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基層的錯

1

前些天發生了一件事,重慶巫山縣大昌鎮鎮長,強按貧困戶的頭鞠躬道歉。

視頻上傳後,網上一片譁然。

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說鎮長態度惡劣,不是服務群眾而是欺壓群眾。

有的說貧困戶不厚道,明明拿了低保、得了補助卻說沒拿。

很快,巫山縣政府就發佈了公告。

縣委決定,暫停鎮長職務,責成紀委依紀依規認真調查,嚴肅處理。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網上曝光的材料。

貧困戶李老漢妻子享受了每月392元的低保補貼,鎮裡還根據其家裡實際情況,給了3.9萬元危房改建補貼。

11月23日,縣裡扶貧工作組工作回訪時,詢問李老漢是否享受了這一系列國家扶貧政策,李老漢卻回答沒有。

這個回答激怒了鎮長。

26日,鎮長帶駐村幹部組織該村貧困戶開會,在會上高聲辱罵李老漢,並強按其頭鞠躬道歉,還當場拍攝了視頻,這才導致了一系列後果。

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貧困戶說錯了話,引起了鎮長的過激反應。

但折射出來的深層次矛盾,卻讓人不得不陷入沉思。

2

李老漢是典型的弱勢群體,但這代表著什麼呢?

或者說,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什麼樣的人才會成為弱勢群體呢?

原因無非這麼幾個。

1、因病因殘或因事故,沒有勞動能力了。

2、太懶了,好吃懶做。

3、能力低下,性格軟弱,什麼都不懂,缺乏主觀能動性。

等等等等……

有些弱勢群體只有一個原因,有些的卻同時具備幾個。

李老漢無疑屬於後者。

首先他家裡有老弱病殘,勞動能力不足;其次從視頻裡看,鎮長讓他說什麼他就說什麼,按他頭鞠躬道歉他就鞠躬道歉,其實就是個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糟老頭子。

這樣的人很可憐!

國家出臺精準扶貧政策,為的就是拯救他(她)們。

但他(她)們除了貧窮外,還有什麼別的特點呢?

有!

那就是糊塗。

老漢窮了一輩子,沒讀過幾年書,也沒見過外面的世界,不知道風花雪月和宦海浮沉,自然也不明白自己的一個小舉動,會導致什麼。

或者說。

他根本就沒聽明白回訪者問的到底是什麼,就下意識的搖了頭。

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語言種類數不勝數,特別是南方,哪怕就是一個小小的縣城,都有可能十里不同音,多數人的普通話自然也是口音極重的。

從視頻裡看,鎮長和老漢說的都是當地方言,和重慶官話區別很大,外地人沒有文字註解的話,很難弄懂到底說了些什麼。

這樣的前提下,兩個幹部去他家裡回訪。

老漢聽得明白嗎?

他六十多歲了,一輩子聽的說的都是方言土話,除了電視裡面的標準播音腔,也沒聽過多少帶著土腥味的塑料普通話。

回訪工作人員登門,一下子丟出幾十個問題,還都是文縐縐的書面表述。

他搖頭,可能只是表示自己沒聽明白而已。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

就是他聽明白了,卻故意回答的沒有。

為什麼這樣揣測呢?

因為對貧困戶而言,不管什麼都回答沒有,接下來的,就是各種慰問和關懷了。

比如:

……

你家裡吃得飽嗎?

吃不飽!

哦,那我去幫你買點米和油吧!

……

你家裡穿得暖嗎?

不行!

那我給你點錢,去買幾件厚點的衣服吧!

……

類似的場景,在扶貧工作中經常上演,幫扶隊員也好愛心人士也罷,只要貧困戶表露出悽難困苦的一面,就會主動獻上各種愛心。

有物資、有現金,各種溫暖。

時間久了、時間長了,自然就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

有人到家裡了,特別是穿得比較體面、說著普通話的那種,肯定不會空手而來,把自己說得可憐點就行了,人家總會給點什麼。

李老漢極有可能把回訪的工作人員,當成來送溫暖的愛心人士了。

誰知人家只是問了一些問題,在小本本上劃了幾下,就合上筆起身走人了。

他頓時傻了眼。

但不管無意還是故意,有一點是他絕對沒有想到的。

就是他的這個回答,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

3

後果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對鎮長的後果,和對老漢的後果。

首先說第一個,這個回答對鎮長有什麼後果呢?

精準扶貧是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在基層所有工作中排在首位,從中央到地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上級越重視,考核驗收就越嚴格,結果運用的分量也就越重。

這是我國行政體制最核心的運行規則。

精準扶貧現在提到了這樣的高度,考核的嚴重性,自然也就排在了所有工作的最前面。

工作出了紕漏,或者有哪個地方沒有做到位。

輕則通報,重則免職。

貧困戶沒有享受該享受的幫扶政策,造成什麼後果的話,完全可以處分一大批人了。

如甘肅的楊改蘭事件。

那麼,這麼重要的工作,以什麼方式來考核呢?

入戶調查就是佔比最重的一種。

考核人員與貧困戶進行面對面交談,詢問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詢問幫扶人員的到崗到位情況,貧困戶說什麼就記什麼,當地幹部還不能在旁邊干擾。

這種方式粗看沒有問題,但實際運用起來,卻存在兩大障礙。

首先就是溝通障礙。

前面說了李老漢極有可能聽不懂回訪人員的話,這種情況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

語言障礙還只是小問題,慢點說還能克服,更大的問題卻在書面表述上。

扶貧入戶的調查問卷異常複雜,分家庭基本情況核實、生活保障核實、家庭收入核實、扶貧工作滿意度等等幾個大方面。

每個大方面又單獨有十幾個小問題。

如收入方面就有經營性收入、勞務收入、財產性收入、養老金、贍養金、退耕還林補貼、生態林補貼、公益林補貼、水稻種植補貼、棉花種植補貼等等十幾項,每一項都要有具體的數額和來源說明。

一整套問下來,沒有大半個小時是不夠的。

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都未必能把家裡的各項收入算得這麼細,何況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貧困戶?

光是這些問題,就能把絕大多數人繞暈了。

他弄得清問的到底是什麼嗎?

其次就是信任障礙。

如何確保貧困戶說的都是真的?

這次巫山事件就是典型的信任障礙,調查時從貧困戶瞭解的情況不是真實情況,但由上而下的考核機制,卻不會主動辨別這種真偽,不會化解這種障礙。

簡單點說,考核調查人員只負責記錄並上報。

至於真不真,關他什麼事?

上級先天就把基層當成了對立面,所有考核方案中都會明確規定,不允許當地幹部在旁邊進行干擾。

這種立場,說到底就是不管貧困戶說的是真是假,都是基層幹部的問題,所有的考核結果,最終都會把板子打到基層幹部身上來。

假的也一樣!

這次就是如此。

這裡面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

如果貧困戶說的是真的,那就是你沒落實中央政策,如果貧困戶說的是假的,那就是你沒做好群眾工作,群眾滿意度不高。

正反兩面都是基層幹部的錯。

具體到巫山事件。

李老漢的這個回答,在實際的結果運用中,輕則對這個鄉鎮通報批評,重的話還有可能一票否決。

只要這麼一件事,整個鄉鎮全年的所有工作,就別想評先評優了。

這就是這個回答,對鎮長最直接的後果。

辛辛苦苦幹了一年,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心血,就被這句話送了終。

要知道,工作出了明顯紕漏,就等於政治生涯上有了汙點,今後想要提拔都要比別人難上很多。

不但是全年工作泡了湯,連帶著個人前途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但問題是,他工作明明到位了,李老漢明明享受了幫扶政策,卻還是回答的沒有。

你說他氣不氣?

鎮長氣昏了頭,李老漢就遭了殃。

沒過幾天,村裡就召集貧困戶開批鬥會了,專門批鬥他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李老漢在全村老小面前,低了頭認了錯丟了臉,還被人強行按下了腦袋。

這是赤裸裸的羞辱。

鎮長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所有貧困戶,以後遇到問題要好好回答,聽清楚再回答,想明白再回答。

李老漢同樣也得到了教訓。

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極有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就比如他走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了一個人,這個人空著雙手還好,道個歉就能小事化了。

如果捧著一束鮮花,那就不是道歉那麼簡單了。

如果拿著個新買的8X,那就不一定賠得起了。

所以以後撞人,一定要看清楚別人手裡拿沒拿東西,拿的又是什麼東西。

鎮長出了氣,老漢認了錯,事情卻沒完。

4

我們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面對群眾工作時態度都不能簡單粗暴,更不能進行人格上的侮辱。

這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強行按頭的行為,無疑觸犯了這條準則。

所以視頻在網上一公開,就造成了軒然大波。

這個時候,當地縣委縣政府唯一能做出的選擇,就是停職立案調查。

這一套程序,已經成為各級政府處理公共輿情事件的標準流程了。

那就是不管工作是否符合規範要求,是否盡職盡責,只要出了事,或者造成了輿情事件,總要處分相關人員。

這種情況處分,那可就比檢查出問題嚴重得多了。

還是舉例說明。

今年湖南寧鄉的特大洪災中,一個幹部在處理糾紛時嚼著檳榔,旁邊還有其他幹部撐著傘。

視頻發到網上引起了熱議,當地縣委縣政府處理得很果斷,停職立案調查。

上對下的邏輯關係非常簡單。

造成輿論影響處分幹部無可厚非,但具體到每件事中。

當事人是否真的有錯呢?

就像湖南寧鄉的這個事件。

湖南人有嚼檳榔的傳統,不管群眾還是幹部,都有大批人喜愛嚼檳榔,這是一種生活習慣,和抽菸一樣談不上好壞。

基層幹部去協調糾紛,在群眾間遞根菸遞個檳榔拉近距離,也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

那段視頻裡,兩邊群眾就和這名幹部一樣,大口大口嚼著檳榔。

撐傘的片段視頻裡也很清楚。

這名幹部一開始沒注意有人幫他撐了傘,發現後立馬把傘推到了一邊,明顯沒有主觀上的意願。

但視頻上網後,卻有很多人吹毛求疵,以行為不端、作風不實、態度不好為由強行扣帽子。

如今的社會,說基層幹部的好話沒人信,說基層幹部的壞話卻傳得非常快。

主流媒體的一個標題,就讓這件事熱了起來。

當地縣委縣政府就只能按照輿論的意願,對這名幹部進行了處分。

你說冤不冤?

類似的事情近幾年還發生了不少。

一件原本很正常的事情,一上網絡就變了味。

什麼原因?

是基層幹部的素質真的太低了?

還是要求太高了呢?

長此以往,幹群關係是會更和諧,還是更緊張呢?

沒有哪本書,回答了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