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年心态到后疫情时代,接下来该干什么

我也想攒点儿米面油了


知乎上这几天有一个热门问题:今年需不需要存粮食?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综合年初到现在的全球化疫情,以及国外大范围泛滥的蝗灾,经过慎重思考地一问,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啊!

从荒年心态到后疫情时代,接下来该干什么

再加上,头两天新闻说,全球大米出口排名第三的越南,要停止出口大米(怎么都觉得他们像是要囤货叫高价的贩子…)

从荒年心态到后疫情时代,接下来该干什么

想想,到现在,咱们亲身经历和听闻世界各地的抢购囤积新闻有多少了。


食品、日用品自不必说,口罩消毒用品也是刚需;国情不同攒卫生纸的和攒子弹的也不少见。


从荒年心态到后疫情时代,接下来该干什么

从荒年心态到后疫情时代,接下来该干什么

最夸张的是加拿大的 Costco ,近日推出了“末日求生罐头”,这是一个巨型罐头组合,足够四个人吃一年,这些罐头的保质期都长达 25-30年,在加拿大官网的售价为$8499.99。

从荒年心态到后疫情时代,接下来该干什么


这一份套装共含230个罐头和30个桶装食品,有果干、蔬菜干、冷冻红莓、蓝莓、米类、豆类、肉类和奶类食品等。

网友Smittie表示:“一拿到退税,我们就买了Costco的一年量罐头食品,下单3天后到货,所有罐头都完好无损,总共63箱,我把它们堆在了地下室里。记住,一定要把保质期较短的放在外面,保质期长的堆在里面。”

如果是你,会去买“末日求生罐头”吗?

后疫情时代,短时间内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长期,你准备好”居安思危“时代的来临了吗?


荒年心态——稀缺


我姥生于20后长于30后,头几年还是买菜主力的时候,我家每年都有冬储大白菜吃。

猪肉白菜炖粉条,丸子白菜汤,牛肉烩白菜…尽管菜场品种丰富随买随有价格实惠。


可我姥家冬日的餐桌,白菜是和主食一样的存在,必不可少。

年初疫情刚开始全国范围爆发、菜价最贵的那几天,我姥看不惯我们这些还不着急囤食物的败家子孙,顶着九十几岁的高龄,去门口的菜摊搬回来一棵45块钱的白菜。

五天后,即便京东到家这样比市场偏贵的平台,20块钱1.5Kg大白菜一棵,妥妥的。

我姥说,你们就是没过过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不知道饿的滋味!三年 自然 灾害 那时候,咱家炖了一只野猫!(并没有吃,全家下不去筷子,送了邻居,人家吃得贼香)

包括我妈这代人,60后,意识已经比姥姥那代人超前很多,可是,穷日子深深烙印到一生的习惯里,存钱、舍不得吃、舍不得扔东西…都还挺普遍的。

如果说70后是最后一代见识过动荡的年代,那么打那以后出生的世代,虽然也可能经历过80、90年代的朴素无华的生活,但是挨饿,基本上都没赶上过了。

说白了,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大部分人没经历过稀缺,没有危机意识。

从荒年心态到后疫情时代,接下来该干什么

有一年,美国一个心理学机构在印度做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一群种甘蔗的农民。

在每年丰收季节之后,他们会一次性拿到年收入的60%。

这意味着,一年里一部分时间他们比较穷,手头很紧,另一部分时间相对比较有钱。学者们让他们分别在收获季节前后,做了一份智商测试。

研究发现,农民们在收获前的智商低于收获后,降低了14个IQ值。

受穷之后,智商都低了…

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词——“稀缺性心态”

疫情期间,我为口罩简直上蹿下跳了,出入各个代购群,日代韩代全部拿下,攒了满足一家三口每天更换…三个月的口罩。

就不要问价钱了,伤心。

其实冷静下来,看看新闻,就可以了解全国各个企业都在赶制口罩。

到了3月份,口罩已经明显没有那么吃紧了,虽然还是有点儿小贵,但已经不像2月份时候那么心痛肉痛了。

而且从二三月期间,我家除了专门采购人员出门需要戴口罩,其他人基本上足不出户。


短期大量囤积稀缺物资,高价!

任何人在稀缺面前,都会视野变窄,智商下降。

当我们眼前有事关生死的紧急,比如饿极了,比如遭遇意外,比如下午有考试不及格就留级,我们会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相关器官上。

这个时候,别和我说什么战略性思考、前瞻性眼光。

没有诗和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


后疫情时代,需要什么?


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控制。

虽然我们还在严防死守任何“反攻倒算”,但是公共场所陆续开门,人们接连复工,情况越来越好了。

可是疫情的阴影,就像是儿时心里的怪兽,久久不会离去。

人们开始争先恐后地表达攒钱囤货的欲望,就像我们的上一代,上上代一样。

两个月疫情憋在家里不开张的时候,还是看着我妈存折上的真金白银,踏实!

我呢?车贷房贷信用卡花呗,焦虑!

曾经老么看不上家长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方式:哪个区的菜便宜于是起大早坐公交去买菜;家里攒了一堆的塑料袋当垃圾袋,可以用到两年以后;剩菜不扔,烩进去点儿别的菜又吃一顿…

现在,不是说我能这样生活了。而是,我能理解这样的生活了。

经历,让人成长啊。(巴菲特都没见过美股熔断四次之后,也变成小学生了,没见过世面!)




那我们,该怎么样面对今后的生活呢?两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吧!

1.活在当下。

不是让你回家就把存折的钱都刷了来把梭哈,而是说,将注意力放在现在的生活,别去瞎想什么未来。

把现在努力过好了,未来自会连点成线。

请你想象一下自己站在剧场舞台上的样子。

此时,如果整个会场都开着灯,那就可以看到观众席的最里边。但是,如果强烈的聚光灯打向自己,那就连最前排也看不见。

我们的人生也完全一样。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不,是感觉能够看得到。

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被讨厌的勇气》


2.居安思危。


上一条的延伸吧:为未知,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准备!

现金为王,个人能力为王。

攒钱、学习、充电、成长…怎么都行(后仨好像一个意思)。

我不想说什么“我们已深处经济危机”类似的话,因为即便害怕,日子还得照样过。

就说点儿老百姓的大白话。

手上有钱,你过日子踏实。

不是什么股市基金的浮盈,那些,你放在那,就当做不存在。挣了赔了都不影响日常生活!


要说攒钱攒多少,当然越多越好。

具体数目:现有不降低生活标准月支出*12,这个就是你未来资产的最紧要投入目标。

然后,就留着它,放在支付宝余额宝里,维持这个数字不要动!


剩下再去干别的!

如果日子水平上去,这个数额也跟着上浮。

从荒年心态到后疫情时代,接下来该干什么

有能力有本事,你对未来就有期望。

越是时候不济,越要加紧充电。知识也不是能一直增值保值,还是得不断更新换代。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拿得出手的能力,才是最坚挺的个人价值货币。

有人遇到疫情,就是一个泥坑,资金链断裂、个人能力没有突破,掉进去爬不出来。

有人就是碰上了一只黑天鹅,各种因缘际会,穿过迷雾,乘风破浪。

你,抓住这只天鹅了吗?



#追光阿山

忘了说,周末我会去囤点儿粮食。这是短期内我最能攒得了的东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