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晖:未来房价平稳中分化 大涨或大跌的观点都是比较极端的

关于疫情之后的房价,现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认为房价上涨空间不大,原因如下,

首先,从2019年房价收入比来看,50城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3.3,相比2018年的13.7下降了3%,而国际通行的房价收入比在4到7之间,中国房价收入比过高,购房压力大。

第二,由于经济形势下滑,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很多人面临减薪或者失业,所以购房的支付能力不足。

第三,近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放缓,家庭债务比例偏高,家庭实际支付能力下降。

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新增人口减少、城镇化进入高水平,大部分人认为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在减少。很多人也比较恐慌,认为美国股价和中国房价泡沫化严重,美国股价大跌,接下来将会是中国的房价大跌。

胡景晖:未来房价平稳中分化 大涨或大跌的观点都是比较极端的

另外一派观点则认为疫情之后房价将上涨,首先,全球进入一个量化宽松的时代,从去年LPR改革之后整体利率下降,近期中国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下调20个基准点,计划发行特殊国债,一旦全球进入货币宽松,货币超发之后房价大概也要上涨。

第二,自新冠疫情之后很多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强烈,特别是绿化率高、小区物业管理完善、商业配套齐全的小区,同时第二居所、文旅地产等都有进一步的需求。

第三,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购房需求应该是比较旺盛的。从开发商资金链来看,整体比去年宽松,开发商打折的意愿也在下降,如果未来1亿农村人口进城、购房按揭贷款利率下调,刺激购房需求,房价上涨也是有原因的。

胡景晖:未来房价平稳中分化 大涨或大跌的观点都是比较极端的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认为:虽然房价、租金与家庭收入与现社会发展阶段相比,存有泡沫,但刺破这个泡沫代价也会非常沉重,中国未来房价将总体保持平稳,并在平稳中进一步分化,认为大涨或大跌的观点都比较极端

首先,要推动经济发展,刺激消费仍然集中在房、车两个大项。

第二,各地方政府的人才落户、抢人大战的继续让限购放松意愿也在蠢蠢欲动。

第三,从实际的财政收入来讲,税收、国企上缴利润和卖地收入是三大主要来源,今年面临减税降费、疫情影响企业利润减少,唯一立竿见影能够补足财政收入,且未来不需要偿还的就是卖地。

北京前两个月土地成交662亿,而北京往年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为6000亿左右,其中一半儿来自于土地出让,也就是说北京1年大概3000亿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土地出让,前两个月卖了662亿,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今年北京的土地收入有可能达到4000亿以上,所以从土地市场的热络,3月底房地产销售的迅速回暖,购房人仍然有强烈的购房意愿,开发商仍然有拿地开发的意愿。

胡景晖认为,今年交易量可能会出现一个新高,今年很可能刷新去年的十五六万亿的交易数据记录。开发商在打折促销,银行会逐步加强按揭贷款的支持力度,在“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前提下,购房的限制会适度放宽,在房价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今年的交易量有可能创3到5年以来的一个新高。

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从原来的开发模式,未来会更多地转向以持有运营服务、二次交易和相关金融服务为主的存量运营模式。随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开募,农村集体用地入市、房产税的出台,中国的很多房地产的业权会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保持房价平稳的情况下,拿地,开工、交易应该逐步地回升和向好,让合理的自住性需求得到有效的释放,才能够带动整个中国整体经济的向好。

胡景晖:未来房价平稳中分化 大涨或大跌的观点都是比较极端的

在疫情之后整体房价会趋于平稳,在平稳的过程中分化会进一步加剧。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随着产业的外迁,城市功能的疏解,常住人口的减少,有些城市的房价可能会稳中有降。而强二线城市,包括大城市带周边的三线城市,恐怕是未来2到3年的主战场,所以价格分化的会非常严重。

同时在同一个城市里边,密度低,绿化率高,物业管理完善、社区配套成熟的小区,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扬。郊区的第二居所、文旅地产,恐怕今年的价格也会有所上升,所以平稳中分化是今年房价的一个主旋律

保持一个旺盛的交易量,保持一个平稳的房价,最终实现通过房地产市场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状况,提升整个城市的运营能力,同时拉动中国经济发展,将是疫情之后中国房地产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