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八岁惹人嫌”: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语言,轻松巧化解

俗话说:三岁四岁讨人嫌,七岁八岁狗都嫌。

而我家两个孩子,就恰巧到了这两个年龄段,如何不令人抓狂?1+1=老母亲的崩溃。

连孙俪在谈到孩子的叛逆期时,都曾吐槽说:“邓超在家都不是说:丽,你说一下。他是说:丽,你吼一声。”孩子叛逆期,父母们的无奈,可见一斑。


“七岁八岁惹人嫌”: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语言,轻松巧化解

可是,相比起第一个叛逆期,七岁八岁才是最令人头疼的,哥哥的“斑斑劣迹”简直罄竹难书:

让他写作业,扭头就跑:“我不写”;

让他和妹妹好好玩,他偏偏要各种惹妹妹生气;

让他好好学习,他吊儿郎当地哭嚎:“太难了,我不会”;

让他不要吵闹,他能一个人给你演出一场,自带“声光电”效果的奥特曼打怪兽的大戏来……

我曾在心里幻想过无数次,一巴掌把他劈成两半的情形,那样整个世界就安静了。

可是,终究还是作罢了,谁叫这是亲生的呢,只能生生将怒火忍了下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偏执又敏感、叛逆又难以捉摸,好奇心还格外强烈,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偏躲着藏着也要去尝试。让老母亲焦头烂额、心力交瘁,感觉脑细胞每天都要被拉出来凌迟一遍。

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到了!

“七岁八岁惹人嫌”: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语言,轻松巧化解

01、令人头疼的第二叛逆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更强烈了,他们常常像个小大人一样,也要求“平等”,不愿意听从大人的指令。

  • 我已经长大了,为什么要听你的?

与第一叛逆期不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仅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觉醒,能力也增强了不少。所以,想要脱离成人掌控的意愿,就越发的强烈起来。

可是,对于从小就习惯了孩子“乖巧听话”的家长来说,这就是“叛逆”,难免会一再施压,想要他们变回之前的那个“乖小孩”。

矛盾,自然是一触即发。


“七岁八岁惹人嫌”: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语言,轻松巧化解


  • 我有自己的想法,我需要尊重

如果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跟你谈“自由”,千万不要压抑。

好友的儿子最近就跟她说:

“妈妈,我要玩游戏的权利,我要自由!”

“要玩游戏的自由?”

“嗯,我的好朋友每天都可以玩pad,可是你都不让我玩。”

“别人玩游戏,你就得跟着玩?那别人学习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上心学呀?”

“我不管,反正我要玩游戏的自由。”

好友听到这里,差点被气炸:“小屁孩,还跑我跟前来要自由。他怎么不干脆去实现讨饭自由呀!”

虽然“自由”、“尊重”这样的字眼,从孩子的嘴里说出来似乎有些可笑,但这确确实实在提醒我们,孩子长大了,是时候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了。


“七岁八岁惹人嫌”: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语言,轻松巧化解

02、3招巧妙化解第二叛逆期

那么,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如何管教才能让他们配合不叛逆呢?

  • 学会尊重孩子,跟他们交朋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已经上学了,有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在交际中,他们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尊重和平等。

可在家里不同,大多数父母都是权威性的代表,孩子只有听话的份,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这个时候,孩子自然会想要打破这种不平等,争取和大人同等的权利。而对于男孩子来说,他们尤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不要对他们的需求嗤之以鼻。

如果命令和吼叫都失去了作用,那么,家长不妨换个角度切入,尝试学着和孩子交朋友。少一些命令式地口吻,多用一些:“你觉得怎么样”、“你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之后,他们其实是非常乐意去配合的。


“七岁八岁惹人嫌”: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语言,轻松巧化解

  • 让孩子承担自己做决定的后果

既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家长不妨就原则范围内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但与此同时,要让他们承担自己做决定的后果:

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就要面临晚睡、或者是第二天被老师批评的后果;


让他不要惹妹妹,他偏偏要把妹妹惹哭,那就要负责把妹妹哄得破涕为笑;


他要玩游戏的自由,那就额外“赠送”赚钱的自由,让他明白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很多时候,是父母为孩子承担了太多,以至于他们只知道撒泼任性,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既然他们想要尝试,那就让他们记忆深刻。


“七岁八岁惹人嫌”: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语言,轻松巧化解


  • 不要吝啬鼓励和肯定

七八岁的孩子,正是非常在意别人是否关注、以及能否得到赞赏和肯定的年纪。

可恰巧,他们的叛逆行为,大多会引来父母的责备和批评,所以这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反叛心理。

因此,父母不妨换个方式和他们沟通,多多肯定他们的付出和进步。在他们做的好的时候,不吝啬表扬;在他们行为有偏差的时候,先扬后抑,换个方式引导。

多一些肯定和赞赏,孩子的配合度就会高很多。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曾提到: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与其一直戴着“显微镜”去纠孩子的错,不如多把目光放到孩子的优点上来,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

七岁八岁狗都嫌,只不过是因为孩子长大了,在提醒我们,是时候要换一种教育方式了。

控制,绝对不是好的教育方式,良好的沟通和尊重,才是!

作者:菈妈,多平台签约作者,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