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1

兩個月前,武漢宣佈“封城”,全國各地的農村防疫開始被重視起來,甚至還有部分村主動“封路”,防止外來人口的進入。同時,農業生產也因此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生產資料、農產品、飼料等都無法運輸,產品只能爛在地裡或者填埋,農業人也在呼籲外界“停止封路”。這時,阿里巴巴率先在淘寶開設“吃貨助農”通道,旨在為“因疫情滯銷的農民”提供銷售渠道,希望大家“愛心助農”,幫助農民伯伯渡過難關。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然而,許多人在獻出“愛心”之後,收到的回報卻良莠不齊。有好的反饋: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也有壞的反饋: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而這些“壞的反饋”也導致了一種聲音——“愛心助農”是否是一個騙局?


“愛心助農”,消費者的本意是想幫助到真正有困難的農民,但總有人會發出疑問:現在農民都會用電商平臺了嗎?而隱藏在這個問題背後的,是這句話:平臺上的“愛心助農”是打著“助農”的旗號“花瓶”嗎?大平臺的數據整合是否掩蓋了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農民的銷售渠道?


淘寶上有兩家大型“中間商”,一家叫做甘福園,一家叫做王小二,這兩家網店也是這次愛心助農裡的主力。在最開始知道淘寶有“愛心助農”的活動時,由於工作相關,我搜索了是否有“加入助農”這個入口,答案是沒有。這不禁引人遐想:這些助農店是怎麼被淘寶篩選出來的呢?是不是本身有資歷的店才配登上淘寶首頁?


有網友也跟我有相同的質疑:能夠上大平臺的店鋪,大多都是已經有資質的店鋪,有的店鋪評價也不太理想。所謂的“滯銷的丹東草莓”,在平臺上賣的價格比消費者在線下購買還要貴,對水果價格沒有概念的人暈暈乎乎地就買了。而除了價格貴這個問題以外,品質差也成為了被人詬病的地方。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在眾多評價中,“不新鮮”、“爛果”、“包裝差”、“缺斤少兩”成為了差評的主力。誠然,快遞滯後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既然在電商平臺售賣,快遞時效也應該納入售賣時應考慮的範圍。如果確實是因為快遞問題導致品質不好,那處理消費者的問題的時候,也應該誠懇對待。


這些產品,打著“某某水果”產地的旗號,消費者衝著愛心和產地購買,卻成了“買貴了買差了”的冤大頭。這時候,請這些店鋪問問自己:你是真的因為疫情所以賣不出去農產品,還是因為產品太差賣不出去?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同樣的“助農”措辭,在朋友圈也發生過。《7旬老人絕望大哭,蘋果賣不出去!》之類的標題不勝枚舉。但人們購買的時候才發現,打著“虧本甩賣”旗號的助農活動,再怎麼降價,買到手的價格都比市面上貴。

愛心助農,助的是誰?

相信你我都遇到過在高速路上堵車的時候,路旁的村民都會拿一筐水果擺到高速路上賣。乍一看,這些果農已走投無路,只能冒著危險到高速路上賣,其實價格貴不說,品質還差。什麼運輸原因、囤貨原因……他們賣不出果子的原因就是品質差!


好好的“愛心助農”,變成一箇中間商賺差價、消耗殘次品的平臺,民間已有越來越多質疑的聲音,就連華農兄弟賣的“贛南臍橙”都口碑大跌,他們賭的,就是群眾的愛心不會磨滅,賭的就是群眾不知道實際行情如何,再這樣下去,恐怕是會變成“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話題被放到奇葩說辯論(如果奇葩說還有下一季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