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作家鮮為人知,但藝術作品紅遍大街小巷?

很多藝術品,大多數人都見過,但這是創意者唯一的一個成名作,而正是這個唯一,讓這個作品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國哥特式》

有哪些作家鮮為人知,但藝術作品紅遍大街小巷?

△ 《美國哥特式》1930年 格蘭特·伍德 美國

這幅畫是美國畫家格蘭特伍德 1930 年的作品。

哥特式風格的房子,尤其是哥特式窗戶,給伍德留下深刻的印象,伍德便想象一個農夫和女兒在房子前一起拍照。於是他請 62 歲的牙醫和 30 歲的妹妹作為模特,並讓他兩穿上了 19 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的服裝。

畫中的男人:眼睛向前平視,雙唇緊閉,黃瘦的臉上表情十分嚴肅,鼻樑上一絲不苟地架著圓圓的眼鏡。沾滿泥巴的手裡拿著一個叉,它既代表了在農業占主導地位的年代,農民們勤勞耕作的精神,也象徵著在 19 世紀男權社會中,不容置疑的男性權威和力量。

這個叉與人物橢圓形的臉和人物身後哥特式窗戶的線條相呼應。

畫中的女人: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裝扮,同男人一樣,女人的表情也有點嚴肅,她略微站在男人身後,眼睛看向男人,有點「唯他是聽」的感覺。

這幅畫完成於 1930 年經濟大危機期間,當時的美國藝術家拒絕接受歐洲藝術影響,他們更熱衷於深入鄉村,去創作更樸實的作品。

伍德說這幅畫充滿了諷刺,因為任何時候諷刺都是存在的,於是這種模糊讓這個作品成為了美國文化符號,同時也讓世人無數次模仿複製。從電視廣告到報紙插畫,這幅畫開始佔領大眾視線,有調侃、有批判,正是這種能一直在眾生中挑起共鳴的魅力,讓每個人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理解,並樂此不疲。

《吶喊》

有哪些作家鮮為人知,但藝術作品紅遍大街小巷?

△ 《吶喊》第三版 1895 愛德華·蒙克 挪威

這幅畫大家應該都見過吧,這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 1893 年創作的系列繪畫作品《吶喊》。

共有四個版本,分別是:

  • 創作於 1893 年的第一個版本;
  • 繪於 1893 年的第二個版本;
  • 創作於 1895 年的第三個版本;
  • 第四個版本為蛋清木板油畫。

2012年,在拍賣會上,1895 年創作的版本(第三版)《吶喊》,以 1.199 億美元拍出。

這幅畫的主體是血紅色映襯下一個極其痛苦的表情。

生命的脆弱,家庭的衰亡,孤獨、驚恐、絕望,長期困擾在蒙克的心裡,他承受了很多人難以感受到的困苦。

在《吶喊》中,蒙克所用的顏色雖然與自然顏色的真實性是一致的,表現方式上卻極度誇張,展現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畫作裡的線條扭曲,與橋的粗壯挺直形成鮮明對比,蒙克將畫面中沉悶、焦慮並且孤獨的情感,表現到了一種極致。

《吶喊》畫作中,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繫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一直被看作是現代人苦悶精神的象徵,該作品成為了 20 世紀的經典「表情」。

《LOVE雕塑》

有哪些作家鮮為人知,但藝術作品紅遍大街小巷?

「LOVE」雕塑的父親:美國波普藝術家羅伯特·印第安納。從紐約的第六大街開始,遍及全球許多國家。目前所能收集到的信息是美國境內 14 地,境外有 9 個國家和地區。

作品的主題是在全球商務人士穿梭來往的金融大樓前,用舉世共通的語彙「愛」,拆除東西文化、種族、本土與國際的藩籬,彷彿發聲祈祝舉世和平、共榮。作者用多種藝術形式和介質來表達這種情懷。

《和平的王國》

有哪些作家鮮為人知,但藝術作品紅遍大街小巷?

愛德華·希克斯是一位農民的兒子,他告別田地到了一家車身製造廠當學徒。卻因為參加當地農場的節日而被一種罪惡感纏繞,於是成了一名教徒,並且買下了一個農場。

他沒能讓農場繁榮起來,轉而去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進行巡迴佈道。作為一名傳教士他贏得了極高的聲望,但是在 1819 年他判定一名好的基督徒必須依靠自己的雙手謀生。

因為他僅有的手藝就是繪畫,所以他又迴歸到藝術中來,並將他對宗教與和平合作的虔誠信仰搬上了畫布。希克斯完全是自學成才。

希克斯畫了大約二十五個版本的《和平的王國》,都是關於美國夢的寓言。在這些作品裡,不光是獅子與綿羊臥在一起,而且北美印第安人和白人也友善地站在一起,還有兒童在和平、富足、普遍和諧之地自由地嬉戲。

然而,這不僅僅是淡而無味的甜蜜,更是一種觀念,這種觀念認為獅子和老虎應當壓制它們更為強烈的慾望以求得和平的實現。希克斯筆下的肉食動物都是目光炯炯的和緊張不安的,與平靜的家畜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天真的孩子們則絲毫沒有察覺觀察者所意識到的這些緊張局勢。

《畫家與女兒像》

有哪些作家鮮為人知,但藝術作品紅遍大街小巷?

《畫家與女兒像》是法國畫家伊麗莎白·路易絲·維瑞的油畫作品,維瑞肖像畫的特色,在於她善於抓住最能使人感動的一瞬間,然後進行完美的刻畫。

《畫家和她的女兒》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寫照。

肖像畫的特點在這幅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是她 32 歲時所作。

女畫家裝束樸素典雅,目光溫柔而深情。她俯身坐著,雙臂圍抱著女兒的臉。女兒天真可愛,把臉緊貼母親,摟著母親的脖子,顯得無限嫵媚。

作品將母女之愛、親子之情畫得十分動人,也表現了畫家自己的溫婉多情。構圖採用了穩定勻稱的三角形,色彩雅緻和諧,線條優美洗練,背景不加任何陪襯,更突出了主題。

現珍藏於巴黎盧浮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