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捐8亿美元、苹果捐超1500万美元……全球科技巨头投入抗疫!

“新冠疫情,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这并非段子,而是真实写照。

正是在国外抗疫的严峻形势下,科技巨头纷纷加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贡献了美国GDP约10%的科技巨头们,Alphabet、亚马逊、微软等都出钱、出技术、出物资……演绎了一场全球科技抗疫的大戏。

Alphabet:8亿美元支持抗疫、1000名志愿者助检测网站升级

近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了一项总额8亿美元的新冠病毒响应(捐助)计划。

Alphabet和谷歌首席执行官桑德尔·皮查伊称,将与合作伙伴Magid GLove&Safety合作,在未来几周内为CDC基金会生产和捐赠200万到300万个口罩。

作为上述计划的一部分,谷歌向拥有活跃谷歌广告账户的中小企业提供3.4亿美元的广告额度。面临经济压力时,广告预算常常被企业优先削减,因此谷歌希望通过此举来减少与客户保持联系需要花费的成本。

谷歌还捐赠了一个2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将帮助非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资本。例如,谷歌将通过Opportunity Fund Network和其他社区发展金融机构向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

此外,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各部门的员工将向个人防护设备制造商提供“工程、供应链和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制造和分销呼吸机,并与设备制造商、分销商和政府机构合作。

面向员工捐款,谷歌提供了1万美元的匹配额度;面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政府机构,谷歌将提供防疫相关信息;面向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谷歌提供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谷歌云计算使用额度,希望以此帮助研究潜在的新疗法和疫苗,跟踪关键数据,并确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新方法。谷歌还提供了一笔未具体说明的资金支持,将被用于帮助提高救生设备的生产能力,包括口罩和呼吸机。

谷歌捐8亿美元、苹果捐超1500万美元……全球科技巨头投入抗疫!


与此同时,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学部门Verily正在准备大规模升级COVID-19筛查及测试平台,而来自姊妹公司Google的1000名志愿者正在协助此事。

据悉,Verily网站提供的自测是通过问卷形式,让美国居民如实填写信息,测试自身是否感染上新冠病毒,进行“初步自我调查”,并在怀疑感染的情况下快速个人确诊或采取相应对策等,也能指导人们前往当地检测地点。其中也包括志愿者负责的“快速通道(drive-thru)”病毒检测。

亚马逊:为WHO提供新冠病毒检测包配送帮助

谷歌捐8亿美元、苹果捐超1500万美元……全球科技巨头投入抗疫!


为控制新冠病毒流行,贝索斯承诺,向WHO提供2000万美元用于开发可检测和诊断COVID-19的新工具,主要是实物信贷和技术援助的形式。

在计划中,亚马逊还将帮助提高WHO网站的性能和安全性;开放源代码向WHO及其流行病情报提供人工智能帮助;协助翻译和转录世界卫生组织的知识目录等。

此前,亚马逊已在3月16日与微软分别捐款100万美元,与西雅图地区的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合作成立了新的冠状病毒救助基金,旨在帮助自己所在公司本地的美国民众。随后,亚马逊还向西雅图总部附近的小型企业捐赠500万美元,旨在补贴科技工作者们因疫情遭受的损失。亚马逊还将捐赠2500万美元,用于帮助送货司机、亚马逊Flex员工。

特斯拉:联手美敦力,秒变呼吸机厂

谷歌捐8亿美元、苹果捐超1500万美元……全球科技巨头投入抗疫!


疫情期间,呼吸机成了短缺物资,紧俏程度甚至超过了口罩。

有多家企业宣布“跨界”造呼吸机,其中也包括特斯拉。早在3月23日,特斯拉就获得了美国政府批准,可以生产呼吸机。

3月27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正在与美敦力公司合作生产呼吸机,但是鉴于纽约的紧迫需求,该公司将从今晚开始提供其他制造商生产的呼吸机。该公司将向纽约的医院交付ResMed、飞利浦和美敦力生产的呼吸机。

与此同时,马斯克还在中国购买了1255台呼吸机,并安排将其空运至美国洛杉矶。可见,特斯拉作为车企,虽然具备制造呼吸机的技术能力,但即使是获得了呼吸机的成熟图纸,要想短时间实现量产仍有困难。

苹果:捐赠超1500万美元物资,上线病毒筛查APP

作为最早参与抗疫的美国科技企业,苹果至今已向中国捐赠了2000万元,此外,还为美国及欧洲的医疗人员捐赠了千万级数量的口罩。

3月30日,据外媒报道,苹果CEO蒂姆·库克向其家乡阿拉巴马州捐赠了20万只口罩,主要提供给一线的抗疫工作者。此前,苹果已向美国的医务工作者捐赠了900万只N95口罩,还向欧洲的医务工作者捐赠了数百万口罩。

到目前为止,苹果在全球范围内捐赠的物资价值已超过 1500 万美元 (约合 1 亿元人民币)。

谷歌捐8亿美元、苹果捐超1500万美元……全球科技巨头投入抗疫!


3月28日,苹果与美国联邦机构携手发布了一款app用于新冠病毒筛查,名为Apple COVID-19,目前已经在美区App Store上架。应用能够帮助用户进行自我诊断、提供疫情地图,并且提供来自CDC(美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抗疫指南和情报。

与此同时,苹果还在Siri中加入了新冠肺炎自检问卷,并基于CDC及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信息来应答用户的相关疑问。

IBM:开放计算资源,筛选出77种备选抗新冠病毒化合物

WHO携手IBM和甲骨文(Oracle)等大型公司,共同开展了开放数据中心合作项目MiPasa,该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将用于检查新冠病毒大流行相关的数据的准确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中国卫健委也参与了这一项目。

IBM为此项目引入了“代码征集”计划,以快速创建可能有助于缓解危机的工具。

谷歌捐8亿美元、苹果捐超1500万美元……全球科技巨头投入抗疫!


此外,IBM还与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美国能源部共同牵头成立了COVID-19 高性能计算联盟。联盟向全球研究COVID-19的科学家开放超级计算资源。

IBM提供了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上分列第一和第二的超级计算机Summit和Sierra。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通过Summit研究了8000多种化合物,借助Summit的算法寻找能够阻止病毒发挥作用的药物。有77种化合物因能够与 Spike 蛋白结合,阻止病毒表面的份子与人类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ACE2)受体相连而被筛选出来。

纵观目前国外科技企业抗疫表现,除了捐钱捐物外,主要集中在病毒检测、数据分享、开放算力等基础层面。而反观国内的互联网及科技企业则更偏向于应用层,例如红外线测温、无人机防控、护理机器人、CT影像检测等实际应用场景。这恰恰与目前中美之间的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发展中的差异不谋而合,中国侧重于应用层,而美国更强调基础层的话语权。

尽管这与两国政策、监管、规划和技术储备等多方面的差异有一定关系,但从中国此次疫情防控中科技企业的表现来看,这些新技术和应用已经获得了出色的成效和认可,总体上要优于国外科技巨头,成为“战疫”中不可或缺的新型“弹药”。

然而,目前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即便是获得阶段胜利的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全世界共同的敌人,需要更多的科技企业会加入到这一行列来,共同打赢这场艰巨“防疫战”,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