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嶺鎮張國文:俯首甘為孺子牛

安徽網安慶消息 在我們的生活中,感動無處不在:挫折面前的援助之手,迷茫時候的治癒良藥,或是困境當中的雪中送炭……然而對我來說,莫過於這些年來,張書記對村裡每一戶家庭的關愛。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用真情溫暖每一個黃梅村村民。

從“閉門羹”到“座上賓”

2017年,張國文擔任羅嶺鎮黃梅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他在工作之餘總是抽空走訪一般農戶。今年2月底,我跟著張書記來到大塥組嚴新民家,老夫妻倆,一看到張書記來,就笑臉相迎,握著書記的手說:“張書記,你可是個大忙人啊,前段時間疫情防控,沒日沒夜的工作,現在疫情形勢好轉,村裡又在種植菊花,發展產業,為我們老百姓增收,這大中午的,你怎麼不休息,還到我家來了?”

罗岭镇张国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來看看你們二老的生活有沒有受到疫情影響,有沒有缺什麼少什麼的。”張書記邊說邊掏出隨身攜帶的筆和工作本。

“我們什麼都不缺,孩子們也都出門工作了,生活一切都很正常。感謝你的關心。”

大家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樣聊著家長理短的,氣氛很和諧。其實這麼多年,張書記在走訪一般農戶時吃了許多“閉門羹”,這讓我想起了前些年張書記走訪他家的情景:嚴新明及老伴面無表情的看著張書記,既不招呼坐下,也沒有一杯水,冷落了他好一會,才用諷刺的口氣說:“我家又不是貧困戶,你是不是走錯了……”張書記卻“厚”著臉皮自己端了張凳子在嚴新明旁邊坐下,主動找話題跟他聊家常,諮詢他的家庭情況。這幾年,張書記鍥而不捨,有空就會去他家“閒聊”幾句,每次都會跟他們解釋低保等政策,講解貧困戶納入標準等,告訴他們扶貧不是“救濟”,貧困戶不是光榮,享受不是永恆,並讚揚他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等等,這才有了今天他們態度的180度大轉變。

從“滯銷品”到“搶手貨”

汪志權戶是我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在張書記的鼓勵和幫助下發展養殖雞產業,2017年人均收入達1萬元,順利脫貧。

就在前不久,張書記像往常一樣走訪該戶,還沒進門,汪志權就讓妻子趕緊去捉兩隻雞給張書記,把張書記弄得一臉納悶。汪志權的妻子拎來兩隻雞,笑著說“張書記,自從去年您在微信“朋友圈”幫我們銷售雞,效果特別好。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家的雞是按照傳統方式養殖,喂粗糧,生長週期長、口感好,我們的回頭客戶多。銷路不用愁了。要不是您,我們家的雞也不會一銷而空,這是我們特意給您留著的。”

罗岭镇张国文:俯首甘为孺子牛

張書記連忙擺擺手說:“這雞我也不能要啊,你們留著賣錢,再說幫助你們是我該做的啊!”

去年他家第一批養殖了800只,雞出欄一個多月只賣出了200多隻,還有500多隻沒有賣出去。雞賣不出去,每天還要餵食,汪志權很著急,發展產業的信心也受到打擊。瞭解到這一情況,張書記想方設法幫他解決銷售難題。思來想去,張書記決定通過微信“朋友圈”嘗試幫他銷售,訂單多的話,就幫忙聯繫客運車將雞送到市區,訂單少的話就自己開車幫忙送貨。現在汪志權的自家養的雞在市場上打開了銷路,經常有人電話訂購土雞和雞蛋,每每談及脫貧過程,他總是不由自主地對別人說:“我們村張書記,是個好人,是他帶我們家脫貧致富的啊。”

從“他人事”變“自己事”

“張書記,敬老院老人章尊強去世了,怎麼辦?”大年初一一大早,張書記就接到村裡敬老院管理員的電話。知道這個老人沒有子女,孤苦伶仃一個,他二話沒有說,聯繫了殯儀館,自己掏出1萬元操辦處理老人後事。親戚朋友都說他:“大過年的,你也不怕晦氣,找著事情做,老人家不可能一個親戚沒有吧,讓他的親戚朋友操持一下不行嗎?”

張書記憨厚地說:“我是村裡的黨總支部書記,擔負著黃梅村四千多人的責任,村裡每一個人的事情都是我的事情啊。”

俯首甘為孺子牛,張書記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溫暖著黃梅村的每一戶每一個人,也贏得了群眾的愛戴。初心緊連民心,張國文他始終把群眾放在首位。他常說:脫貧攻堅是光榮艱鉅的任務和使命。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去幫扶,帶著感情去工作,就能贏得群眾的真心相待,才會有真正的獲得感。(楊金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