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隊長變身“推銷員”,土貨成了“香餑餑”

(衡南縣融媒體記者 曹梨、通訊員康廉澤報道)“縣委組織部某某100個雞蛋,2只大公雞;曾主任400個雞蛋;縣煙辦400個雞蛋......”

連日來,衡南縣委組織部駐向陽橋街道朝陽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珍生,每天要在工作之餘驅車40多公里,將剛剛裝好的土雞蛋一一送到消費者手裡。

去年10月上旬,因受豬瘟影響,朝陽村村“兩委”幹部信心滿滿地瞄準2020年春節市場,購進雞苗10000只。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他們“澆了一盆涼水”。“當時道路不通,餐飲店未開,市場也關了,每天光飼料就要花一千塊錢。”看著滿山的土雞,村主任劉喜生整天憂心忡忡。

正當劉喜生愁眉不展的時候,隊長王珍生在瞭解到因疫情影響土雞和土雞蛋銷售渠道不暢後,決定利用朋友圈、互聯網、電商平臺、中國社會扶貧網等渠道發佈信息,幫助朝陽村出售土雞和土雞蛋。同時,通過個人人脈關係,向一些單位食堂推薦朝陽村的土雞。

“您需要多少個雞蛋?”“給您送到哪兒?”王珍生的手機響個不斷,打電話的人大多是預訂土雞和土雞蛋的。

王珍生一下子變得忙碌起來,每天早上起床就到山上幫忙撿拾雞蛋。中午點數、打包、裝車,下午將雞蛋和雞一件一件地送到每個消費者手裡。

短短十多天,他就幫忙賣了6000多個雞蛋,200多隻雞。

“我們一方面毫不放鬆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快馬加鞭落實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確保同時打贏兩場硬仗。”工作隊隊長王珍生說。

朝陽村沒有工業企業,王珍生從2017年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長以來,致力發展了這裡的土雞、土魚、油茶、香芋、香瓜等土特產,並一直為這些山貨銷售,當起了義務推銷員。

經過王珍生的努力,現在朝陽村的土貨成了香餑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