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蘇州

煙花三月不知春,一碗江南始覺味。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蘇州

尋味 · 姑蘇

蘇之味,在山野鄉間,在池塘湖畔,在老街深巷。滿腹紅膏肥似髓,貯盤青殼大於杯。採蓴春浦作羹嘗,玉滑絲柔帶露香。海螄蠶豆麥蠶黃,梅子櫻桃酒釀漿。煙花三月不知春,一碗 江南 始覺味。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除卻煙雨濛濛中的小橋流水、春花爛漫邊的亭臺樓榭和秋意潺潺下的古寺佛音,千百年來最令文人墨客難以忘懷的,怕就是 江南 的吃食了。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毗鄰煙波浩渺的 太湖 , 蘇州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在歷史上很少有自然災難或饑荒,從而各類產業得以充分發展,使得這片土地富庶繁華。范成大《吳郡志》中便記載:“ 江南 之俗,火耕水耨,食魚與稻,以漁獵為業。雖無蓄積之資,然而亦無飢餒。”於是,勤懇智慧的老饕成為了美食的締造者,因地制宜的食材根據節令成就了超凡脫俗的舌尖美味,姑蘇城不再只有園林和寒山寺,更誘人的是深藏在大街小巷的地道蘇味。於是,一個個遠道而來的人前來朝拜,姑蘇城也不負眾望,用一碗兩碟三餐四時之味滿足了一個個漂泊無依和飢腸轆轆的靈魂。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已經去過 蘇州 不止五次,記憶中幾家老字號似乎都有造訪過,但卻從未有此次出行如此目的明確——只為了品嚐地道的 蘇州 味。雖未見當年“吳郡繁華”之盛況,但依然想要站在時空的遠端,去體味美食與時光的水乳交融。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松鶴樓

來 蘇州 尋美食,友人說,如今大部分老字號已失去了當年的水準和味道,不復存在 蘇州 的“老底子”。老牌面店開成了全天候營業的連鎖店;傳統糕點店成了“網紅”,為了應付遊客的大排長龍不得不改為批量生產;老店松鶴樓的 新店 開在了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 蘇州 中心,就連老闆也已換成了 上海 人。因時而轉、因勢而新,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相較於保留和傳承,突破傳統的創新對於中華美食而言,到底是好是壞?如今老味道的失去和被新派美食、創意菜的野蠻替代,到底是福是禍?美食是最容易讓身體產生記憶的,如果連傳統美食都在漸漸改變和消失,那我們的文明和未來又該何去何從?所以要去吃,要去把那些想要留住的美食,化成身體中的養分和細胞,把這些食物的靈魂存入我的身體,作為我的一部分存在下去。所以想要寫,要把這些讓我痴迷流連的美食,變成可以留存下來的文字,讓這些食物的文字可以讓更多人看到,看到這些美味饕餮背後,是一個民族、一個文明的根。文明在更迭,歲月在流失,生命會逝去,記憶會消亡。如果說這世上最值得珍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要投美食一票。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姑蘇好,美味舊曾諳。醬汁滷鴨紅勝火,太湖 蓴菜綠如藍,能不憶姑蘇?

這三道菜裡,住著老蘇州

江南 一帶喜食黃鱔,尤其以鱔糊和爆鱔的做法最多。 蘇州 歷來有“小暑黃鱔賽人參”一說,對黃鱔的喜愛自然無可比擬。鮮活黃鱔宰殺後切絲,用豬油爆炒之後加高湯和作料,燒至湯汁濃稠後成糊狀。依次淋上滾燙的麻油、鋪上薑絲,最後撒上胡椒粉,便是蘇幫名菜——響油鱔糊。麻油淋在鱔糊上發出的吱吱聲,便是“響油”這一做法的神韻所在,也是這道菜最為考究的一步:油溫太低,麻油的香味無法凸顯,更無法通過高溫與鱔糊反應激發出鮮香;油溫太高,麻油則容易產生焦糊味,更容易把鱔糊燙焦,失去原本鮮嫩的口感。薑絲和胡椒粉的加入則十分討巧:薑絲去掉了鱔魚被很多人詬病的“腥氣”,胡椒粉略帶刺激的氣息可以刺激味蕾,防止太多的麻油使人覺得口感油膩。蘇幫菜之中,除了聲形神兼備,大多在選料和做法中注重這種相互作用的協調感,以獨特的做法或是食材搭配,達到食物品味的最高境界。這已不僅僅是美食中的儀式感,更是口感妥善搭配兼顧層次分明之中的蘊藏大智慧。試想古人未曾有食品學、化學方面的複雜知識,卻在創造美食的漫長實踐中發現了足以沿用千年的方法與規則,單是這一點也足以稱得上是文化瑰寶了。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松鼠桂魚乃是松鶴樓的名菜,每到春季,桂魚最為肥碩鮮美。將整條桂魚保留頭尾,魚身割菱狀紋,既要保證魚肉在炸制之後能夠粒粒分開,又要與魚身依舊相連不可散開,對刀工和火候都是極高的要求。然後整條魚入鍋油炸至魚肉蓬鬆如羽毛般綻放開來,昂首翹尾,形態猶如一隻金黃色松鼠。使用番茄醬、鮮湯、糖、香醋、酒、醬油、溼澱粉等調成味汁,在魚肉剛剛油炸出鍋後便淋於魚身之上,會發出“吱吱”的猶如松鼠吱叫。這可謂“音形皆為契合“了, 蘇州 人如此重視飲食的意境,加之 太湖 桂魚本就是 蘇州 人喜愛的水產,大概也是此菜作為蘇幫名菜三甲的一個重要原因。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松鶴樓

太湖 白蝦殼薄肉多,肉質細嫩易剝,只用蛋清掛漿再簡單清炒就是一道美妙佳餚。中華美食中很多菜系中都有一個頗為“天下 大同 ”且又無比重要的觀點:越是珍貴的、美味的食材,烹飪起來使用的方法越是簡單,去繁就簡,去冗存精,只保留食材最原始的味道便足可“一步登天”。松茸如此,河豚如此,對待太湖 的蝦亦是如此。《道德經》中提到“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最簡單的做法往往是最美味的,如此一來,可以清心也。若是將甘醇的碧螺春茶汁作為料汁同炒,便是另一道蘇幫名菜“碧螺蝦仁”,更添了一份鮮香,與 杭州的“ 龍井 蝦仁”有異曲同工之妙。但 太湖 蝦易得而西湖蝦不易得,如今,蘇幫的清炒蝦仁註定在原料上要更勝一籌了。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松鶴樓

人生 · 壹面

中國 人對吃麵,有獨特的熱忱和儀式感。年初二要吃麵,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人日子”要吃麵,二月二“龍抬頭”要吃龍鬚麵,夏至要吃清爽可口的涼麵,過生日要吃整根的 長壽 面,甚至有些地方結婚也要吃麵。吃飯是生活中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儀式,於是老祖宗把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寄託在食物之中,也順帶把“儀式感”貫穿在生活的點滴之中。長長的麵條寓意“長長久久”,寓意“栓的牢靠”,也是生活 和美順利、幸福悠長的標誌。蘇州 人也不例外。晨起的一碗麵開始了老 蘇州 人閒適愜意的一天,這種歲月沉澱下來的飲食習俗成為當地人多年不曾改變的默契。免青、重湯、過橋......走進鍾愛的那家麵館,每個人都是輕車熟路,菜單早已了熟於心,日久 天長 ,老闆甚至記得每位老客的喜好。無需多言,老 蘇州 的鄰里情,只在一碗麵之間。蘇州 到底有多少種面呢?據說,蘇式面光是澆頭就有500多種:燜肉、肉絲、爆魚、爆鱔、鱔糊、蝦仁、蟹黃、滷鴨、三鮮等等,每種澆頭又有分別,如魚或肉的不同部位、面的粗細火候湯汁多少都會成就完全不同的一碗麵。“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從來沒有哪種面天生高貴,只待與某位食客“高山流水遇知音”,便是一段誕生於麵館的佳話。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蘇州

二兩素面入水燙熟,撈出後蔥段鋪底。春夏之交河蝦肉最為鮮美且蝦子豐盈,便取鮮活河蝦分別手工剝出蝦黃、蝦子、蝦肉,簡單烹製便成為鮮美無比的澆頭。澆頭,是一碗蘇式面的靈魂。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裕興記麵館

每一根麵條上都裹滿蝦子,吃起來滿口鮮香。蝦肉飽滿厚實,蝦黃緊緻醇厚,一碗麵下肚,“鮮掉了眉毛”絕不是誇張。數不清這一碗麵中有多少隻蝦,也不知這要費多少工夫才能親手剝出這樣一碗澆頭,但蘇州 人為了這一口鮮香,是絕對捨得付出成本的。買單時98元一碗的心痛,隨著每一口簡單直接的鮮美,也早已被拋卻九霄雲外了。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裕興記麵館

從一碗麵,感覺自己整個靈魂被昇華。在這之前,我是絕不相信的。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裕興記麵館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裕興記麵館

或者蝦肉與蟹肉、蟹黃同烹,便是蝦仁蟹粉面;又或者乾脆奢侈一點,舀上滿滿一大勺禿黃油,與蟹粉同食。這樣一碗麵,在金黃的秋天,是一碗可以直達天堂的人間饕餮。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裕興記麵館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裕興記麵館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裕興記麵館

燜蹄面,將豬蹄膀燜得爛而入味,肉酥皮嫩,常溫下彷彿肉凍一般,浸入滾燙的湯汁之後便化入汁水之中,豐富的膠原蛋白和脂肪使得湯汁更加濃稠,但仍見得到絲絲分明的皮和肉,在湯汁交錯中與潔白的細面廝磨糾纏。隨意挑起一筷子,入口便是肉香撲鼻,蹄髈入口即化,與麵條共同滑入咽喉,是美味妙不可言。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李公面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李公面

楓鎮大面創於楓橋鎮,最獨特之處在於麵湯:用黃鱔熬成的湯汁鮮美無比,再獨到地加入酒釀以提香,造就成了1+1>2的神奇效果。湯雖然清而無色,但卻醇香撲鼻,毫無知覺“寡淡”為何物。澆頭所用的燜肉,燜得酥爛入味,雖然看上去平淡無奇甚至有些肥膩,但浸在麵湯中充分地吸收了汁水以後,變得豐腴美味,將這碗麵“鮮上加鮮”了。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李公面

湯汁清爽,肉飽滿而不肥膩。在 蘇州 ,楓鎮大肉面大抵是消夏上品了。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李公面

曾看過 日本 拉麵的宣傳片,講 日本 拉麵的湯需要多麼繁瑣的過程和細緻的品控方能做到。其實蘇式面在這一方面毫不遜色,很多北方食客吐槽蘇式面的麵條不如北方的面勁道有嚼勁,但這恰恰是我最鍾愛的地方:細面能更好地吸收湯汁的鮮美,更加品得到製作麵湯的人的手藝和匠心。一碗好湯,在 蘇州 ,絕對是一碗麵、甚至一家麵店的門面。蘇式面的湯頭需要“吊湯”,與日式拉麵多用豬骨、鰹魚等熬製底湯不同, 蘇州 的麵館一般用豬蹄髈熬製底湯,這使得湯汁中脂肪含量更高,味覺上也更加厚重。加上做爆鱔、爆魚等多下來的骨頭,不同類型的氨基酸在高溫下彼此完美融合,成就了湯汁豐富的口感層次。每一家麵店還有自己獨特的秘方調料,有些加入爆鱔的汁水、有些加入燜肉的原汁,如此一來再加以文火慢熬,成就了湯汁清澈無雜質,上面薄薄一層的豬油透明鮮亮,作為麵條的底湯自然是最佳選擇。麵湯有紅湯和白湯兩種,製作過程中加入了醬油的稱之為“紅湯”,反之則為“白湯”。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李公面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得一鮮麵館

選用大個青魚,宰殺洗淨後,切下魚頭,將魚身剖成兩片後再斜批成塊,加醬油、白糖、蔥姜、香料等拌勻,醃製兩個小時後入油鍋炸兩遍至魚肉塊呈深黃色。再次起鍋將炸好的魚塊與醬油、白糖、紹酒、高湯一同翻炒至湯汁裹滿魚身,燜燒半小時左右,此時魚身連骨頭都酥軟,肉質蓬鬆吸滿了湯汁,咬下一口頃刻爆出汁來,故稱“爆魚”。爆魚面的湯則多用青魚的魚鱗、魚鰓等製作,加紅油、紹酒、醬油、精鹽、味精、白糖、蔥姜及魚滷、肉骨熬製。大概正呼應了“原湯化原食”吧。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得一鮮麵館

大排則更講究的是火候和新鮮度。火候要剛剛好把大排炸的外酥裡嫩,最好一口咬下內裡還保留著肉汁。店家忙碌起來大多沒有時間換油,所以大排的外皮通常不會裹太多的麵糊,防止麵糊留在油鍋中既容易糊掉影響口感又不健康,也不會因為浸入麵湯而被泡得稀爛難看,成了一碗“麵糊湯”。在 蘇州 吃麵,店家似乎都有預見性了一樣,儘量避免了各種可能的影響口感和觀感的情況,只為給每一位食客呈現最美好的一碗麵。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得一鮮麵館

早年間, 蘇州 的麵館“傍午即歇”,為了吃麵絕不能睡到日上三竿。如今的麵館為了迎合大眾,大多會選擇全天候營業,但過午後的面,在老 蘇州 食客的眼裡,總少了那麼點“魂兒”。講究的老饕們則更中意“頭湯麵”:清晨麵館第一鍋煮麵的水是最清爽的,煮出的麵條因此清爽滑順,不會有久煮麵湯帶出的焦糊氣和麵鹼味。沒了“雜味”的攪擾,自然能更好地品味出面條、澆頭、湯頭的本真滋味。一日之面在於晨。在 蘇州 的每一碗麵,都值得起個大早。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裕興記麵館

越原始,越幸福

我是個北方姑娘,但不是那種“應該是愛吃大蔥蘸大醬”的北方姑娘。顯然,在我從小的觀念裡,“大蔥蘸醬”優雅的回味似乎與我軟妹子的氣質不符。所以從小,對蔥都是本能的抗拒。等長大了自己學會了燒菜,發現蔥真的是神奇的東西,本來自己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味,卻相比好友大蒜來得溫婉許多,不那麼鋒芒畢露。在某些菜餚中,蔥是為菜注入靈魂的點睛之筆。說也奇怪,本來濃烈的氣味,在加熱之後變得不顯山不露水,悄悄地把自己的味道融進食材中,讓原本平淡的食材大放異彩。好比一個本來光芒耀眼到甚至有些刺眼的人,在經歷了歲月的煎炒烹炸過後,摒棄了充滿“刺激”的個性,反而變得原始而沉靜。任何人都想要獲得生命的寧靜,我們的味蕾也一樣。在食過大千世界人間煙火之後,是否也曾經想念家裡的一盞燈,一碗麵?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洋洋中餐廳

冷鍋冷油,加入成段的蔥白慢慢煸炒,看著蔥白由純嫩的白開始變得油光閃閃,當中的香氣也慢慢釋放。蔥白變焦以後撈出,再加入脆嫩的蔥葉,看它們逐漸被熱油掏空了身體,萎蔫成一團棕黑。撈出蔥葉,緩緩注入醬油、料酒,加一勺白糖,眼見著濃棕色的汁水在鍋中“咕嚕咕嚕”冒著不安的氣泡。老饕們說,蔥油拌麵由以豬油為底最佳,冷卻後的蔥油變成脂膏一樣的形態,挖一勺放在冒著熱氣的剛煮好的麵條上,油脂慢慢融化、撒上開洋、榨菜,攪拌後每根麵條都裹上均勻的醬汁,從不有偏頗。這碗蔥油拌麵的味道,就好像從燈火璀璨的黃浦外灘穿越回古樸寧靜的 江南 小院,這也許不是屬於自家的味道,但確實食物本真的味道。就好像《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提到的,長久的飢餓過後品嚐到的“伊甸園”的蘋果,這是摒棄雜念之後,感受到的食物傳遞到舌尖的最簡單的信息,也是源自食物的最原始的幸福感。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洋洋中餐廳

從一根蔥、一碗麵,到原始性與幸福感,這是從食物中傳遞來的哲學。

歲時飲饌,是恩賜也是寶藏

大概沒有人比 蘇州 人更重視“時令”了。春天就“呼船載酒競遊春,蛤蜊上市爭嘗新”,盛夏則“金刀剖破水晶瓜,冰山影里人如玉”,金秋便“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覺今朝又重九”,嚴冬則“安排暖閣開紅爐,敲冰洗盞烘牛酥......寸韭餅,千金果,鱉裙鵝掌山羊脯”。每年每個時間段,都會有 蘇州 人心目中的“期間限定”。這大概是深深厚植於土地中的農耕文化的產物,農耕民族需要嚴格按照歲時節令 來安 排農業活動,故而人們格外重視和嚴格遵照自然規律。要虔誠地通過日常活動來表達對自然萬物、宇宙規律的回饋,飲食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什麼時候吃什麼,這件事的象徵意義,和食物本身的風味、營養價值一樣重要,甚至對某些人來說,這“意義”比食物本身更要重要。這其中更深一層的含義,是人們如何在這些食物中感受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寄託自己的情感與希望。這並非封建迷信,而是人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是一個農耕民族的土地性和我們的根。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松鶴樓

“長不過三寸,色明瑩如銀,細骨無鱗,煮食味甚鮮美,為膾可以致遠,魚中珍品也。”說的便是 太湖 銀魚。銀魚與白魚、白蝦並稱“ 太湖 三白”,古時更是被列為朝廷貢品,可見其美食地位之崇高。晚春銀魚,可與深秋鱸魚相媲美。每年五六月份,是 太湖 銀魚自然繁殖生長成熟的時間,也是捕撈汛期,產量最佳。此時的銀魚魚身潔白半透明,肉質細嫩,柔弱無骨,鮮味尤其上乘。無論是入湯還是炒蛋,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始的鮮香,這是當地人最為喜好的大啖銀魚的時節。取銀魚若干,清洗之後入水簡單汆燙,撈出後與當地金黃的土雞蛋液混合,加入小蔥、少許鹽,待鍋中蛋液逐漸凝固,烹入少許地產的黃酒出鍋,便成就了一碟無比鮮美的銀魚炒蛋。又或是裹上面糊入鍋炸至酥脆,便是幹炸銀魚。亦可與蓴菜等同入湯,便成為鮮味甚美的銀魚湯。銀魚製成魚肉糜做成的魚丸、春捲、餛飩在 蘇州 當地同樣深受喜愛。經過暴曬之後製成的銀魚乾,色香味形可以經久不變,容易保存,故曰“可以致遠”。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莫釐大酒店

沈朝初《憶 江南 》詠道:“ 蘇州 好,豆莢喚新蠶。花底摘來和筍嫩,僧房煮後伴茶鮮。團坐牡丹前。”吳江所產的蠶豆,皮薄糯肉粉膩,尤其春季蠶豆格外鮮嫩,稱之為“吳江青”。此時的蠶豆剛剛成熟,翠綠的顏色中依然保留著彷彿新生兒的嫩白,只用簡單的蔥油燜熟便可。春季的蔥油蠶豆,豆莢輕輕一咬即破,暴露出鮮嫩的內瓤,豆子的粉糯鮮甜口感此時與蔥油的鮮香美妙合一,這是隻屬於春天的美饌。錯過了這個季節,蠶豆再沒有了初春時節的青澀可人,反而有點老態了,便用蠶豆小麥煮飯,名夏至飯,吃了夏至飯, 蘇州 人的夏天才真的到來了。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蘇州

當時則食,除了講究什麼時節那種食材口感最佳,還有便是到什麼節氣吃什麼食物最應景,最好的例子大概是每年春意盎然之時的青團與醬汁肉,一紅一綠的色彩搭配,將繁花似錦、綠樹成蔭的美好春季完美地展現在了餐桌之上。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肋條肉,切成整齊的大塊,入水加入紅米、八角、桂皮、蔥、姜、黃酒等調料烹煮至成熟,撈出肉塊後將湯汁勾芡收汁成濃稠的紅色醬汁,使用前淋在肉上便成為鮮豔欲滴的醬汁肉。紅曲米的加入,讓肉塊裹上了一層均勻鮮豔的紅色,也使肉質口感更加疏鬆且久煮不爛,在賣相和口感上都是登峰造極的創造。一塊能夠獲得老 蘇州 人肯定的醬汁肉,色澤桃紅,肉汁濃稠,甜而不膩,酥而不爛,入口即化,在寥寥沉積了一整個煩悶的冬天,一塊醬汁肉定是能打開味蕾,讓人眼前一亮。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斜塘有餘

就地取材,便為佳味

蘇州 自古物產豐富,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捲上記載:“吳中地沃而物夥,其原隰之所育,湖海之所出,不可得而殫名也。”歷史上, 蘇州 的稻米、果品、水產都是向朝廷進貢的佳品。得益於物產的高品質,在 蘇州 ,毋需捨近求遠,只是取自身邊的食材,都可以烹飪出經典美味。太湖 邊的走地土雞,加之初春樹林裡剛剛冒出來的小蘑菇和新鮮枸杞,用砂鍋燉煮幾個小時至雞肉酥爛脫骨。此時,雞湯的醇、蘑菇的鮮、枸杞的甜悉數融入湯中,一碗入胃,彷彿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在大口暢快地呼吸。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莫釐大酒店

剛剛宰殺後的豬,肉質還未完全鎖死,是豬肉適宜烹飪的最佳狀態。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成均勻適口的塊,放入姜塊、蔥結、紅棗,再加入老抽、黃酒、鹽,和清水。燜肉一定要用保溫效果更好的砂鍋或缸,將熱氣留在豐腴之間的同時,也將汁水和香氣一同留住。燜煮過後肉泛著閃亮的油光,汁水被牢牢鎖在層次分明之間,用筷子一夾便鬆懈開來。入口之後,汁水、油脂和料汁瞬間融合,毋需太費力地咀嚼便能盡數吞下。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莫釐大酒店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莫釐大酒店

隸屬於 蘇州 市吳江區的黎裡鎮,竟是個以辣雞腳而聞名的地方。源於 四川 的泡椒鳳爪,但卻口味、做法不盡相同,以紅辣椒代替了川式泡椒,辣味明顯柔和了很多。大量蔥、蒜、糖等配料的加入,讓雞腳不再是直擊靈魂的鮮辣,更多了幾分味道層次,不再辣的那麼直接,而是甜中帶辣,鹹中帶鮮,頗有點江南 的風韻。現如今, 蘇州 市區也多了幾家黎裡辣腳店,不必再舟車辛勞前往鎮上,雖少了些“此物只在此山中”的代入感,但明顯更加方便親民,“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黎裡謝記辣雞腳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黎裡謝記辣雞腳

身在天堂,食在蘇杭【附文中食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古人大概也疑惑,兩座 江南 小城,竟能同時將美景與美食盡攬入懷。看起來,造物者似乎也對這兩座城市過分偏愛了。當初並非因為對這城市有多痴迷才選擇留在 江南 ,但卻確實在留下之後慢慢愛上了 江南 風情。且不說“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彷彿“人在畫中游”, 江南 美食確實也令人著迷。四時不同的蔬菜水果,皆可應季而食,海鮮河鮮的美味自是不必說,還有春天的筍、秋天的蟹,都可如數家珍,美味盡在不言中。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願小至 江南 美食,大至中華美食,皆能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永遠叫子孫後代胸懷熱忱、滿心敬畏。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

【文中提到的食肆】1.松鶴樓:老牌蘇幫菜館。創於乾隆二年,以松鼠桂魚最為享有盛名,夏季的滷鴨面也很受歡迎。在 蘇州 有10+店面,最古老經典的一家位於觀前街。2.洋洋中餐廳:環境較為優雅的蘇幫菜館,蘇幫菜的口味比較傳統,也有粵菜、川菜等可以選擇。四家店分別位於十全街、 蘇州 中心、李公堤和新光天地。3.斜塘有餘:精品創意菜館。也有松鼠桂魚、醬汁肉等傳統菜,但做法、選料等均略有創新。擺盤精緻,環境優雅,位於斜塘老街。4.莫釐大酒店:位於 太湖 東山鎮。以 太湖 當地特色食材、土菜為主,很多 太湖 河鮮、時令菜品質都不錯。5.裕興記麵館:老牌蘇式麵館,現為連鎖經營。環境、服務、秩序都比傳統老店要好,味道也不差。既有傳統的燜肉面、大排面、腰花面等,也有“新貴面”如禿黃油麵、三蝦面、蟹粉面等。全 蘇州 有30+門店。6.李公面:位於李公堤的麵店。燜肉面、鱔糊面和時令的楓鎮大肉面是最受歡迎的。7.得一鮮麵館:全 蘇州 及周邊地區共有70+店面。店內以紅湯麵為主,口味普遍比較重,炸豬排是特色。8.謝記黎裡辣腳:主營黎裡辣腳、辣鴨舌等,還有各種滷味。距離市中心距離不算近,但很多地方都可以外賣送達。

週末微旅行:蘇州 | 煙花三月不知春,蘇味中的一碗江南

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當嘗過了世間萬千種美食後,才恍然 大悟 ,“世間之大,一個胃裝不下”,方知自己之渺小,對於小人物的平常生活,也就豁然開朗了。每每想到,還有那麼多未知的美食還沒有品嚐到,還有那麼多珍饈美味還沒吃厭煩,所以才孜孜不倦一次次踏上旅途,所以才讓道路變成生活,這大概就是每一個熱愛旅行的“吃貨”的初心吧!於我而言,道理更加簡單。何處美食雲集,便是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