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稻穀減產41.6%,對國內糧食價格會有什麼影響?

九農王機電機械


多謝頭條君!現在豬沒法炒了,又來炒米。唉!大家知道不知道,我國是水稻主產區,大米每年都是自給自足,不依賴進口的,泰國、越南水稻減產,供應緊張,不會影響國內大米價格的,消費者不要被“炒米團”忽悠了,去排隊搶儲大米好不好,真要把大米價格炒上去了,吃虧上當還是消費者,花錢買高價大米,萬一下半年大米價格下跌,那不就虧大發了嗎?

一、我國水稻庫存充足,中國人可以吃三年的

我國水稻連續十四年增長,每年水稻總產量1.3億斤左右,今年也不離外,水稻總產量不會下降。中儲糧庫存水稻1.3萬億斤,因此,我國水稻三年內不種植,全國人民也不會餓肚子,糧食庫存充足,供應寬鬆,市場消費疲軟,價格不會上漲。這也是水稻價格為什麼漲不起來的原因。近期我們當地農村人也很關注糧食供應的問題,聊天的時候,大家也在討論網上熱傳大米價格“上漲”的話題,今年農民還是種植水稻,已經做好春耕備耕了,據農業農村部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消息,今年糧食春播面積達9億畝,佔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0%,今年的疫情,對農業生產沒有影響,農民已經開始忙碌了,小麥再過一個月就要收割了,預計小麥總產量會超過去年1.35億斤水平。說大米漲價,完全是“空穴來風”,大家一定理智地、開動腦筋想一想。

二、越南、泰國稻穀減產,禁止出口,不會左右我國糧食價格

越南、泰國面積只相當我國兩個一二線城市,可以說是“彈丸之地”,年總產量也就相當於安徽省水稻總產量,怎麼可能會左右中國糧食價格呢?我國從東南亞進口大米非常有限,沒有依賴性,中國人吃的還是中國人生產的大米,雖然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低於世界水平,但我國水稻科研、育種技術領先世界水平,水稻新品種年年投入推廣種植,水稻單產逐年增產,去年我們當地水稻單產平均1900斤/畝,比2018年水稻單產增加400斤/畝,增幅達30%以上,越南、泰國水稻減產、大米禁止出口是出於其本國國情考慮的短期行為,中國不走私東南亞大米,越南、泰國大米會降價的,只會給越南、泰國水稻種植帶來不利影響,對中國水稻、大米沒有絲毫影響。糧食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價格不可能出現非理性波動,說大米“漲價”、供應“緊張”完全是 “子虛烏有”。

三、今年國內水稻、小麥價格平穩,玉米、大豆價格會有上漲行情

從內需上看,今年大米、麵粉需求量仍然不會增長,終端消費市場較疲軟,無法提振大米、麵粉行情上漲。今年水稻、小麥價格水平平穩,沒有上漲的可能。玉米庫存量減少了,“去庫存”任務完成了,今年玉米將隨行就市,今年飼料玉米需求量在下半年會大增,飼料玉米需求達1.2億噸,受全球疫情影響,醫用酒精需求量達8.4萬噸,乙醇玉米深加工企業今年增加100餘家,今年玉米價格行情可能達到2016年價格水平。大豆深加工需求量每年1億噸左右,90%依賴進口,疫情對大豆進口可能帶來影響,不過國家今年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鼓勵農民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減少外需,預計今年大豆種植面積達1.5億畝,降低外需2%,因此,今年大豆價格也會有上漲行情。

當前國際形勢相當複雜,疫情防控局面十分嚴峻,做為農民還是安心做好春耕備耕,保持一個平常心。中國大米不依賴進口,中國糧食自給自足,有時候“危”裡有“機”,國際市場糧食危機,對中國農業和糧食機遇挑戰並存,但不是炒作的“噱頭”!


長江三農


近期很多人都在關注糧價,認為大米會漲價,昨天上班的時候同事也在議論說外國禁止出口大米了,我們的大米要漲價了。

但通過我這兩天買大米以及關注大米價格走向來看,近期大米價格竟然要比一週前還要便宜一些,雖然出貨量很大,但價格一直不漲反而有些下降,同國家為了穩定價格也有一定關係。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我國大米自產自足,進口多為玉米和大豆


我國一直吃的口糧主要以大米為主,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吃了大米產量不足的虧,一直斷斷續續捱餓了很久,我國一直把農業糧食放在第一位,畢竟人口太多,如果糧食完全依賴進口的話,會被有心之人掐住喉嚨的。

從76年以後,糧食產量開始穩步提高,人們也不用捱餓,但居安思危的意識一直都在,糧食的問題也一直受到關注。

我國的大米產量是可以自給自足的,配合糧庫的儲量,可以實現18個月全民溫飽,也就是即使不產量,也能夠吃18個月,這在世界上都是超標的,因為其他國家只能做到14個月。

我國大量進口的糧食主要是玉米和黃豆,因為它們可以用作工業,像乙醇就是玉米提煉的,經過加工以後,價值會成倍增加,所以進口多一點,也不是為了吃,多數都用在了工業上。

而這一部分進口的糧食,即使在眼下的疫情時期,還是有搶著和我們簽訂單的,俄羅斯拿下天價訂單,給加拿大氣壞了…

國內大米價格變動幅度不大,玉米大豆可能會漲價



一個月前我們這邊糧庫就開始儲備大米,火車來過來運到糧庫裡,儲備了很多大米,具體多少不太清楚,但因為家裡有親屬在糧庫工作,只知道200多人忙了一個月,可見大米存了很多很多,完全夠吃。

而玉米和大豆因為去年減產,本身價格就有上漲的空間,加上進口量不穩定,漲價也是有可能的。

個人不建議老百姓屯大米,買點夠吃就行,網上很多推薦購買的大米,才不到3塊錢一斤,而且量很大不限購,不用擔心。


如果是養殖戶的話,屯一點玉米完全可以,畢竟養殖戶用量大,漲價一毛對成本來說都有波動。

喜歡的話,幫忙點一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養拉布拉多的老中醫


最近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出現了搶米搶油的情況,這就讓人很不解了。我們一共要弄明白2個問題,米和油會不會斷貨?如果價格上漲,漲幅是多少?

第一個問題:米和油會不會斷貨?

不會。中國雖然是糧食進口大國,但是進口的是豆類,主要用於牲畜的養殖。至於稻米,中國早就自給自足了。現在,2塊錢3塊錢一斤的米很多人嫌便宜,都開始買5塊錢6塊錢一斤的有機米,在這樣連番刺激下,大米怎麼可能會斷貨?

再說油,我國光每年的糧食儲備都接近50000萬噸了,更別說還要加上每年65000萬噸的糧食產量,不計其數散落在民間的糧食。因為疫情影響,那麼多餐館停業2個多月,油,不跌就算不錯了。

第二個問題:如果米價和油價上漲,漲幅是多少?

由於米和油不會斷貨,那麼只會小幅度的上漲。原本2塊錢3塊錢一斤的米,漲到3塊錢4塊錢一斤,對於大部分每天吃半斤米的人來說,每天的成本多了5毛到1塊錢。這是什麼概念呢?開車多踩了一腳油門,買肉多買回家指甲大的一點肉沫,冬天多洗了一次澡等等,無關痛癢。

因此,泰國稻穀減產41.6%,對國內糧食價格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糧食會成為2020年的稀缺貨,那麼農民朋友一定把地裡的作物推了,開始種稻米。


魅力社會


其實大家對於泰國大米並不陌生,因為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多泰國出產的香米,價格不菲,而且很受歡迎。據報道說今年泰國稻穀減產41.6%,而且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越南現在也禁止糧食出口,這種情況對國內的糧食價格會不會產生影響呢?在筆者看來,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甚至不會對國內的大米價格產生多麼重要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國大米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根據國家相關部門公佈的數據統計來看,2019年我國稻穀產量達到了2.096億噸,這已經是連續多年的豐收,而且現在我國稻穀供給非常充裕,連續多年都有結餘的現象。所以從這個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即使不依賴國外大米,我們同樣能夠實現自給自足。而且要知道我國雖然每年從國外進口糧食1.1億噸,但是其中80%以上是大豆,其他的糧食作物很少,尤其是大米每年的進口量跟上。只是在一些特殊需求方面才會選擇從國外進口大米,總體上需求並不是特別強烈。

第二,泰國稻穀減產對我國沒有影響

泰國稻穀減產影響的是他們國家的糧食供給,而對我們國家糧食供給不會產生影響,因此也不會造成我國糧食價格的波動。這一點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明白,但是一聽到這樣的消息,可能很多人就會恐慌,認為我國的糧食供應不足,需要趕緊囤積糧食,以免到時候糧價上漲。其實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即使泰國稻穀減產46%以上,但畢竟我國從泰國進口大米數量並不是特別多,哪怕是國民不吃泰國香米,也不會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產生什麼,非常劇烈的影響和震動。我們有自己的優質大米,同樣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

第三,我國糧食價格整體走勢平穩

這一次疫情讓世界上很多國家擔憂自己國內的糧食安全,很多國家甚至已經禁止了糧食的出口,但是對於我國來講,已經連續5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6.5億噸,2019年全年糧食總產量更是達到了6.6億噸。而我國現在的糧食儲備至少在6.5億噸以上,即使按照每年消耗5億噸的寬鬆需求來講,去年收穫的糧食再加上國家的存糧,也至少可以吃兩年以上的時間,再加上馬上就要到夏糧收穫的季節了,又可以增加一大部分糧食。

所以我國的糧食連續豐收,供給充足,庫存充足,保障有利,總體保持穩定,不完全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因此我國的糧食價格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哪怕是有小範圍的局部地區的調整,那也屬於市場的正常波動,這一點大家不用擔心,對於老百姓來講理性消費就可以了。

總之,國外部分國家禁止糧食出口或者說泰國稻穀減產,對我們國家的糧食庫存沒有多大的影響,也不會對我國糧食價格產生波動。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感謝您的閱讀。


三農有理


對國內的糧食價格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過去中國的糧食確實是是進口的很多,但是主要是以改善型進口為主,並不是中國的糧食不夠吃。

中國這些年積極的發展我國的農業,始終保持自己的耕地紅線,目前已經完全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並且還可以保證一定的出口。

中國目前儲備的各種糧食,合計起來可以供應全國人名吃上一年左右,所以對國內的糧食價格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影響國內糧食價格的最重要的推動因素應該是在國內物價上漲這個方面。


空小宇family


首先泰國大米減產百分之四十一是什麼概念?基本是一半的大米死了!這得多大的災害?泰國沒有蟲災,病毒和水災旱災你聽新聞說了?所以這肯定是個假新聞,不存在的國內糧商炒作,其實說我們國內缺糧,小麥還一個來月收割了,面沒問題就不討論了,就說另一個主食大米,我就一句話,你們買東北大米怕啥?我是隻吃東北大米好吃,其他的大米太貴我不吃,南方米不好吃我也不吃,我就吃價廉物美的東北大米,我去年買的東北大米好幾次是沉米,也就是存了幾年的稻穀打出來的大米,都不好吃了。東北這種大米又沉米說明啥?還不是太多了賣不了?一些傻乎乎的人去搶大米,笨,糧食商家開心了,把沉米全賣了,我們也能吃到新米了[呲牙]


太陽島5648


首先,國內不缺糧,也沒人敢說國內缺糧。

第二:去年越南大米出口價格約1.54元/斤。

第三:我國每次大米漲價都是短時間翻番式上漲,沒有任何硬核的理由。

第四:稻子好儲存,但大米不好儲存,基本上普通家庭都沒法大量儲存。


大鳥5573


對國內有影響。。。也太不把中糧集團放在眼裡了吧。記得買糧食食品 多看看中糧集團。買福臨門 別買什麼金龍魚。全是外國企業


夜未眠一


泰國農經辦公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農業經濟數據報告稱,受乾旱和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級雙重影響,全年農業的GDP增幅0.3%,像稻穀減產41.6%。

中國目前每月大米消費總量為1.45億噸,是全球最大的大米消費國,約佔全球大米消費總量的1/3。主要依賴於國內生產,雖然我國大米庫存處於歷史高位,但庫存也只有1、2億噸左右,不足國內一個月的消費量。很顯然,糧食價格還有進一步的上漲預期。

國際糧食價格的急劇上漲,依舊會傳導到中國。雖然我們國糧食儲備量大,但是我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糧食安全就安全依舊緊張。我們有理由相信,2020年的中國糧食價格將會有所回升。


用戶紅藜媽媽Hqy


首先會影響對泰國的進口大米量,畢竟泰國米有口碑!那麼現有存量泰國米價格就會上漲!或者尋找相同口味的米來替代!

其次糧食包括米麵等屬於基本口糧,只要菜籃子豐富,比如禽肉蛋奶魚🐟海鮮以及蔬菜水果等保持充足供應上市,基本口糧的消耗就不會有變化,情緒穩定!

所以國外糧食減產或者禁出口不會對國內造成實質影響!國內關鍵的是要保持農牧業、漁業的正常生產,不能受到疫情和自然災害影響!菜籃子豐富了,老百姓心服口服,糧食甚至還能對外出口,發展出口貿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