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曲艺是什么情况?

老牛31899056


说起老北京的曲艺,那种类还是很多的。

1.京剧

京剧又称皮黄,主要来源于徽调的西皮腔和汉调的二黄腔,在清代的时候,于北京合流,又汇合了当时昆曲、吹腔等艺术,形成了现在京剧的形式。到了民国,京剧更是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小生三虎”,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京剧不仅仅是北京人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在那个充斥着全盘西化思潮的时代,京剧还使人们第一次又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是京剧的这种魅力,让国人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京剧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茶余饭后饿娱乐,更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

2.昆曲

昆曲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传入了北京,清代的时候形成了独特的“北方昆曲”。现在公认的昆曲三大传奇中的《长生殿》与《桃花扇》,都是康熙年间在北京问世的。在清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昆曲一直都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著名的花雅之争,就是昆曲和众多剧种之间在文化地位上的较量。

到清末民国的时候,面对异军突起的京剧,昆曲没有了早年的风光,不过仍有一些昆曲名演员出现在北京的舞台上。

3.河北梆子和评戏

河北梆子源于秦腔,源远流长,明清时一直是北京重要的剧种。乾隆年间,有名角魏长生进京,名噪一时。河北梆子和京剧一样,都是早年间由民间兴盛起来的地方剧种,从音乐上说,都属于板腔体。

评戏是民国时开始兴盛的剧种,源于唐山,长期被称为“蹦蹦”或“落子”。进京以后,起初仅在天桥等地的小戏棚演出,因为它浅显易懂,生活气息浓厚,渐渐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更涌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秦香莲》,并涌现了大批人们喜爱的名演员。

4.听大鼓

大鼓的历史非常悠久,老艺人们都会把大鼓追溯到周代,据说他们的祖师爷是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当年周庄王命人击鼓闻事,也就是敲着鼓,向老百姓宣讲朝廷大事,这大概就是最早的新闻联播了吧。

北京曲艺中现今流传的鼓曲大多并不是发源于本地,基本上清末民初由江湖艺人带人,在江湖行话中大鼓叫做“柳海轰”。京韵大鼓在北京最享盛名,虽然名字叫做京韵,但其实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鼓曲,它早年间是河北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是大鼓书的形式,以说演故事为主。


京蜜


朋友,老北京曲艺有京剧,评剧,京韵大鼓,相声,评书,梅花大鼓,走会,十不闲莲花落,北方昆曲,八角鼓,快板书,单弦,北京曲剧,双簧,相声,西河大鼓,琴书等,它们的细结特复杂我在这里无法说完。如果大家想知道一些情况最好先听听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说的一些情况,或在微信里查查资料就明白了。当时的艺人为了生存下来把自己的艺术修养普遍搞着特高,如果没有艺术了?他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艺术了?也代表着他自己生命的终结,艺术对他自己来说就是一些。因为他们只会以艺术才能生存下来别的他们什么都不会干。老北京艺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里就是下九流,是最下等人里最下等的,就是说根本没有社会地位。他们的收入在当时社会里并不算低,如能演出了名的艺人小蘑菇,侯宝林先生在当时的艺人里是最富的了。如话剧(龙须沟)里程宝庆人称程疯子的老婆说过想当年我们的程宝庆一唱起八角鼓大洋钱就进口贷口。还有七,八年前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头对我说过解放前他住在天桥附近,他回忆说他记得当时天桥有一位艺人在表演结束准备收钱时人群爆地一声散了,看了表演不给钱,这位艺人骂开了,骂着特难听,最后这位艺人伤心地落下了眼泪,因为他还要养家哪。







老牛31899056


曲艺这个词是解放以后取的名字,据说是周总理给取的,以前叫鼓书杂耍,曲大概有西河鼓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铁片大鼓,醋溜大鼓,河南坠子,单弦儿岔曲。艺有莲花落,竹板书,数来宝,相声,双簧,山东快书,古装戏法等。解放以后魏喜奎先生创造出北京曲剧,关学曾先生创造出北京琴书这两个新的曲种。京剧在老北京是单列的东西,评剧则是从莲花落发展而来的。


老胖有话说


我是老北京人,小时家就住天桥附近,对北京的曲艺也非常喜好。但是我认为北京曲艺已穷途未路,很多曲艺形式已没有了,除了郭德纲的德云社还在相声这一领域做困难中挣扎,其他如曲剧,大豉,评书,双簧,都很难见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