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按时完成2020脱贫攻坚任务

国务院扶贫办:按时完成2020脱贫攻坚任务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4月1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勇、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介绍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和民政服务工作情况。  

王春燕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总体来看,全国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正在得到化解。“贫困地区有条件也有能力抓紧推进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各项工作,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按时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  

疫情影响:脱贫人口返贫压力增大  

截至3月27日,全国832个贫困县中,除甘肃临夏市是中风险地区,其他的831个县都是低风险地区。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目前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8例,已治愈772例,剩余20例没有治愈的都在湖北省。  

王春燕说,疫情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一是制约贫困户外出务工增收,二是加大了农户生产经营的困难。由于人流物流的阻断,还有消费需求的减少,确实影响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滞销,比如海南的冬季瓜菜、云南的花卉等。三是推迟了扶贫项目开工的时间。面对今年的疫情,已脱贫人口返贫的压力和边缘户的致贫压力是一定增大的。  

“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具体的办法就是要把受疫情影响在内的符合条件的已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还有收入突然骤减、支出骤增的这几类人纳入到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及时给予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方面的帮扶。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安排部署中,有些省现在正在制定方案,有些省已经落实了一些帮扶举措。”  

王春燕表示,下一步,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对52个县和1113个村开展挂牌督战,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落下的工作赶上去,确保今年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易地扶贫搬迁现在已经搬出去的将近1000万人,同步搬迁500万,要确保他们不仅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就业扶贫:2000多万贫困劳动力已外出务工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3的贫困家庭有人外出务工,在有外出务工的贫困家庭中,2/3左右的收入来自务工收入。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情况总体向好,3月6日到27日这三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了665.9万人。全国25个省已经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有2000多万,而且还在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说,通过摸查贫困户的就业需求,逐村逐户提供个性化的帮扶,因户因人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的贫困户,引导各地对贫困劳动力的就业优先安排,优先吸纳。还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就业,在村内通过公益岗位安置,和省外转移就业。截至3月27日,全国跨省‘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已经有138万人。同时,加大政策保障,给予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东部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给予财政补贴等。贫困劳动力外出,有交通补贴,参加技能培训也给予支持。  

“相比去年,我们还有500多万贫困人口务工人员暂时没有出去,他们有意愿出去,我们积极引导,同时给他们创造条件,尽快帮助他们外出务工。”吴华说。  

消费扶贫:认定价值2000多亿扶贫产品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人流物流的阻断和消费需求的减少,确实影响了农副产品的销售。为此,2月14日,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网信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国资委、工商联等7个单位发起“消费扶贫”活动。  

截至3月27日,中西部的22个省份一共认定了22566个扶贫产品,涉及1000个县和10269个供应商,商品价值总量2152.42亿元。东部的9省市已经购买了扶贫协作地区的农副产品21.21亿元。  

王春燕说:“湖北省蕲春县有一个贫困户反映当地的香芋滞销,发现这个情况以后,有几家单位积极开展采购,几天的时间就帮助他们解决了34万斤香芋的滞销问题。从目前各地报告的情况来看,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区域性滞销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下一步,我们争取把消费扶贫打造成社会扶贫的一种新常态。”  

兜底脱贫:疫情导致贫困家庭将纳入救助范围  

当前,有不少因疫情影响返贫致贫的困难群众需要通过兜底保障实现脱贫。因此,民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开展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勇说:“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首先要把农村低保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对于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重病、重残人员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对其家庭财产、家庭经济状况可不再进行核对,等脱贫攻坚战打完之后,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动态管理。其次,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必须全面落实。优先为那些有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对那些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提供好照料服务。最后,要进一步扩展或充分发挥好临时救助的作用,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健全乡镇备用金制度。”  

据介绍,疫情期间,各地民政部门共开辟了临时救助安置场所864处,放宽救助条件、延长救助期限,为包括因交通管控、务工不着等原因求助的困难群众提供临时食宿等救助服务。截止到3月31日,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累计设置安置点69个,安置将近6000人,救助13000多人,发放临时救助金3500多万元。  

湖北省还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按照城市人员不低于500元、农村人员不低于3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物资救助。  

“此外,我们还要深入了解掌握新冠肺炎患者家庭以及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情况,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刘勇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