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敲警钟:跨境电商停工停售,海外订单减量减产

外贸敲警钟:跨境电商停工停售,海外订单减量减产


疫情的上半场和下半场,赵鹏的公司都赶上了。在国内疫情期间,义乌大型服饰制造商赵鹏旗下的多家工厂停工,数百家线下直营店营业额几乎为零。


在国内生产销售端逐渐恢复时,海外疫情开始大规模暴发,欧美出现线下门店关闭潮。作为欧美多家知名运动品牌线下门店和多家大型商超的中国供应商,赵鹏被取消了4月底之后全部的订单。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外贸敲警钟:跨境电商停工停售,海外订单减量减产

王鹏

人民大学智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看懂APP评论作家

新型冠状病毒在二月底之前,主要是在东亚的几个地区进行爆发,随着中韩日等国家进行了有效的防控之后,随之疫情在欧美地区大范围爆发。在这过程中,很多外贸企业都受到的影响,包括在义乌,东莞等地的外贸企业,大量外贸订单直接被取消。


亚马逊等国外平台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大众的消费需求被抑制,国际运输贸易被限制,所以对于跨境电商和外贸型企业来说,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为了应对此次疫情所造成的影响,可以从政府、企业和员工角度来采取的相应的策略。


从政府角度来说,应该加大精准施策的力度,真真正正把政策优惠到需要救济的中小微企业和外贸型企业,比如适当给予长租的优惠,税费的减免,社保和五险一金的退费。


甚至通过给以一定的金融支持手段,比如相关的信贷,让企业生存下去。另外对相关企业进行一个积极的引导,让他利用现有的产能经营生产和利用相关的生活设备设施进行国内需求的填补,比如生产医疗设备。从这个企业角度出发。


希望企业通过这次疫情增强忧患意识,提前做好战略布局,如果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及时做好员工的安抚以及整个战略的调整,比如说在短期内没有市场的产品,应该怎么去调整?如果欧美市场不行,可不可以打开欧美以外的市场?同时,通过共享员工来进行其他的综合性操作。并且依托于大平台的操作,对业务进行一个相应的调整。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 疫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事情,是全世界的事情,越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去战胜疫情。另外,要提前做好相关的计划的准备,除了自己从事的职业,还能不能进行其他的职业的选择。


为了自己的财务,做好相关的一个计划,比如这次疫情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在短时间内我们从事的行业或是是相关的工厂,不能够如期开工的话,应该怎么做,是充电调整,还是继续在这个城市寻找新的工作岗位,这些对于个人来说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外贸敲警钟:跨境电商停工停售,海外订单减量减产

陈端

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看懂APP评论作家

当前形势的确不容乐观,疫情对国际资金流、物流和供应链、消费链的趋势性影响逐步显现,就经济领域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更加凸显,但目前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因素让问题更加复杂。


在外围不确定性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有效挖掘内需、激活内需潜力就成为重中之重。大势当前,尤其在失业率提升的社会环境下更要做好心理疏导,避免社会戾气危及公共安全。


外贸敲警钟:跨境电商停工停售,海外订单减量减产

史一哲

产业研究,看懂APP评论作家

外贸行业至暗时刻还远远没有到来。欧美停摆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新出口订单断崖式下跌有滞后性。


2-3季度出口会遭遇灭顶之灾,而疫情结束以后、以往很多的欧美传统出口市场是不是还存在?订单和就业机会是不是还存在?高度存疑。原地卧倒,保持现金,恐怕是正确应对措施。而现金必然会随着大放水快速贬值。


外贸敲警钟:跨境电商停工停售,海外订单减量减产

庞超然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宏观副研究员,看懂APP评论作家

2月份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企业复产复工不及时,导致订单无法及时履行,外贸额下降;3月以来,受国际疫情形势影响,外需快速下滑,外贸企业订单流失率高、订单预期偏弱,导致企业减停产或关停。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复杂,各国经济下滑严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据了解,美国Bestbuy等电子产品连锁超市已经关停,仅允许线上订货,这对高新技术外贸产业也造成一定的冲击。对此,企业应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形势发展情况,及时做好相应预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