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金融科技就是拼夺流量入口掘金新零售?

几乎所有银行业内都在讨论金融科技,在尚看不到显著的财务回报的情况下,哪家更舍得“掏钱”投入?

到底谁更舍得掏钱

根据各家银行财报梳理,四大行对金融科技投入力度最大,建行、工行投入信息科技研发的金额分别为176亿元、163亿元,分别占该集团或该行营业收入的2.50%、2.20%。而从投入金额占总收入的比重看,招商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最大,达3.72%。

不仅如此,这些年,在多家银行员工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科技类员工数量反而大增。甚至有的银行表示科技投入“不设上限”。

“硬科技”金融科技就是拼夺流量入口掘金新零售?

“硬科技”金融科技就是拼夺流量入口掘金新零售?

研发投入力度如此之大,银行期待回报如何?当前,金融科技投入后的“出口”,除各家正在搭建的核心系统外,APP等智慧零售以及API仍是核心,特别是月活数是各家银行转向线上化运营的核心。

一位银行金融科技战略规划部门人士表示,金融科技投入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投入100个项目,哪怕只剩有几个项目成功,也有可能拿回回报。”

作为对标,根据埃森哲数据,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下降了92%,降至19亿美元,最大的一笔是一家科技初创公司的1.45亿美元融资。3月31日,京东数科召开线上发布会正式宣布,并购金融科技公司海益科技。

国有大行手机银行坐拥14亿用户

数字银行建设是银行转型的焦点,而手机银行无疑是检验转型成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各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工行、建行、农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手机银行客户数持续增长,纷纷超过2亿户,其中工行手机银行(融e行)客户数达3.61亿户排在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六大行手机银行客户数总计已超14亿户,工行、建行、农行分列前三甲,三家手机银行个人客户总数已超10亿户(各银行客户数累加计算,不考虑一人多客户端的情况)。而六大行“掘金”手机银行个人用户上可谓屡出“奇招”,旨在构建“千人千面”的智能客户服务方案,而老年人、学生、小微业均成为重点发展人群,也有银行选择与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实现业务赶超。

当前,手机银行已成各家银行竞争的“主要战场”。国商信达的专家表示,“手机银行承载着银行对移动端的入口和流量的争夺,同时,用户行为的变化也使得手机银行成为服务客户最重要的载体。”

“对于银行而言,想要发展零售业务,就必须抓住手机银行这个最重要的抓手,而这不仅仅关乎于银行实现‘掌上服务’,更关乎银行对于‘零售转序、移动转型’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国商信达的专家表示,“未来银行电子渠道尤其是手机银行方面必定具备开放、简单智能、个性化、交互性更强等特点,开放即是支持更多的银行,更多的第三方账户,功能上从单一的银行交易扩展到支付,链接更多的场景;而简单智能则是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便捷、易操作;个性化的重点是对于不同的客户能够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做到千人千面。”

北京金融科技企业申报科创板“实操指南”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企业科创板申报一事再迎新进展。3月31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官微发布《科创板意向金融科技企业情况表》引发业内关注,根据《意向表》,意向企业需于4月10日(周五)18时前反馈,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将据此开展后续工作。

从此次《意向表》摸底情况来看,也再次印证金融科技企业上市科创板,关键在于是否有硬科技、是否有硬科技商业化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围绕硬科技的足够知识产权壁垒等。那么什么是“硬科技”?北京将鼓励哪些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和应用?在国商信达的专家看来,成为“硬科技”,必须要具有足够的壁垒和门槛,而不是通过数据和人工堆砌形成。

他指出,“对于监管而言,在创新领域,更可能是希望企业能拥有一些有较高技术门槛的核心技术,而不仅仅是在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一些创新;此外这类核心技术需具有较强的商业价值,而不是一个完全为了创新而创新,这种专利以前在我国有太多,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科技成果转化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具备“硬科技”外,人才、场景应用等多方面的实力缺一不可。当前,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从人才招聘、知识产权申请,以及科技基础设施搭建等,每个环节都有不少投入,资金需求非常旺盛。此次科创板放开申报,一方面将有利于机构筹集资金提升公司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信心。多重利好下,已有多家金融科技企业开始筹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