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拿“稀世珍宝”去北京求售,却无人识货,马未都趁机低价捡漏

老农拿“稀世珍宝”去北京求售,却无人识货,马未都趁机低价捡漏


身为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的创办人,马未都在收藏界已成为传奇人物,他在节目中讲述的各种捡漏故事,都带有早些年代特有的机遇。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艺术品收藏开始发展,而很多人都没有基础的鉴赏知识,便给了像马未都这类藏家捡大漏的机会。

老农拿“稀世珍宝”去北京求售,却无人识货,马未都趁机低价捡漏

观复博物馆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价值连城的宝物,跟马未都的阅历和经验是分不开的,他在《中国青年报》当编辑时结交了很多人脉,又师从王世襄这位“京城第一玩主”,再加上赶上了好时候,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抓住了,才有如今的成就。其中有件镇馆之宝是他最得意的藏品之一,因为全世界目前仅发现了两件。

老农拿“稀世珍宝”去北京求售,却无人识货,马未都趁机低价捡漏

这件宝物就是汉代鎏金蚕,第一件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1984年一位叫谭福全的农民在河里发现的,当时有人出价8000元他都没卖,最后主动上交。别看它只有5.6厘米长,却是国宝级文物,背后代表的意义非凡,因为它见证了中国与世界通过丝绸之路友好交往的历史,在2018年还被定为陕西省安康市的城市新名片,堪称“稀世珍宝”。

老农拿“稀世珍宝”去北京求售,却无人识货,马未都趁机低价捡漏

鎏金蚕的出土地在安康石泉池河镇谭家湾,这里位于历史上一条著名的要道:子午古道,它是石泉丝绸运往长安并远销西域的商路命脉。《邺中记》中写道:“金蚕数十箔,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早在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就特别喜欢这种金蚕,然而从南北朝后就再也没有了它的身影。谭福全在河里意外发现并主动上交,为中国文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另外一位同样发现金蚕的农民,却连姓名都没留下。

老农拿“稀世珍宝”去北京求售,却无人识货,马未都趁机低价捡漏

在讲述当年那个故事时,马未都一直感叹是上天垂顾。在1987年,有位西北的老农一路风尘仆仆赶到北京钟鼓楼市场,拿着自己捡到的汉代鎏金蚕和白玉蝉求售,没想到当时没人识货,根本不搭理他,老农很失望,身上的钱也很快花光,只能饥肠辘辘等待着愿意购买的人出现。这时候马未都刚好前来闲逛,对于老农来说就如“救星”一般的存在。

老农拿“稀世珍宝”去北京求售,却无人识货,马未都趁机低价捡漏

马未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鎏金蚕,但他知道这肯定不是泛泛之物,便不动声色,使用了一招古玩行业常见的“障眼法”。他故意表现的对金蚕不太感兴趣,反而对另外一件白玉蝉详细询问,一幅兴趣浓厚的样子。老农果然被转移注意力,结果一番砍价,马未都出了个不错的价格把白玉蝉买下,趁机“顺带着”低价收下了鎏金蚕,有6.7厘米长,工艺和陕博那件几近一致,可以说捡了个超级大漏。

老农拿“稀世珍宝”去北京求售,却无人识货,马未都趁机低价捡漏

有人疑惑,为什么谭福全捡到的鎏金蚕就要上交,而马未都的却不用上交呢?这是因为马未都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来的,而不是私自“挖”出来的,因此能成为私人藏品。而马未都也曾公开表示过以后要“裸捐”全部藏品,所以不管文物保存在哪个博物馆,以后都会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认为小编写的还可以的话,请点击小程序看一看。您的点击,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