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區一支書變身“推銷員”為民解憂暖人心

開州區一支書變身“推銷員”為民解憂暖人心

開州區一支書變身“推銷員”為民解憂暖人心

杜芝樹(右)在美麗鄉村卡點執勤

開州區一支書變身“推銷員”為民解憂暖人心

開州區一支書變身“推銷員”為民解憂暖人心

杜芝樹(中)召開疫情防控部署會
本報記者 熊瑛 文/圖
  “杜書記,今天怎麼沒來呢?”“他一直在抗疫一線,是不是累倒了?”居家隔離的村民向工作人員詢問道。村民口中的杜書記是豐樂街道迎仙村黨支部書記杜芝樹,平時他都會每天上門瞭解隔離村民的情況,但是3月1日這一天他卻沒有來。
  原來,那天杜芝樹騎摩托車查看村裡柑橘採摘銷售情況時,不小心摔下2米多深的泥溝,導致尾椎骨骨折住院了。
  37天奮戰防控一線   1月23日晚,杜芝樹接到豐樂街道辦發出的疫情防控通知,便立即召開迎仙村疫情防控工作會,研究防控方案。迎仙村幅員面積僅1.57平方公里,總人口達3500餘人,人員結構複雜、流動性大。因此,疫情防控工作難度較大。
  針對此情況,迎仙村打出一套疫情防控“組合拳”,成立疫情檢查隊,藉助前期開展的無職黨員評星定級活動,把8名無職黨員納入疫情檢查隊,同時吸收1名本土人才,對全村18個交通路口進行及時封堵,設置5個疫情聯防檢查點,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和傳播。該村還成立疫情防控宣傳隊,逐組逐戶發放《致全街道居民的一封信》、在交通路口懸掛疫情防控橫幅,利用村廣播、流動音響、小喇叭等工具進行廣泛宣傳,特別對居住人口較多的美麗鄉村天天駐守宣傳。


  該村還成立疫情排查隊,對全村村民進行逐一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通過詳實走訪摸排,前期排查出27名涉鄂人員,經過14天的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逐一排除患新冠肺炎的可能。
  2月25日,有7戶村民從四川省返回迎仙村。杜芝樹聞訊後,連忙勸其自行居家隔離。截至目前,全村無1例新冠肺炎患者。
  “這37天來,杜書記組織摸排了村內小區8個、居民房69棟、農村自建房700餘棟,勸導取消紅白喜事6場。他一個60多歲的人,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讓我們感動。”無職黨員魏明表示。
  住院不忘村裡工作   “有7戶村民還有5天才解除隔離。如果等到解除隔離再購買農資就晚了,你們最好早點幫他們買了,免得他們著急。”3月5日,躺在病床上的杜芝樹給村主任魏久祥打去電話。
  “杜書記,你在醫院安心養傷,村裡的事情有我們,你放心吧!”魏久祥在電話中回答道。
  3月1日,天空下著小雨,鄉村公路有些溼滑,杜芝樹騎著電動摩托車到迎仙村9組查看柑橘採摘情況時,連人帶車摔下2米多深的泥溝。他嘗試爬起來,身子卻無法動彈,他不得不使勁地呼喊,被正在採摘柑橘的村民吳生才發現,後被家人送往光明骨科醫院。經檢查,杜芝樹第2根和第4根尾椎骨骨折,需住院治療。

  聽到醫生的建議,杜芝樹堅決不同意住院,經聞訊趕來的豐樂街道辦幹部勸說,他才勉強同意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他放心不下村裡的事,每天要打好幾次電話詢問。
  為村民賣出35萬斤柑橘   “現在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戰‘疫’的同時也要抓好春耕生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2月23日,杜芝樹在全村春耕備耕會上講道。
  為及時讓全村農戶恢復生產,杜芝樹主動與豐樂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對接,幫助農戶解決春耕生產問題10多個,涉及化肥、種子的購買,農用物資的配送等。還發動無職黨員、志願者組成春耕服務隊,深入全村走訪,為256戶農戶及時配送農藥、化肥和種子。此外,還積極幫助村民銷售柑橘、土雞、蔬菜等農產品,讓因疫情無法賣出去的農產品全部變成了錢。
  “村裡650畝柑橘全部成熟了,如果不盡快賣出去,會挫傷果農種植柑橘的積極性。”杜芝樹積極發動全村的黨員幹部、親朋好友,通過自己的微信群、QQ群廣泛宣傳推廣村裡的柑橘,吸引當地水果商販和外地水果批發商收購。即使在住院期間,他仍不忘發朋友圈推銷村裡的柑橘。
  截至3月5日,在短短10天時間裡,全村採摘35萬斤柑橘銷往甘肅、黑龍江、四川等地,讓村民平均收入增加近1萬元。

  “在杜書記的幫助下,我家的1萬斤柑橘已賣得差不多了,現在正準備給柑橘修枝整形、除草施肥。”迎仙村4組村民吳海軍說,真的要感謝杜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