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買大巴,帶上鄉親幹活去——“脫貧帶頭人”艾皮孜汗有個小夢想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1日電 題:我想買大巴,帶上鄉親幹活去——“脫貧帶頭人”艾皮孜汗有個小夢想

新華社記者許晟、王菲

3月底的新疆吐魯番,杏花滿枝,葡萄開墩,正是農忙好時節。遇見艾皮孜汗·達古提時,這位43歲、臉上總掛著笑容的“脫貧帶頭人”,正帶著40多名同鄉男女,在一片瓜田裡栽種西瓜苗。

“我常跟大家講,勞動好,勞動有錢賺。”這些年,嚐到勤勞改變生活的甜頭後,艾皮孜汗有個小夢想,“脫貧之後,我想買大巴,帶上鄉親到更多地方幹活去,讓更多人脫貧致富。”

說是“脫貧帶頭人”,其實艾皮孜汗自己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前些年,她的丈夫因嚴重腰椎間盤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公公婆婆治病、兩個孩子上學費用都靠她一人種4畝葡萄地撐著,生計艱難。

艾皮孜汗所在的吐魯番吐峪溝鄉在脫貧攻堅工作下發生著鉅變:駐村幹部來了,抗震安居房建好了,道路拓寬硬化物流來了,外地的農田承包大戶來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以前因為物流、銷路等原因,當地群眾大多把鮮葡萄晾成葡萄乾出售,5公斤鮮葡萄只能晾曬出1公斤葡萄乾,不划算。”來自中國農業銀行的吐峪溝鄉潘家坎兒孜村駐村幹部牙庫甫·阿不都熱依木說,藉助農行資源,駐村工作組介紹了不少客戶來村裡買葡萄。

因當地葡萄品質好,口碑做成品牌,現在每年都有專業收購人員來村裡集中收購鮮葡萄。近兩年,村裡還入駐好幾家快遞公司,許多村民開起網店,葡萄發往東中部地區空運一天就到,銷路越打越開。

不能掌握互聯網技術的村民,也主動找起了生路。艾皮孜汗帶領村民勞作在各處田地,育苗、剪枝、摘果,冬天大棚、夏天田頭,一年365天都不缺活幹。“幹得勤的,每天有100多元收入,一年可以收入2萬元以上。”

脫貧致富路上,政府也給了不少補貼。“我帶鄉親們幹活,每月帶一名村民工作21天以上,政府就給我發10元補貼,去年光這項補貼我就拿到5000多元錢。”艾皮孜汗說。

艾皮孜汗幹活認真,許多種植大戶喜歡找她介紹鄉親來幹活,她也成了職業“經紀人”。“大戶每天在微信群裡喊‘這裡要20人,那裡要40人’,心裡別提多開心。”

和收入相比,更重要的是村民觀念的轉變。“以前大家口袋裡有100元錢,沒花完不想幹活。”土生土長在吐峪溝鄉的村民艾合買提·司馬義說,現在大家口袋有錢時也想出來幹活,看到別人買車買房,自己也想買了。

雙手打拼出來的生活是幸福的。“目前潘家坎兒孜村700餘戶、3200餘人,其中300多戶人家有小轎車,還有人開上了寶馬。”牙庫甫說。入夜時分,不少村民會在鄉村廣場跳上一段交際舞,娛樂放鬆。

許多像艾皮孜汗這樣的“帶頭人”,正以點滴力量,匯聚成脫貧攻堅的澎湃洪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