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水│這就是我的範!

瀘水縣是有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和最原始古樸大峽谷美譽的怒江大峽谷的“門戶”,同時也是天境怒江的“窗口”與“心靈呼吸”的起點。這裡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庫”,物種的“避難地”,地貌的“博物館”;這裡自然神奇,文化驚奇,歷史傳奇!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正襟危坐”,一起扒拉扒拉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吧。

這就是我的範!

“十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巍峨挺拔的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奔流不息的滾滾怒江養育了勤勞、樸實的瀘水人。再加之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使這裡增添和保留了更多的神秘與真實。現在,就讓我們為你呈現一場特別的“文化震撼”秀吧!

1、“上刀山下火海”

技驚四座的非遺

傈僳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非“上刀山下火海”莫屬,而瀘水縣的魯祖村正是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的發源地。

“上刀山”,即是光腳踩著鋒利的鋼刀(36把或72把),登上20來米高的木杆。

“下火海”又可分為“打火滾”、“拉火鏈”、“洗火臉”和“舔犁鏵”等。其中:

“打火滾”,即是光著雙腳,跳進火堆,在熱氣熾人,火花飛濺的炭火中跳來跳去,來回滾翻。

“拉火鏈”,即是赤手抓起已在篝火中燒紅的鐵鎖鏈,幾個人互相傳送。

“洗火臉”,即是捧起通紅的火炭放在臉上輕輕按壓,慢慢搓擦,直到火炭變為碎末。

“舔犁鏵”,即是用舌頭舔燒紅的犁鏵。

看這個,除了眼花繚亂,心情緊繃,就只剩驚呼和尖叫了!

2、三 大 調

此曲只應天上有

“傈僳人能走路就會跳舞,能說話就會唱歌”。尤其崇尚唱歌對調,在傈僳族的多聲部無伴奏合唱中,分為“擺時”、“優葉”和“木刮”三大調,瀘水正是知名的“擺時之鄉”,有“峽谷天籟”的美譽,已經作為傳統音樂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百花嶺村、新建村這些從沒受過專業訓練的農民,用自己天籟般的歌聲震撼並征服了許多人的心靈。

餘音繞樑,“下里巴人”能唱“陽春白雪”的奇蹟,高手果然在民間!

3、“使 者”

神秘的遠古“使者”

瀘水縣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為保留和傳承更加真實性、完整性和原生態的民族文化提供了條件,至今,這裡還有一群神秘的遠古“使者”。

白族昨天的敘述者:勒墨人

“勒墨人”是白族的一個支系,因為其較好的保留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文化基因,被稱之為是“瞭解白族過去的文化活體”。瀘水縣的洛本卓鄉金滿村正是勒墨人的主要聚集地和傳統文化完整性保留最好的地方,同時這裡也是“雲南省30大最具魅力村寨”之一。

高黎貢山最早的開拓者:茶山人

“茶山人”主要居住在瀘水縣的片馬、古浪、崗房,人口僅有200多人。茶山人勤勞樸實、敦厚善良、能歌善舞、熱情好客。雖然是景頗族的支系,但“茶山人”不使用景頗文,而是保留有許多獨特的民族風俗和古老的習俗,如嚴謹有序的父子連名制、別具風格的服飾、古樸莊重的婚娶、喪葬習俗及團結互助的建新房等。

天下奇事何其多?唯有瀘水更稀奇。還等什麼,趕快制定一個屬於自己的“瀘水奇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