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怎样打响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青天白云0


曹操挥军南下,气焰汹汹,先是受降刘琮,夺取荆州,然后率军击败刘备,使得刘备败走当阳长坂坡。多亏了张飞一声断喝,吓得曹军不敢追逼,刘备才侥幸逃过一劫,来到夏口与关羽驻军会合。

当此时,曹操兴头正盛、踌躇满志,决定率军沿长江东下,进一步征服江东孙权,一统河山。先是写信给孙权,恩威并施,进行劝降。面对曹操咄咄逼人的气势,东吴群臣惊愕震动,慌乱不已,束手无策,大多主张投降。奈何在诸葛亮的劝说和周瑜、鲁肃等主战派将领的支持下,坚定了孙权抗击曹军、一决雌雄的决心。而后,孙刘联手,组建了大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与号称80万(实际大约20万)的曹军正式对决。赤壁之战拉开序幕。

从表面看,曹军无论从总兵力,还是士气军心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但最终的结局却以曹操惨败而告终,而赤壁之战也成为我国古代史为数不多的几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分析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借鉴历代兵家学者的观点,大抵无外乎如下几点:

一是从心理因素分析,曹操犯了“骄兵必败”这一兵家大忌。赤壁之战前,曹操败吕布、灭袁术、溃袁绍,统一北方,新近又顺利夺得荆州,大败刘备。此时的曹操抱定“天下舍我其谁”的信念,飘飘然,悠悠然,骄傲轻敌,没有把孙权放在眼里,自认为夺取江东“信手拈来”。

二是从地理因素而言,曹军将士几乎皆来自北方,生活习性难以适应潮热难当的南方天气,久之难耐,其战必败。这从赤壁之战中,曹军瘟疫流行可以看得出来。

三是从战力来讲,孙刘联军虽人数不及曹军,但大多久居南方,颇识水性,水军战力强悍。而反观来自北方的曹军,陆军战力纵然当世第一,但却都是“旱鸭子”,不习水战,难以忍受水面战船的颠簸飘荡,战力优势尽失。而赤壁之战却恰恰属于长江水战,孙刘联军扬长避短,不和曹军在陆地正面接触,最终曹操不得不出昏招,铁索连船。

四是临战斩杀擅长水军作战的大将蔡瑁,无异于自断臂膀。

五是曹操多年征伐,士兵一定程度上有厌战情绪,刚刚夺取的荆州人心不稳,群众基础并不牢固。

当然,还有其它如天气、轻信诈降等因素,不一而论。不过,要说的是,致使曹操赤壁大败的根本因素还是人的因素,尤其是作为主帅的曹操自满骄横、自大轻敌,进而料事不周,才是所有因素中最致命的。








马跃镝鸣


战前背景

1、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曹操结束了北征乌桓的战斗,北方基本平定,回转邺城后就开始为一统天下做准备;

2、从官渡之战到此时近10年的时间,曹操连年征伐,尽管地盘不断扩大,但是士民疲敝,北方大部分地区受战火波及,经济基础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此时曹操的本意是一边休养生息,一边筹备南征事宜;

3、孙权在这年春天以周瑜为都督,发动江夏之战,黄祖身死,江夏落于孙权之手,荆州门户大开;曹操得知此事后,担心孙权吞并荆州,届时拥有整条长江防线的东吴将很难征服,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曹操不得已提前发动南征;

4、曹操南征前后,荆州牧刘表突然病逝,小儿子刘琮继位,在得知曹操大军压境后,居然不战而降;

5、刘备得知刘琮投降后,果断放弃抵抗,裹挟数十万荆州士民一路南逃;在当阳县长坂坡遇上了东吴使者鲁肃,刘备与鲁肃一拍即合,孙刘联盟达成初步共识,之后刘备派孔明渡江洽谈结盟具体事宜;

6、曹操在当阳击败刘备,占领江陵后,就整饬队伍,由荆州水军和曹军主力组成联合舰队顺江而下,讨伐孙权。

战争经过

1、孙刘联盟成功缔结后,孙权以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率军三万与刘备的近两万部队在樊口会师;

2、孙刘合兵后与曹操大军在赤壁相遇,曹操初战不利,遂退往江北扎营,孙刘联军于江南扎营,双方在赤壁对峙;

3、对峙期间,曹操对荆州水军的战斗力非常不满,为了解决北方士卒不习舟船的问题,破天荒的创造了连环战船的想法,将水军大船用铁索相连,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士卒,想以北军为主力与周瑜水军决战;

4、在此期间,曹军大营中因士兵水土不服等原因,已开始有瘟疫横行,士卒多有死亡;

5、黄盖向周瑜献火攻之计,周瑜予以完善后令黄盖负责执行;

6、黄盖向曹操诈降,曹操居然信以为真, 让黄盖的船队进入了曹操水军大寨,黄盖一把大火将曹操水军大寨烧了个干净,风助火势,岸边的陆军大营也被大火蔓延,曹军大乱,死伤枕籍;

7、曹操无力回天,带着残兵逃回北方,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大败曹操而结束。

战争后续

1、周瑜率军攻打江陵,跟曹仁整整打了一年,最终曹仁扛不住跑了,东吴占据了荆州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2、孙权攻打合肥,中计败退;

3、张昭攻打当涂,无功而返;

4、刘备表刘琦为荆州牧,荆南四郡望风而降;

5、孙权见刘备势力大涨,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将妹妹嫁给刘备;

6、刘备至京口与孙权会面,并提出借南郡之江陵一事,孙权后来在鲁肃的劝说下同意了此事。

失败原因

1、曹操准备不充分,仓促发动南征;

2、曹军瘟疫盛行,士兵死伤严重,士气低迷;

3、荆州水军新附,战斗力不足,无法在水上与东吴水军抗衡;

4、连环战船给了东吴发动火攻的绝好机会;

5、曹操不熟悉长江一带的气候特点,尤其是双方对战的水域会逆吹东南风一现象完全不知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此次南征缺乏谨慎,加之刘琮的投降,让曹操有些志得意满,骄兵必败,不变的真理!


聊聊过去的人和事


赤壁之战还史记载的也不详细。三国志魏武帝纪中,只是与战不利,在曹操集中,曹操说是因瘟疫烧船自退。而在其他相关人的纪中,是孙权派周瑜配合刘备打败了曹操。

我个人认为,是曹操进攻荆州取得胜利过快,大数人马到达荆州一带,由于北方人不习水土,又由于长年饥荒,兵士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卫生条件差,瘟疫大盛,使曹军战斗力极大下降。到了长江边,北方人又不习水战,在孙刘的快速反应攻击下,也就败了。

曹军的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水军被火烧没了,不管是曹操自烧,还是周瑜烧。其二是陆军因瘟疫也损失惨重。

赤壁之战并不是很大,但意义重大。使曹操再无力过长江,刘备也死里逃生。促成了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主要归因于瘟疫,其次是曹操掌握水军时间短。第三是忽计了下破胆的孙刘会联盟,并迅速反击。史学家认为这个功劳应首归鲁肃。


复活的马克斯


打响原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孙权、刘备在今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原蒲圻市)进行了一次争夺汗鼎的大战,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失败的原因:一是曹操当时刚攻克了荆州,荆州的人才还没有归心,荆州百姓的民心也不在曹操这里,而曹操却急于攻下东吴,使得荆州上下都有怨言。二是曹操手下的士兵多是北方人士,大多都不会游泳,在江面上战斗能力大减。而新投降曹操的荆州水军虽然在水上的战斗能力强,但因为曹操一兵一卒都没有费就攻占了荆州,导致麾下士兵看不起荆州水军的士兵,两方人马相处并不和睦。三是曹操中了周瑜的苦肉计,将水军统领蔡瑁杀了,而蔡瑁是当时曹操麾下最擅长水军的将领,与周瑜对战多年,虽然处于下风,但并没有吃什么大亏。而当时曹操麾下名将、谋士虽然多,却没有比蔡瑁更好的水军统领了。四是曹操因为北方人马不习惯乘船而将所有船用铁索联在一起,让船在江面上平稳一些。这一条导致了曹操几十万大军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为曹操在赤壁之战的败北留下了最大的伏笔。




小辉辉部落


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得刘表之地,此时脚跟未稳,军中水土不服,军心不齐,水军薄弱,自身内在存在隐患;孙刘联军虽然较弱,但刘备也已经到了穷途陌路,只能决一死战,且联军中人才众多,尤其孙权三世之臣非常衷心,军心整齐,如果曹操继续进军,只会更加加强孙刘联军的联合,物极必反,同时,后方还有马腾、韩遂,无法安心应敌,此乃外因所在。如果郭嘉在的话,估计为曹操分析,并给出一些战略的调整。

曹操可以说,这几次战役太过于顺利,战略上:刘琮投降于曹操,曹操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荆州地段,拥有了荆襄所有的水军,还得到了蔡瑁、张允两个可以训练水军的将领,从而在思想上骄傲轻敌,没有意识到自家军潜在的危机,没有一个居安思危的想法,以至于导致自己的大败。一件事的成功与失败,绝不是因为一件小小的事而决定的,它都有潜在的危险,甚至不止一个,若曹操真的能够意识到这些,弥补一下自己的几个错误,或许,赤壁之战就不会败得那么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