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宋辽金以及元代,虽然在政治形势上是战争不已的时代,但在经济上却又互通贸易,文化交流也十分密切。因此,宋朝的科技成就以及文化领域中的审美意识社会风尚,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周边地方政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玉器制作方面,宋辽金时期多以中国传统纹饰和自然写实为主,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情趣,描写生活中美的动态。此时的艺术作品,没有过分的矫揉造作,比较接近现实。同时也比较讲究细腻纯洁、意境高雅的文人格调,给人一种清新舒畅、自然恬静的含蓄美。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白玉龙柄魁,辽,故宫博物院藏,

高4.9厘米,口径13.9厘米,底径10厘米。

白玉质,微闪青,圆口。外壁通体 浮雕两条呈行进状态中的龙,龙身细长无鳞,皆四爪张开,呈车轮状。一侧以龙首作柄,龙张口吐舌,上下唇皆外翻。平底无足。

这种玉器造型来源于汉代的魁,原为盛羹的器物,以单柄外向的龙首为主要形制特点。龙为最高等级的神兽,符合“魁”字中“首、大”的意义。魁最早常以陶、木为之,两汉、魏晋时铜质魁较多,又称“龙铜魁”。玉质魁目前发现最早者为南京大学博物馆所藏的刻有辽代契丹文字的龙柄玉魁,为辽皇室用玉,器形与此器类似,已演变为酒器。

魁这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中,直到元时还广泛使用。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玉 海东青啄雁饰,金,故宫博物院藏,

直径7厘米,厚2.1厘米。

此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上部雕海东青啄雁及荷叶图案。海东青体小而敏捷,腾空回首,雁于海东青身下,回首与其对视,欲逃不能,身傍荷叶,一荷叶束而未张,一荷叶张而卷边,表明大雁已被迫降至荷塘,难寻生路。此玉饰两侧各有一椭圆形 隧孔,可 穿带或套入钩头,表明此物是一种用于人身的带饰。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白玉龙纽押,元,故宫博物院藏,

长5.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玉鱼,元,故宫博物院藏,

高11.3厘米,宽20.6厘米,厚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青玉莲托蹲龙,元,故宫博物院藏,

高13厘米,底径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白玉 镂雕双兔佩,元,故宫博物院藏,

高4.3厘米,宽2.7厘米,厚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青玉炙 镂雕龙穿牡丹 炉顶,元,故宫博物院藏,

长6.8厘米,宽5.8厘米,高7.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玉双 螭纹臂搁,元,故宫博物院藏,

长10厘米,宽3.4厘米,厚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玉 镂雕双狮,元,故宫博物院藏,

长7.3厘米,宽5.2厘米,厚1.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白玉 镂雕双虎环佩,元,故宫博物院藏,

直径5.4厘米,厚1.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玉荷鹭纹 炉顶,元,故宫博物院藏,

高5厘米,底径4.3-4.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辽·金·元

青玉 镂雕鹿鹤纹带饰,元,故宫博物院藏,

长8.5厘米,宽7.2厘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