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抗击疫情】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内蒙古农业大学学子在战“疫”中显担当

1963年3月,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我校将每年的3月定为“学雷锋活动月”,各单位结合专业特色、工作实际持续不断开展相关工作和活动。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校涌现出一批批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12·14英雄群体、英雄郝龙彪、“光明天使”李莹、“全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张文波、“最美奋斗者”于海俊、“全区道德模范”杜威……这些身边的英雄一直激励着一代代农大学子积极向上、无私奉献。2020年3月5日是第57个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1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背景下,农大学子们接过师哥师姐的接力棒,用自己的行动在疫情防控中彰显志愿精神,勇做新时代新雷锋。

驰援湖北直面病毒,为前线救治“精准制导”。1月30日,在病毒肆虐的关键时期,经自治区疾控中心遴选,由海岩任队长,卢爱桃、南晓伟、闫真3名同志为队员的自治区首批援鄂疾控监测队前往湖北随州,支援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咽拭子标本检测。队长海岩是我校在读博士生,时任监测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卢爱桃本硕博均毕业于我校,南晓伟本硕也就读于我校。他们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闻令而动、不怕牺牲,冲锋陷阵。期间,为了给前线疫情防控赢得时间,他们始终坚持“应检尽检”、检测“清零”,有时甚至24小时连轴不停歇,30多天就完成11714份样本的实验室核酸检测,单日最高完成1324份样本检测,总检测量排在20支检测队伍的前三位,占比达11.09%。他们与时间赛跑,用精准快速的检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文明实践 抗击疫情】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内蒙古农业大学学子在战“疫”中显担当

自治区首批援鄂疾控监测队队员合照 (从左到右:南晓伟、海岩、卢爱桃、闫真)

发动身边一群人,守护身后一座城。面对严峻的疫情局势,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乔鸿越同学积极发挥一名优秀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准格尔旗团委的号召下,通过朋友圈等多种渠道,在2月初联系确定了符合条件的33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了准格尔旗大学生志愿者疫情防控突击队。在乔鸿越等人的示范带动下,截至2月11日,已经有280名大学生加入到这支队伍中,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也扩大到3支。他们帮助登录出入人员信息、检测体温、发放疫情防控宣传页等,用实际行动守护身后的这座城市。心存善意,福报已在路上。3月26日,乔鸿越被评选为“3月内蒙古好人榜”,是19个候选人中唯一的“00后”大学生。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全国各地人民人心惶惶,社区和村落的疫情防控成了保障居民人身安全的最近、最贴心的屏障。1月底,我校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学生金鸽在朋友圈看到所在地团委招募志愿者时,她迅速组织我校李长然、王德华、许苗苗、王毕力格图等同学,成立了一支青年志愿者小分队,积极投身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社区党工委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志愿活动。他们从2月2日起开始了为期8天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天早出晚归,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则,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安全,为这座城的社区防疫贡献着自己身为青年志愿者的一份力量。

【文明实践 抗击疫情】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内蒙古农业大学学子在战“疫”中显担当

乔鸿越和他志愿者突击队


【文明实践 抗击疫情】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内蒙古农业大学学子在战“疫”中显担当

金鸽、李长然、王德华、许苗苗、王毕力格参加志愿者服务队

重任在肩勇担当,退役大学生出征防疫一线。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我校黄金豆、马宏方、刘壮壮、许世杰、韩易伦、侯昕玮、杜鲁格日、白伶、吴永志等9名退役大学生发挥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军人本色,充分发扬军人忠诚奉献精神,主动请缨,积极投身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文明实践 抗击疫情】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内蒙古农业大学学子在战“疫”中显担当

退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一线

换个战场,继续履行志愿服务承诺。“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每一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铮铮誓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是每一位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究生支教团成员的梦想。我校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郝文博、贾文雪将在今年7月份踏上支教的旅程,去往服务地履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用实际行动践行这样的梦想。当疫情来袭,在地方政府需要志愿者时,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积极响应号召,成为社区防疫一线的志愿者,履行服务承诺,发扬志愿精神。信息录入、体温测量、防疫宣传、清洁消毒,每一项工作都认真对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那颗志愿服务的心,无论地点依旧滚烫,在需要的地方投入战斗,在战“疫”一线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文明实践 抗击疫情】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内蒙古农业大学学子在战“疫”中显担当

吹响青春集结号,团旗在基层飘扬。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校已有18个学院、871名学生响应团中央和学校号召,到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嘎查)担任志愿者,服务地涵盖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服务时长40000余小时。他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为家乡防疫工作献上自己的微薄力量。他们就是一颗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在防疫宣传、社区值班、信息录入、运送物资、新闻采编等志愿服务岗位上奔波作业,虽然面对很多困难与阻碍,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倦了、累了也咬牙坚持,通过不断地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一项项任务。他们冲锋在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热血担当,为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明实践 抗击疫情】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内蒙古农业大学学子在战“疫”中显担当

身在后方,却心系远方。相比于勇敢的“逆行者”、坚守抗疫一线的志愿者,更多的农大学子拿起手中的笔、唱起心中的歌,积极以歌曲、绘画、文字等形式抒发关切,声援武汉,隔空传爱。自学校发布作品征集公告以来,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投稿,共收集视频类作品207篇,图片类作品887份,文字类作品1100余篇,分别在校院两级网站、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展播。一幅幅走心的绘画、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一条条有温度的加油视频,表达了青年们虽身在后方,却心系疫区同胞的拳拳之心。

【文明实践 抗击疫情】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内蒙古农业大学学子在战“疫”中显担当

青年一代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农大学子传承雷锋精神,学着师哥师姐的样子,心怀感恩,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承担起疫情大考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在实践中练就真本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