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拖延症,二十年“个人成效提升”经验总结,慎入!

HR威叔语录:一个人能够同时处理多少事情,就决定他能够在职场上走得多高与多远!

1998年第一次参加“时间管理与个人成效”的课程,之后不断地付诸于实践,这家国内知名培训公司感叹我二十年的坚持,前一段时间,专门采访了我,我说了这句话,“时间管理,是我的信仰”,坚持了二十多年,逐渐培养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哲学”,今天分享一下!

你需要一个事情“处理器”

睁开眼睛,通过邮件、微信、群、电话、或者当面沟通等各种渠道,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各类事情就扑面而来,你想躲也躲不掉,这时候,你本人就变成“事情处理流程”中的瓶颈,想像一下场景,打开微信看一眼,关闭,然后做其它事情,或者,对着电话说“没有问题!”,然后放下电话就忘记了。

这里的关键是,你需要一个事情“处理器”,打破这个瓶颈,我称之为“4D原则”,就如下图所示,所有推送到你面前的事情,先要用“4D原则”进行加工处理,所谓4D是指:

打败拖延症,二十年“个人成效提升”经验总结,慎入!

Do it now,立即就做,这个最简单,做完就结束,谁都不欠;

Don't do it,不做,这个看似更简单,其实,说“不”的难度不小,需要梁静茹的勇气,如果这件事与你无关,或者你不想做,或者应该由其他人做,直接回复,或者告诉对方应该找推,或者直接无视;

Do it latter,以后再做,知道这件事情,但是需要时间来完成或者需要一定的条件,准备以后再做,这就埋下了“拖延症”的病因,因为,如果没有明确“以后”具体是指什么时候,把那段时间空出来,就会没有时间做,甚至一忙就忘记了,那怎么办呢?这里先留个伏笔,在下面“工具”那个章节会专门分析;

Delegate,让他人做,也许你是主管,可以把事情分配给下属做,或者你需要其他人提供一定的支持。所以,这里关键的决策是找到合适的人,然后,把这项事情或者事情的一部分交给那个人,这里埋下了“拖延症”的又一个病因,对方也许会忘记

,由于他的拖拉,导致你的拖拉,怎么确保他不忘记,你就需要有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结一下,你的大脑就像一台“事情”处理器,所有推送进来的事情或者工作,都需要集中处理一下,留下了两个可能的“拖延症”病因,一个是“以后做的事情”,另一个是“需要他人做的事情”,另外还需要一点说“不”的勇气,但是不管怎么,你已经轻松不少了吧!

打败拖延症,二十年“个人成效提升”经验总结,慎入!

你需要一个事情“分解器”

很多事情之所以不能够立即做,通常是因为事情太大、太复杂、需要太多的信息,需要一整段时间,集中精力才能完成,但是人在江湖,你很难找到不受打扰的数个小时或者一天,不管你使用任何的“时间管理工具”,没有时间就是没有时间,这是硬伤,所以很多人抱怨,这些时间管理工具都是骗人的。

其实,这真不怪那些时间管理工具,你在使用这些工具前,需要把事情进行分解,比如,你与你的TA准备下一个黄金周的旅游,老在你的头脑里想着,一直没有定下来,最后发现票都订不到或者太贵了,只能放弃,你的TA强烈抱怨你的拖延症。

黄金周出去旅游这件事太复杂,在着手做之前,需要先学习分解事情,比如:列出想去的地点清单、预估每个地点的大概费用、与TA做出最后决定、然后制订旅游攻略、订票订房订门票、准备出行物品,当然,这件事情还可以分解得更加细一些。

分解完成后,一件大事就变成若干件小事,每件事情就可以比较快地完成,比如“列出想去的地点清单”就可以在某次吃饭时,与TA一边吃一边讨论,很快就可以完成了。

打败拖延症,二十年“个人成效提升”经验总结,慎入!

上面的“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工具,来帮助你分解事情,把一件看起来很大、很复杂的事情,分解成一件件可以很快完成的事情

,当然,不会“思维导图”也没有关系,一张白纸、一支笔,你也可以很快地把任务分解。

分解事情之后,你就可以继续运用上面讲的“决策机制”,4D原则,或者立即做、或者找时间以后做、或者交给他人做、或者决定不做

你需要一个时间管理工具:

事情处理器与事情分解器,最后都聚焦在两类事情上,第一类,准备以后做的事情,第二类,交给他人做的事情,这两类事情都有可能是拖延症的病因,第一类是自己的拖延,第二类是他人的拖延,这时候光靠大脑是不行了,你需要一个时间管理工具,帮助你来管理这两类事情。

其实讲到这里,大家已经发现,拖延症为什么这么难治,是因为仅仅一半原因在自己身上,另一半原因在其他人身上,但是最终都反应在你自己身上

市场上有许许多多的时间管理工具,这里就不做广告了,其实只要你清楚时间管理的原理,一本笔记本也可以帮助你摆脱拖延症。所以,这里重点与大家分享,选择或者运用时间管理工具时,到底需要怎么样的功能?

这个工具可以管理第一类事情,也即准备以后做的事情,需要如下功能:

  • What,做什么?记录需要做的事情;
  • When,什么时候做?计划做这件事情的时间,具体时间与日期;
  • Whether,有没有预留时间做?决定什么时候做,还不够,还需要把这个时间段锁定,在这个时间段不再安排其它任何事情;
  • Where,相关的资料有没有准备好?做一件事情时,需要大量的信息与资料,这些信息与资料是什么、存放在什么地方,这样,当到了那个时间,已经锁定了一段时间,同时你可以找到相关资料或者信息,然后立即着手开始做。
  • Remind,提醒功能,这个时间管理工具有提醒功能,快到指定的时间时,就会提醒你;

这个工具同时可以管理第二类事情,也即交给他人做的事情,需要如下功能:

  • What,做什么?记录需要做的事情;
  • Who,知道交给谁做?明确具体在做这件事情的人;
  • When,明确对方什么时候完成;
  • Follow-up,准时跟进;明确具体的时间,在最后截止日期前,跟进对方的完成情况,以防拖延;
  • Remind,提醒功能,这个时间管理工具有提醒功能,提醒你准时跟进对方;

总结一下,相信大部分人在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时,仅仅记录What和When,这远远不够,当你抱怨时间管理工具没有用时,往往是因为你没有用好。

打败拖延症,二十年“个人成效提升”经验总结,慎入!

你需要一个小确幸:

到这里为止,治疗拖延症的技术手段已经介绍完成,这个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理解起来也不复杂,相信大家可以立即着手实践起来。但能够坚持几天、坚持一个月、坚持一年、还是坚持数年,其间的不同在于心理的满足感,通过实践以上的时间管理方法,你的内心有越强烈的满足感,就能够让你坚持得越长久。

试图去发现小确幸、体会幸福、享受满足感,是时间管理技术工具之外,在心理上需要把握的。总结一下,这个满足感大概可以有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轻松,当所有扑面而来的事情,你都有4D原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利用时间管理工具进行记录、跟踪、提醒,你就可以彻底放松,“记下来,就忘记它”,这就是你立即可以达成的小确幸;

第二个层次:兴奋,由于学会了分解事情,并有效地利用时间管理工具,你完成 一项拖延很久的事情,体会一下内心一块大石头落地的感受;

第三个层次:平衡,以上的时间管理哲学不仅仅用于工作,也用于生活,你可以同时处理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事情,让工作与生活更加平衡,也更加幸福;

第四个层次:成长,由于你的高效的工作状态、非常好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你发现可以同时处理更加多的事情,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不会由于做更多的事情,而降低工作的质量,自然而然,你就在职场中成长了。

第五个层次:成就,职业能够得到不断地发展,同时你的平衡能力,让你保证生活的美满,人生至些,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很多人把领导看成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一个人能够同时管理的事情越多,他能够承担的责任就越大,也即担当的职位越高。如果,能够同时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那么,他在高位上的时间就可以越长,而不至于到最后心力交瘁。

简单吧!摆脱拖延症,走上职场发展的快车道,这就是我的时间管理哲学,也就是我为什么能够坚持二十年的原因。

我是,更多精彩在这里 ,还有更多职场宝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