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愈练愈累,怎么办?一定至少要三组吗?

关于功能性训练其中一个核心观念是『最低有效剂量』,概念很简单,「若吃一颗安眠药就可以睡了,为什么要吃二颗呢?」套用在肌力训练上可以解释「若每个动作训练三组(含热身)就达到刺激效果了,为何我们要练更多组呢?」缓慢而且不受伤的进步才是真正快速进步的密秘,短期很快进步,但却受伤了,反而离目标更远。

肌力训练愈练愈累,怎么办?一定至少要三组吗?


有些人问到山姆几个问题,但关键问题在于「恢复」,山姆遇到的状况有二种:

一:忙碌的上班族,下了班来上课程或讲座,甚至平常还有运动(跑步、骑车等)。

二:忙碌的教练,除了自己要练,而且要教课。

适当的肌力训练当然是好的,但不适的肌力训练反而会影响您其它工作或生活的精神状况或「品质」,比方说,疲劳、食欲不佳(总需要重口味、油炸类才有胃口,但吃了体重却不增反减)、身体不适、受伤、生病等。

我了解一些提问者的好意,他们希望让客户可以多练一点,效果会更好一点,但进步真正的关键是「恢复了多少?」人体要恢复或面对的不只有训练上的压力,还包括以下:

一:食物消化(加工食品、非天然食物、油炸类…)

二:工作压力(长工时、业绩压力、工作不确定性…)

三:经济压力(车贷、房贷、房租…)

四:家庭压力(照顾小孩、照顾长者、过节送礼…)

五:社交压力(交友、…)

六:面对不喜欢人事物

七:运动、通勤开车、睡眠不足等。

有些事,即使您很有热情,对身体也是一种压力,比方说,以山姆为例,虽然很喜欢讲课,但其实没办法太常讲,因为对自己是一种消耗,没办法一直都维持在高档。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山姆喜欢『最低有效剂量』的概念,或者解释成「练少一点反而是好的」。曾在上课时提到,不见得要「三组」,虽然很常听到「3组×几下」,但还是要观察自己的状况。

以山姆为例,同样是跑《麦克波罗伊功能性训练圣经》的系统,一周训练二~三天,但目前试着只进行「二组(第一组是热身)」,第二组做到技术失败(所谓N+的概念),比起过去每个动作都做三组,感觉更适合现况,不管是恢复、睡眠、精神状态。比方说,课表是二组五下,第二组的目标至少是做5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肌力训练愈练愈累,怎么办?一定至少要三组吗?


这样做,第二组不太轻松,必须全力以付,肌肉可能会有点涨,但不至于让您很感到力竭或疲劳。只做二组的,整体训练时间也会跟着缩短。

这就是山姆所说「理想」跟「实际」的不同,文献或书籍会列出要训练几组,但这些数据大部份都是从实验室实验出来的,而且是「刻意」挑出有效的出来讲,此外受试着状态都在控制内(比方说,饮食、休息、不用工作等),这并不符合现实。所以教练或民众应该要学习着自己「观察」身体及调整训练内容,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