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鑑賞中從哪些角度來看一個作品的水平?

LF書畫


可以從三個方面鑑賞,第一,運筆。具體就是看每一個字的入筆和出筆有沒有來路,來路的意思是相對於古帖說的,有沒有書法家的運筆特點或者韻味,等等吧。第二,結構。就是每一個字的結構如何,是不是賞心悅目,是不是流暢和諧。第三,總體佈局。就是說一幅書法作品從總體上來看它的每一個字在這幅作品裡是否佈局合理,該寫大點的寫大一點該寫小一點的寫小一點,在每一個字的結構完美的情況下,為整個作品的佈局服務。基本上應該是就這三點吧



第一是不是有傳統,書法首先要有來由。

第二是不是有創新,藝術必須要有自我。

然後具體體現是筆墨質感,點畫結體,章法佈局。











崔大有


書法技法一般分為筆法、字法、章法,那麼欣賞書法作品也可以從在三個方面來入手。


  1. 筆法上我們可以通過呈現在眼前的作品,看到字的靜態的形和動態的勢,有些基礎的人可以看出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間的關係,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用筆的提按頓挫、輕重緩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書寫狀態,當然對著我們個人水平的提高我們會看到古人作品更多的內容。
  2. 字法講的是字形,也可理解為一個字的結字方法,但其離不開筆勢,所謂“因勢生形”。好的字形讓人看了是心曠神怡,恨不得馬上拿起筆來臨摹。單個字中也有其矛盾關係,比如粗細,方向等;
  3. 章法即整張作品給人的感覺,首先是氣息,字與字間,行與行間都有著潛在練習,有老師會批評學生說 氣息不足,那意思就是氣息斷了。整張作品中,尤其是行、草書,可以說是矛盾的結合體,時時刻刻在製造矛盾和解除矛盾,比如,大小、輕重、濃淡、乾溼,都需要表現的合理。

臨帖過程中,楷書注意其字形結構,行書注意筆意,至於線條力度,是在正確用筆的條件下慢慢訓練出來的,他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就像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與其上寫下都有一定的聯繫。我們臨摹時不要只盯著一個字,要與上下聯繫起來。

如果我們有基礎後,可以去分析作者當時的心境,比如微醺狀態的《蘭亭序》、悲愴狀態的《祭侄稿》、淒涼狀態的《寒食帖》。


一寸書舍


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在世界上獨一無二,是中國的國粹國寶,也是中國人的標誌性文化符號,作為國人不喜歡書法的就不多了,那麼關鍵問題是怎麼樣去欣賞書法?鑑定書法作品的優劣?這就成為一個人雲亦云,莫衷一是的問題了,其實大體說來大家喜歡書法的原因大概如下,書法寫的不是單單一個方塊字,而是書法裡面有無奈的人生,有滄桑的歲月,有生命的跳動,有迷人的線條,有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更有人生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書法縱橫開合,也就是人生的起伏無常,所以我們喜歡王羲之的不激不勵,也喜歡顏真卿的縱橫馳騁,其實我認為好的書法作品一要有傳統的書法功底為基礎,所謂的厚積薄發,史上所有的好的書法作品都有深厚的傳統書法功底為基礎,包括現代的田英章老師也是一樣,二是要有自己的風格,就是要有所突破創新,當然不容易,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三是作品的落款很重要,落款很重要是因為在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一個人書法水平的高低,當然了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比如章法,結構,奇正,佈局,穿插布白,筆鋒變化等,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人文藝術與人生境界


不請自來,作為初學者,談一點自己的的體會。

一幅書法作品成功與否取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字體結構、線條筆法,也有章法佈局、大小疏密,甚至款式、墨色、紙張、裝裱等。線條筆法、墨色款式跟章法佈局,這些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一般來說,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應該著重看氣韻、結體、筆法等幾個方面。

一幅書法作品如果氣韻生動,即章法佈局疏密有致、墨色濃淡酣暢淋漓、筆意連貫流暢,會給人以美的感受,激發人看的慾望,才會進一步觀察揣摩單字的結體筆法等。反之,如果第一眼沒有打動到人,那有可能就不看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氣韻的重要性。生活中,我們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人明明字寫得挺不錯的,為什麼一放一塊兒就不好看了呢?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沒有重視或者意識到書法作品氣韻的重要性。

氣韻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單指章法佈局,它是一個書者綜合素質的體現,沒有深厚的功力是很難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的。

這也說明了另外一個常見的問題,即為什麼有些“作品”乍一看挺花哨的,但細看卻不行了,那是因為過份的依賴章法佈局,而忽視了書寫的基本功,這樣的“作品”常常被人譏笑為“江湖書法”、“老幹部體”、“野路子”等。

在臨帖學習時,建議先把單字寫好, 即寫得像,不妨把帖字拆開來一個一個的練習。然後,再求其神,即得其神韻。最後,再通篇臨寫,細心揣摩體會字帖的氣韻、章法、結構等。

末學後進,大放厥詞,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潁水蕭蕭


首先您要看一篇作品是大字小字,大字突出用筆細節,小字突出章法結構。楷書,隸書看工整。行書,草書著行筆。最後還要看落款與蓋章。


阿古郎


學習書法強調從臨摹開始,臨摹學習就是學筆法、字法、章法,章法之中也包含墨法,這是學習的順序。創作的時候就是剛好反過來,首先考慮章法,再是字法、筆法,書法鑑賞也就是和創作的順序是一樣,順著創作者的思路去看,從作品中看作者對於章法、字法、筆法的把握程度,看出作者的創作水平!

鑑賞一副書法作品,肯定第一眼就是遠遠地一瞄,吸引人的肯定是章法的奇妙,好的章法包括形式、用紙,作品中濃淡枯溼強烈的對比等等,一眼過去有吸引眼球的地方,也許就是一個點、一個塊面、一行等等,這是鑑賞的第一步。

走前第二步鑑賞,就是看作品的出處了,看是學哪個古人來的,如果完全看不出出處,自由體、現代體、老幹部體的,即使章法再好,也是馬上會被貶黜的,這個就是不行!看出處,主要是從字法、筆法上去分析,蓋因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看字的形態,比如說長槍大戟外形的,這是出自黃庭堅,石壓蛤蟆形態的,這是蘇軾,通過字法看出處,有出處,這才是高級的。

但真正看出處是否到位的,是鑑賞筆法,徒有其形,線條質量差,筆法不到位,這肯定不是好作品。看筆法,分析這是二王一路的、顏真卿的筆法等等,從而判斷作品水平的高低!

總之,鑑賞書法作品就是從外到裡,從外表解剖到骨骼、血管,最終分析到作品中的一根細線,鑑賞出書法作品水平的高低。





山居留暝


可從四個方面欣賞—— 一,看作者的繼承古人碑帖的程度:筆法(核心)、墨法、章法、結字;二,看作者繼承基礎上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有無創造的繼承,推陳出新否?三,看作品是否一團氣,中國文化核心在氣,在味外旨意,作者是否已形成自己獨立的藝術風格( 筆墨語言 ),藝術表現力是否個性強烈?四,作品有古又無古,和今人古人書法拉開很大距離,有一套自己的創作理論體系,可開宗立派 ,雄視古今。

         善書之人,自然書法,書法自然。藝無權威,主觀客觀,可貴者膽。探索尋找,連天系地,追本溯源。法度內外,盡興為快,撼山震川。偶然欲書,心手兩忘,道法自然。

*注    文中圖文均原創,禁二傳,抄襲必究 。











辛野人


書法的鑑賞自古已有,評價的角度,各有不同,不過我總結了一下,可以分為三方面進行評價:

1.功底

我們平常所說的筆法、寫法、章法、墨法等等,皆屬於學習書法,打功底的範疇。我們點評一副作品的時候,先看書者的書法功底,優者勝。如果兩位功底差不多,那麼接下來就要看精神境界。

2.境界

古代書家,特別唐朝及唐朝之前的書法大家,這些大牛那個都很牛,他們的書法功底都很深厚,不過如果非常接近的話,就看他們的書法境界,對生活的理解,如何在書法中運用,體現出來。

3.功績

然而,如果精神境界都很接近,那這個時候就要看兩者,對社會的貢獻了。最有名的是宋四家,原本蔡京成為宋四家之一,可大家都知道,他的行為,人們不認可,就把蔡襄排進去了。

以上,僅是個人的看法。希望能幫您!


三師堂書法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是正確進行書法欣賞的基礎,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是進行書法欣賞的關鍵。欣賞書法作品不僅要求我們對書法知識有一定的瞭解,還要求欣賞者有一定的文學基礎,這樣才能真的體會到一幅優秀作品的藝術價值。

書法美的表現主要有“實”與“虛”兩個方面。“實”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筆、結構、章法等內容;“虛”的方面是無形的,包括神采、氣韻、意境等內容。

用筆、結構和章法,都是可見的。用筆有遲急、起伏、曲折之分,筆鋒有正側、藏露之別,筆畫形態有方有圓,還要講求筆力與筆勢;結構有奇正、疏密、違和等法理;章法有賓主、虛實、避就、氣脈連貫和行列形式等表現方法。三者之間既區別又相輔相成。

神采、氣韻、意境等無形之物,須要通過有形的用筆,結構與章法加以表現。神采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古人評論書法,早有“神采為上,形質次之”的說法,但同時又指出“規矩既失,神則無存”。神采美只有通過形質美才能表現出來。氣韻是書法藝術的生命,是形與神之間的橋樑,是表達情性的介質。書法家掌握了熟練技巧,運氣達於毫端,以氣行筆,點畫之間氣脈相通,氣韻和神采才表現出來。意境也是書法藝術的內在美,包含意境、情調,書法品評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第一視覺印象常常是書作的神采、氣韻、再審視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結字、用筆,由書作的意向,而聯想到生活中種種事物,作者的創作環境和思想活動,從而領會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欣賞書法的過程就是觀賞者的“美的再創造”過程。

在欣賞書法作品時,還要適當的瞭解其創作的時代背景。書法作品和文學作品一樣,與作者書寫時的心情有著密切的聯繫,它的藝術風格常隨作者的年齡和心情的變化而變化。同一個書法家可以由於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情而寫出不盡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來,如顏真卿中期寫的《多寶塔碑》,是在和平環境的得意之中寫就的,字勢端重渾厚,清晰悅目,成為楷書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寫的《祭侄文稿》則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兒不幸身亡之中寫就的,悲憤之情奪腔而出,於是,出現了筆畫濃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塗塗改改的粗曠、瀟灑的風格,成為行書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評論和欣賞,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論。

欣賞書法作品還要有一定的藝術想象力,要防止以實論實。中國的書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線條筆畫結構而成的,對於這樣一種特殊的藝術,如果僅僅以實論實賦予一點想象就體味不出其中的妙處。所以,歷代的書法家們總是以豐富的想象力賦予書法藝術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橫”、“豎”兩畫分別比喻為“如孤舟之橫江諸”,“若春筍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蕭子云的書法為“書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荊可負劍,壯士彎弓,雄人獵虎,心胸猛烈,鋒刃難當”;比喻蕭思話的書法為“舞女低腰,仙人嘯樹”,這就把兩種藝術風格截然不同的書法十分形象地描繪出來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