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霧非煙影悽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溼雲全壓數峰低,影悽迷,望中疑。非霧非煙神女欲來時。若問生涯原是夢。除夢裡,沒人知。

——【江城子】

這是清代詞人納蘭容若所作的,令人讀來如夢似幻、撲朔迷離的一首詞。文字很美,意境很美,既象是在詠史,又好象是在寫男女之情,好似都有那麼一點味道……

“非霧非煙,神女欲來時”,這裡寫的“神女”是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襄陽耆舊傳》雲:“楚襄王遊雲夢,夢一婦人,名曰瑤姬,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封於巫山之陽臺。’精魄為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又一說,赤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今湖北、四川邊境,東北~西南走向,海撥1000餘米)之陽,號曰巫山之女。”

非霧非煙影悽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文選·宋玉〈高唐賦〉序》裡也有這樣的記載: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啐兮直上,忽兮改容,須 臾之間,變化無窮。 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 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 遊高唐,願薦枕蓆。 ’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砠,旦為朝雲,暮為行 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

意思是說宋玉陪著楚襄王去雲夢澤玩,望見高唐之觀上有一種特殊的雲氣,楚襄王很好奇,宋玉回答說:“這就是所朝雲! 當年我們楚國的先王就曾經來高唐這裡玩過,玩累了,大白天就睡了,夢見一個女子自稱巫山之女,自薦枕蓆。先王來者不拒,兩個人就親熱起來了。女子告別的時候,說自己就在巫山之陽,高丘之砠,早晨就是雲,晚上就是雨。早早晚晚都在這一帶晃悠。先王早晨一看,果然有一種奇特的雲氣,於是給那女子立了廟,號為 朝雲。 ”

非霧非煙影悽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這個傳說流傳了兩千多年,現在我們去三峽旅遊,真能看見一處叫作高唐觀(又稱楚陽臺)的景點,就在巫山縣城西的山丘上。此後,“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雲雨”、“陽臺夢”遂成為男女歡好之典,千古傳誦。

歷史神話故事中的巫山神女瑤姬,據說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她心地純潔,相貌美麗,人小心大,多思好動。她嫌呆在屋裡悶,常悄悄出門到瑤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樹去摘星星;有時候,還偷偷在天河裡游水。有一天,王母娘娘出南天門來散心,恰好碰上瑤姬正在撥開白雲朝下邊觀望。王母娘娘氣得火冒三丈,說:“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麼看起下界來了?小心汙了你的眼睛!”不料王母娘娘越說,瑤姬反而越發覺得稀奇,她拿定了主意:一定要到下界去!

非霧非煙影悽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她非常隨意地來到了巫山腳下,卻碰上很多人拄著討飯棍,提著破竹籃,扶老攜幼的,正在逃難。只見烏雲滾滾,狂風呼嘯,十二條孽龍正在興風作浪。它們一瞪眼,就是一道閃電;一聲吼,就是一聲炸雷;一個翻身,就是一陣大暴雨。到處山洪暴發,田地淹沒,房屋倒塌,村莊損毀……瑤姬再也忍不住了,從頭上拔下了一支玉簪,朝著十二條孽龍輕輕一揮,立刻風停了、雨住了,雲散天開。十二條孽龍全死了,墜落到地上,它們的屍體變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巫山擋住了東去的江水,這裡成了一片海洋,百姓們還是不能安居樂業。瑤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心離開他們,就留下來儘量幫助他們。

後來,大禹來這治水。瑤姬知道後,便交給他一本《黃綾寶卷》,教他用錘、釺鑿石,造車、船運土。大禹在她的幫助下,帶領眾人,鑿石運土,苦累了幾年,終於把三峽打通了,江水流進了大海,水患平息了。

非霧非煙影悽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再說王母娘娘,她聽說瑤姬殺死了十二條孽龍,真是又氣又恨,又心疼。於是,她讓天上的二十二個女兒乘雲駕霧地來到巫山找瑤姬,姐妹們看到瑤姬為百姓做的是好事,都願意陪瑤姬留下來。瑤姬說:“媽媽年紀大了,需要照顧;百姓們太苦了,需要佑護。不如姐姐們就一半迴天上,一半留在人間吧。”留下來的是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飛風、聖泉、登龍和瑤姬自己。她們後來便成了巫山十二峰。

再回到神女與楚襄王的故事傳說上,宋玉編的這個故事其實還有下文:楚襄王被宋玉一忽悠,對這位朝雲仙女也有了 一種蠢蠢欲動的勁頭。當天晚上睡覺時還真就夢見她了,醒來之後非常激動,待宋玉一來,好一通描述,讓宋玉再寫一篇賦。宋玉依言,又寫了一篇《神女賦》還留下了一篇極為有名的小序:

非霧非煙影悽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 王異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夢若何? ”王曰:“夕之後,精神恍惚,若有所喜,紛紛擾 擾,未知何意。目色彷彿,乍若有記: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於是撫心定氣,復見所夢。”王曰:“狀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不可勝贊。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樑;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 五色並馳,不可殫形。詳而視之,奪人目精。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績盛文章,極服妙採照四方。振繡衣,披裳,不短,纖不長,步裔裔兮曜殿堂,宛若游龍乘雲翔。披服,脫薄裝,沐蘭澤,含若芳。性合適,宜侍旁,順序卑,調心腸。”王曰:“若此盛矣,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非霧非煙影悽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另據《巫山志》記載:“琵琶峰下女子,皆善笛。嫁時,群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詞》送之。”今人所云巫峽,即琵琶峽也。上有陽雲臺,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長江。宋玉賦雲:“遊陽雲之臺,望高唐之觀。”本以寓諷,後世不察,以兒女事褻之。今廟中石刻,引《墉城記》:瑤姬,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稱雲華夫人。助禹驅神鬼,斫石疏波有功。今因封妙用真人。廟額曰《凝真觀》。真人,即所謂巫山神女。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