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熱潮為經濟按下快進鍵,百度阿里華為先發優勢顯現?


新基建熱潮為經濟按下快進鍵,百度阿里華為先發優勢顯現?


全民抗疫的戰役漸進尾聲,國內復工復產復學開始按下快進鍵,然而海外疫情的持續蔓延卻讓2020年這隻黑天鵝身上的不確定性再次升級。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或許也將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驗。

在這樣的至暗時刻,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帶來了春天的信號。而新基建號角吹響,更是如同一劑強心針,為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確定了方向,關於新基建對於未來的影響,也成為了當下最為熱門的議題。

早在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會員會召開會議時就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同時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這意味著,“新基建”將成為激發經濟潛力、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

隨後A股市場對此做出了積極反應、滬深兩市漲幅都接近2%,兩市成交額再破萬億。市場所認為的科技領域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在內的“新基建”板塊走強。

那麼,作為世界經濟重要動力的第二大經濟體,這次掀起的新基建熱潮,能否真的為當前的經濟形勢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一夜爆紅的新基建

新基建”與以“鐵公基”和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基建不同,它更強調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如果說傳統基建的內涵是國計民生,而新基建的核心內涵則是前沿科技。


新基建熱潮為經濟按下快進鍵,百度阿里華為先發優勢顯現?


“新基建”的概念不僅在國家層面得到重視,在廣大網民中也引起熱議:百度發佈的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關鍵字的搜索量呈現4倍以上的增長,成為了近段時間以來的“網絡熱詞”。

事實上,“新基建”早已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常會也再次提及新基建。

由於疫情爆發,中國一季度前2個月的經濟必然受到了一些影響,加上如今全球疫情蔓延態勢,海外經濟受衝擊也將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利因素,而基建本身就是一個逆週期調節,特點是投資額大,跨時長,外部效應強,所以在經濟週期下行時通過政府投資彌補私人部門的消費不足,抵禦經濟放緩和衰退的風險,刺激經濟發展,就成為了很有必要的戰略。

作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在過去幾十年,是適度超前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受益者,也因此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未來,基建的關鍵作用仍舊不可忽視。但相比較此前,經過這些年的飛速發展,如果繼續重複傳統基建模式的話,則很容易導致產能過剩。比如當下的很多水泥廠鋼材廠,都在逐年降低產能,就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

而“新基建”已經有大量的科技企業打下基礎。諸如百度、阿里、華為在各自在擅長的領域推動下。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行業也已經開始步入了絕佳發展窗口期,這些年經過新興科技的發展和產業升級,加之疫情的影響,“新基建”是最佳的選擇。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指出, “新基建”是實現數字經濟戰略重心轉移的重要條件,是服務於我國數字經濟向更高層次,更大規模,更深滲透發展的重要手段。

新基建”是一場浩瀚龐大的社會經濟與民生福祉新工程,涉及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一頭連著巨大的社會投資與需求,一頭連接著數字技術供給側的提速升級,“新基建”將給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自主創新帶來深刻的現實影響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截至 3 月 1 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蘇、福建、河南、重慶等在內的 13 個省市區發佈了 2020 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包括 10326 個項目,其中 8 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 33.83 萬億元。

簡單對比一下,2019年我國GDP總量為99.1萬億元,這一次,國家相當於拿出2019年34%的GDP來投資基建。在新冠肺炎全球傳播情形下,如此巨大的投資,加上相關政策出臺,新基建爆紅也就不難理解。

提前佈局的科技巨頭或成大贏家?

長遠來看,“新基建”在對沖經濟下滑、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與建設“鐵公基”時期不同的是,除了少數國家專營的領域,新基建大部分內容都與我們熟識的互聯網科技高度相關。掌握有領先技術的科技公司,已先期為“新基建”打下技術和產品基礎。加快5G網絡、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夠實現緩解短期經濟衝擊和改善長期增長潛力的雙重效果。

這也意味著,“新基建”一旦有效落實推進,將會成為經濟發展的快進鍵。我們也因此將會迎來智能經濟時代。

智能經濟是百度CEO李彥宏去年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到的新概念。他指出,數字經濟在經歷了從PC的發明和普及,到PC物聯網,再到移動互聯網,將會進入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的新階段。並將在人機交互方式、IT基礎設施層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個層面帶來重大的變革和影響。這個判斷恰恰與當前的新基建發展趨勢相吻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則認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核心特徵的新產業革命,正在突破人類自身侷限與資源環境瓶頸,大大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立足新一輪全球競爭,以AI為代表的智能經濟將是未來十年不可或缺的重點發展方向。

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智能經濟將會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向。也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成為拉動全球經濟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

在這一趨勢下,華為、阿里、百度等巨頭均早已排兵佈陣,準備爭奪新基建的紅利。

百度作為中國AI的先行佈局者,在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技術和視覺技術等核心AI技術領域優勢明顯,百度大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則是AI產業基礎設施。同時百度在智能駕駛和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能教育等AI垂直產業佈局,通過百度智能雲推動AI產業化落地,可以說百度即是AI基礎設施的建設者,也是AI技術及應用創新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作為新基建重要領域之一,人工智能將有望在中國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而智慧城市建設更將是“新基建”的一大受益者。在不遠的將來,“新基建”催生的新技術和新業態將彌補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等領域的短板。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們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弱項,這正是“新基建”發展的潛力所在。

百度近年來也正在把自身多年積累的、全球領先的AI能力釋放到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從政務系統打造、到城市運營、管理、到交通、醫療等各個維度,目的就是打造智能城市。2018年,李彥宏宣佈推出“ACE王牌計劃”。該計劃正是將以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城市為發展脈絡,堅守智能化、自動化,連接激活、高效的理念,讓AI走進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同時,“Ace”在英文中有“王牌”之意,百度也藉此表達了願與城市一道,打造世界一流智能城市的信心。

在百度等企業的“智能城市”耕耘下,智能交通已經成為標配的解決方案,百度在推動車路協同、開展智能交通建設方面,與多個城市合作並收效顯著。百度Apollo作為築基未來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的中堅力量,已成為全球最強大、最開放、最活躍的自動駕駛平臺。平臺上中國領先世界的自動駕駛、車聯網等一系列技術,也將成為“新基建”在道路交通領域的重要支撐。

在雲計算領域,此前BAT、金山雲、UCloud、青雲等雲計算巨頭正在四處圈地擴建數據中心,其中僅百度就在2020年1月內就動工了三個超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新基建計劃推出後,國家在IDC機房用地、基礎通信等方面勢必會給予更多支持,雲計算巨頭將會更大力度建設數據中心,而數據中心投資的增長會帶動IDC產業鏈的增長,電信等通信巨頭、浪潮等計算設備巨頭、以及數據庫軟件、存儲設備、軟件服務商、ICT服務商等產業鏈上下游玩家都將受益。

與此同時,阿里、百度、京東等巨頭依託雲計算和AI 方面的佈局,推出智能供應鏈、智能質檢、智能物流等一系列解決方案,也將讓他們迅速切入工業互聯網領域,吃到工業互聯網新基建紅利。比如此前百度的智能質檢等技術已經在工業製造領域落地,已經在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巨頭們都知道,投資“新基建”,實際上就是投資未來的中國基礎設施建設。

因為“新基建’”具有鮮明的科技特徵和科技導向的項目,並以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科技為支撐,所以更偏重於信息化和創新領域,科技化程度較高,平臺型技術公司將會成為“新基建”承包商的主體。

而百度等巨頭的相關佈局,幾乎都與新基建推進的方向不謀而合,每一步都準確的踩在了新時代的節點上。這些早早佈局的這些科技互聯網公司們,或將有機會成為最大贏家。

中國經濟轉型需要新基建

2020年不僅是新基建元年,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之年,關係到全面小康社會建成和“十三五”規劃收官等經濟目標。雖然我們面臨著疫情的挑戰,但隨著新基建浪潮的展開,必然會推進產業信息化和信息化產業,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智能經濟”注入強大的驅動力。

“新基建”在投資主體、區域分佈、管理方式等方面更加多元化、市場化,也更加鼓勵多種市場主體參與,鼓勵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促進各地區均衡發展,進一步消除數字鴻溝和發展差距,實現共同成長。這無異於將會大大提振當前的經濟信心。

作為其中的重要篇章,AI、大數據、雲計算在近期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顯露出服務社會、經濟的重要價值,尤其是百度智能雲此次在智能客服、物聯網,智能醫療等領域為疫情防控作出及時有效的幫助,無疑說明了新基建的廣闊前景。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百度為首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就發揮出了強大的威力,在病毒分析、智能測溫、輔助診斷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針對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其實已經無需討論新基建能不能帶來新的增長,面對這一場圍繞科技創新掀起的基礎建設浪潮,只有站在全球創新生態的角度,迎難而上,努力的投身到這一場大智能經濟崛起的大變局中,打造出世界經濟的“中國模式”,才能進一步實現我們科技興國的宏偉目標。

正如魏際剛在“新基建與智能經濟發展”雲研討會所言,中國要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成現代化強國,必須深度參與甚至引領一次新的產業革命。如何牢牢把握時代之機,研究制定新產業革命戰略,全面引領產業變革,是當代中國的一項重大課題。智能經濟是未來十年不可或缺的重點發展方向,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標籤。因此要從國家戰略高度推動“新基建”發展,以百度華為等平臺型企業作為技術引領,將中國打造成為全球智能產業高地。從這個層面而言,百度、華為等提前佈局積累了行業實踐與技術優勢的平臺型企業也有望率先觸達高地,並在智能經濟發展加速期,釋放先發優勢。

總而言之,在當前大國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新基建不但能夠推動智能經濟的大發展,還能帶動科技動應用繁榮,從而改變上下游產業鏈,進而延伸到消費領域,以此形成良性的新生態閉環,賦能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因此意義之重大,關乎國運。

而在危機中尋找機遇,恰恰正是我們所擅長的。

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