、白洋淀水質改善,本地企業轉型升級、外地企業進駐新區的代表,以及雄安本地鄉村小學和醫院的變化,從項目建設、環境變化、雙創雙服、民生改善四方面來展現新區三年間的成長與蛻變。今日將推出第一篇《萬丈高樓平地起》。


新區“未來之城”建設鋪展新畫卷

伴隨著2019年6月1日雄安新區啟動區控詳規、起步區控規的出臺,新區建設正式轉入大規模開工建設階段。當前,項目建設和片區開發是雄安新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20年3月31日,新區78個重點工程項目全面開工,3萬多名工人返場復工。

在2020年這個有些“特殊”的春天,雄安新區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有力領導下,各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重點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建設工地上,機械轟鳴、車輛穿梭,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圖景。

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建設鋪展新畫卷

供圖/韓冰 霍少軒

——片區開發——

抓好疫情防控,確保施工質量與工程進度

走進雄安新區容東片區,記者看到,所有開工項目的入口處,均設置了體溫檢測和消毒區,工人進出都需要通過安檢門進行登記和消毒。

安檢門後,擺放著疫情防控的宣傳展板,張貼著疫情期間的防控常識、復工管理、安全知識等一系列流程和表格。施工人員的生活區進行紅、黃、藍分區管理,根據不同分區的等級進行封閉劃分,以減少交叉傳染的風險。

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建設鋪展新畫卷

供圖/韓冰 霍少軒

“我們的工人都是持居住地(四川、重慶)綠碼,然後直接用大巴通過‘點對點’的方式接過來的,在到雄安的14日內,都要在我們專門開闢的黃區宿舍居住生活,在黃區進行工作。只有工人的健康得到保障,項目的施工質量和進度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中建三局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執行經理龔仕超說。

疫情發生以來,雄安新區堅決有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復工復產出實招、打出組合拳,紮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和片區開發,確保新區建設發展取得新成效。目前,雄安新區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零、疑似病例為零。

為保工程交付,20天增加600人投入建設

在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雄安新區容東BC社區RDSG-3標段工程項目(以下簡稱雄安容東3標)的施工現場,項目副總工尹鵬飛介紹說,目前除了需要處理施工過程中的一些複雜狀況外,最嚴峻的問題就是時間緊、任務重。

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建設鋪展新畫卷

供圖/韓冰 霍少軒

“咱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地方,是一個比較關鍵的節點,底層為四艙綜合管廊、上層為雙倉物流廊道,基坑平均深度14米,是本項目的關鍵線路。因為這是一個交叉口,縱橫兩條管道交匯需要處理不少複雜的情況,給施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據悉,雄安容東3標項目位於容東片區東部,主要包括市政道路、橋樑、管廊及排水管網建設,計劃工期15個月,2019年9月20日開工,計劃於2020年12月31日完工。

“原定15個月的工期,因為突發的疫情和需要配合片區整體工程進度,實際工期也就12個月左右的時間。為了保障工程能按時按質交付,我們在20天的時間裡,將工人從200人增加到了800人,未來還將陸續增加到1500人。”項目書記、執行經理張國呈介紹稱,除了大量增加工人數量外,項目還加大了機械配置力度,其中塔吊從原來的5臺增加到了9臺,履帶吊增加了7臺,全力保障工程進度。

開拓地下空間,綜合管廊中暗藏“智慧”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總長度約2.91km的管廊工程正在建設2條市政綜合管廊,工地上機器轟鳴,塔吊、攪拌車等大型機械正在緊張地運送建設材料,數百名建設人員戴著安全帽、口罩有序進行著基坑開挖、坡面防護、基槽清理、管廊底板施工、雨汙水基槽開挖、墊層澆築等作業。

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建設鋪展新畫卷

供圖/韓冰 霍少軒

“這個地方以後會是一個4米深的湖面,綜合管廊施工結束後,現在的這片建設工地,會變身為地下空間阡陌縱橫、地面綠植遍地、還有湖泊點綴的地塊。”張國呈邊走邊介紹稱,綜合管廊不僅僅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線”,它還好比城市的“五臟六腑”, 建成後,燃氣、供電、通信、排汙等管道都會被收進這個管廊“大口袋”中,保障供電、排水供熱、光纜等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轉,可有效杜絕“拉鍊馬路”現象。

管廊建設不僅開拓了地下大空間,其中還暗藏不少“智慧”玄機,“智慧管廊系統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數據挖掘及數學模型等新興技術,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是智慧城市重要的基礎。”中交一公局集團BIM分中心主任張揚介紹稱,通過“智慧”手段,可以讓常規綜合管廊工程管理便捷化、應急響應快速化、建設標準化。

——項目建設——

商務中心建設,嚴格質量要爭“魯班獎”

走進雄安商務服務中心的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600多名工人正在項目的第一標段——會展中心工程現場基坑中綁紮鋼筋籠。

“會展中心項目的總建築面積為8.3萬㎡,其中地下4.1萬㎡,地上4.2萬㎡,新區將其定位為雄安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主要是為了保障新區未來5至10年重要會議及展覽功能。”中建三局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建造總監付林介紹稱,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是新區2019年首批開工的建設項目,對新區建設具有標誌性意義。

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建設鋪展新畫卷

供圖/韓冰 霍少軒

雄安集團對項目的質量要求是確保省優、綠色建築三星(綠色建築最高級別),同時要通過優化項目規劃,科學確定建築佈局和功能佈局,探索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建築風貌、生態景觀、公共空間設計,“我們希望可以爭創‘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陸續增加力量,4月底前要完成地下施工

“春節過後,新區管委會和雄安集團在防疫工作指導、關鍵材料的保供協調、工人住宿場地的協調等方面都給予了極大支持,在1月27日,也就是大年初三,我們項目部管理人員和樁基工人全部到崗,到3月7日,疫情影響下實際施工20天,就完成了樁基施工,共打樁2514根。截至3月30日,項目完成了20000立方米混凝土量的地下室底板澆築,也是為新區設立3週年獻禮。”

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建設鋪展新畫卷

供圖/韓冰 霍少軒

通過付林的描述,記者瞭解到,為保障工程質量與進度,搶回因疫情耽誤的時間,項目部截至3月27日累計進場工人670人,近期將會陸續再增加300人。“我們預計在4月30日,會完成兩層地下室的施工,然後轉入地上施工階段。”

付林介紹,項目建設主要內容包括酒店、商務辦公用房、專家公寓、服務型公寓、商業、幼兒園、服務配套、會議展覽、雄安國際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地下停車場等。項目建成後,將會有力補充新區近期急需的各項商務服務配套功能。

》》記者手記

建設日夜兼程,24小時不停的未來之城

自新區轉入大規模開工建設階段以來,記者在項目現場聽到頻率最高的幾句話就是,“我們在24小時日夜趕工、每天兩班倒、幾乎沒有休過假、很久沒有回過家了……”

從這些建設者疲憊而堅定的臉上,你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區的變化,離不開這些“新區人”的共同奮鬥和努力。

三年間,新區的全新變化有目共睹,新區的建設進程如火如荼,新區的發展內勁日漸澎湃。而這些變化離不開日夜兼程、步履鏗鏘的“新區人”。

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堅信,他們的樣子,正是雄安今天的樣子,也是這座未來之城明天的樣子。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王明空

河青新聞網編輯鄒暢|頻道主編耿碩|監製賈江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