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築觀光”為主要目的一個藝術迷或建築迷的日本文化旅行,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路線?

慈小姐


以建築觀光為目的前來的朋友不能錯過四國這個地區,從丹下健三、大江宏、大高正人、到現代的谷口吉生、安藤忠雄、 隈研吾等,都在四國地區留下了許多具有參觀價值的建築。丹下先生甚至評價四國之一的香川縣說 ”把香川當作近代建築聖地的人,不只是我,對於日本的建築家來說,可以說是恩人也不為過”。

為了提供一個四國地區的直觀印象,先上JR四國的全鐵道路線圖(日文與英文的清晰大圖戳這裡 jr-shikoku.co.jp)(鐵道一般都靠海也是四國之旅的魅力點之一)

四國的行政區域劃分為香川縣、德島縣、高知縣和愛媛縣。從國內到四國可搭乘直飛航班(上海到高松有春秋航空的廉價機票,我不是做廣告啊,對了此答案的前提是經濟實惠不討論豪華舒適旅),也可先抵達東京後換乘夜行巴士或夜行列車。

從東京到四國地區的夜行巴士大約6500-9000日元左右bushikaku.net 。鐵路方面,若已在國內預約好JR PASS,乘坐新幹線到岡山換乘是最節約時間的乘車方式。但仍然強烈推薦「Sunrise瀬戸 サンライズ瀬戸」,雖然最便宜的床位需要另付7350日元(乘車券可以使用JR PASS),不過鐵道宅必選啊,況且一晚的住宿也可以順便省下來了。沒有購買JR PASS或者在日本居住的知友可以使用更便宜的青春18,一路慢慢搖到去四國,也是不錯的slow travel。

路線安排方面,建議以四國的玄關——香川縣高松為起點走順時針五日之旅。到達四國地區後可購買『ALL SHIKOKU Rail Pass』,2日券6300日元,4日券7900日元,5日券9700日元,非常划算,四國地區內所有的JR與私鐵都可以使用。(以下路線如果Day 1和Day 2互換,先去直島的話,購買4日券就夠了。)

Day 1: 香川縣內。高松-丸龜-坂出-高松

(1)高松市內:

香川県庁舎 by 丹下健三(1958)

香川縣廳是丹下先生第一次把木構建築所具有的的美感與傳統感通過鋼筋混凝土表現出來,這種表現形式後被大量日本建築師所效仿。

香川県立體育館 by 丹下健三(1964)

同為丹下作品,與香川縣廳相比,體育館的懸吊結構屋頂設計富有童趣。

城の眼 by 山本忠司(1962)

當時作為香川縣土木建築課職員的山本忠司以“石壁”為概念創造了這個高松第一間真正的咖啡店,此概念後來也同樣運用在了紐約世博會日本館1號館。

瀬戸內海歴史民俗資料館 by 香川県建築課(1973)

此外在高松市內值得一去的建築還有:香川県営住宅一宮団地 by 丹下健三(1984) ,香川県文化會館 by 大江宏(1966) ,香川県立武道館 by 山本忠司(1966),百十四銀行本店 by 日建設計(1966) 等。

(2)下午可乘坐JR列車前往丸龜。丸龜市內:

丸亀市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 by 谷口吉生(1991)

典型谷口式的建築風格。薄型結構、方型切割。

其他: 丸亀市立城乾小學校 by 毛綱毅曠(1999),塩飽勤番所(1798)等。

(3)順時針方向坐兩站可達坂出市內:

坂出市人工土地 by 大高正人(1968)

作為新陳代謝派(Metabolism)代表人物的大高正人,為解決人口增加土地有限的問題,提出在人工地盤之上建造住宅,創造出了一個空中街區。「坂出市人工土地計劃」被稱為日本住宅史上最大的實驗。

其他:瀬戸大橋記念館 by 山本忠司(1988) ,東山魁夷せとうち美術館 by 谷口吉生(2004) 等。

Day 2:香川縣內。高松-直島-豊島-高松

上午:直島。

從高松坐船可達直島。直島不僅是“藝術之島,也擁有安藤忠雄、妹島和世等建築家的大量作品。下船的碼頭“直島海之站”即是在直島進行建築之旅的起點。

海の駅「なおしま」(直島海之站) by 妹島和世+西沢立衛 (2006)

屋頂薄如紙翼,支撐屋頂的鋼柱細極如針,這個多功能的碼頭建築除了一些鏡子之外沒有任何牆體,這些鏡子將海面的風景映照於中,使得整個空間溢出透明感。

(跑個題,碼頭附近即是草間彌生的名作品「南瓜」,可順便一去。)

(這是草間在直島上的兩個南瓜之一。除了草間的南瓜之外,大量戶外藝術品也以一種自然的狀態散落在島上的各個角落,體現出“與自然融合” “親近於民眾”的直島藝術理念。)

地中美術館 by 安藤忠雄 (2004)

「反建築」的建築代表。為與當地生態融合而設計,建設完工後以土掩埋。安藤忠雄認為這樣的設計才不會破壞瀨戶內海的自然景觀。

其他: ベネッセアートミュージアムBenesse House Museum by 安藤忠雄 (1992)、李禹煥美術館 by 安藤忠雄 (2010)、家プロジェクト (Home Project, 包括角屋 by 宮島達男+山本忠司(1998)、南寺by 安藤忠雄 (1999)、護王神社 by 杉本博司(2002)等)。

下午:豊島

豊島美術館 by 內藤禮・西沢立衛 (2010)

「反建築」的又一代表作品。自然之中的作品,作品之中的自然。外形如水滴如貝殼,而身處其中亦能感受到水滴的流動。

Day 3:香川縣高松市- 徳島縣鳴門市

京都大學教授増田友也所設計的鳴門市中心廣場,由鳴門市勤労青少年之家(1975)、鳴門市老人福祉中心(1977)與鳴門市文化會館(1982)共同構成。

増田先生被認為是日本建築空間研究的第一人,而其單體建築的設計並不算多,鳴門市的公共建築群是其重要的遺作。其他作品: 鳴門市役所 by 増田友也(1961)、鳴門市市民會館 by 増田友也 (1963)等。

此外,丹下健三先生的名作 「戦沒學徒記念館」也值得一看。(我們去的時候不能入內,不知道現在如何)

(鳴門還以“鳴門渦潮”聞名,在寬1.3公里的狹窄鳴門海峽,滿潮時瀨戶內海側和外海側最大可形成1.7米的落差,從而產生渦潮。特別是大潮之時,渦潮直徑可寬達20米以上。可順路一看。)

Day 4:徳島縣鳴門市-高知縣高知市-高知県高岡郡檮原町

牧野富太郎記念館 by 內藤廣(1999)

內藤先生強調自然與建築的親和,在積極的適應五臺山地形的同時,也利用自然高差來組織紀念館功能流線,從而使得建築物以一種流動的姿態融入周邊環境之中。

坂本龍馬記念館 by 高橋晶子+高橋寛(1991)

高知市內其他: ルイ・ヴィトン高知店 by 乾久美子(2003)、 高知県立美術館 by 日本設計、環境建築設計事務所、山本長水建築設計事務所(1993)等。

除了這些專業建築師們設計的作品之外,高知市內還有一處非常值得參觀的住宅「沢田マンション(澤田公寓)」。建造這幢公寓的澤田夫婦倆非常神奇,兩人沒有任何建築學背景卻徒手蓋出了好幾棟房子,澤田公寓是其中最大的一項工程,從地基到施工都是由兩個人獨立完成的。

外表看起來像模像樣,但實際上此住宅問題頗多,窗戶和門不對稱啊,管線搭錯啊,漏水啊之類的都是家常便飯。最詭異的是在公寓尚未完工的情況下就開始往裡住人了,一邊住人一遍加蓋房間,頂樓還放著隨時準備增建的吊車。此外,雖然在蓋這個公寓之前(1971年) 確實畫了藍圖,卻經常依據實際需要而修改計劃,比如為了把車可以開上樓而臨時決定做一個車道打掉幾個房間供車輛通過,1973年第一期工程(4層24戶)完工後曾在頂樓開露天浴場與烤肉店,到了1975年又開始在屋頂開墾水田,1998年的時候因為孫子說“想養魚”就把房間拆了修水池和蓋游泳池.....總之是非常歡樂又隨意的建築。

這樣的建築當然是被高知市政府判定為“違法建築”的,但因為澤田夫婦人很好,澤田公寓又享有盛名(有人專門為它寫了書,還有碩士論文以此為題,甚至連日本建築學會的學術演講會上都介紹了這棟了不起的素人獨力建築),於是高知市的建築行政指導幾次干涉後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澤田夫婦最初是準備建一棟10層樓高可以容納100戶人家的集合住宅的,但在澤田嘉農先生於2003年不幸去世後,這棟公寓到目前都維持著5層樓高60戶房間的模樣。因與香港九龍城相似,澤田公寓也被稱為“日本的九龍城”。再次推薦啊,真的非常值得去看一看!

接下來還是回到正題上吧。

晚上宿高知県檮原町,隈研吾在此有多件作品。如まちの駅「ゆすはら」(2007)

雲の上のホテル(雲上酒店,1994)

其他:檮原町綜合廳舍by 隈研吾 (2006) 、雲の上のギャラリー (雲上藝廊) by 隈研吾 (2010)等。

Day 5:高知県檮原町-愛媛縣松山市

エリエール美術館 by 安藤忠雄(1998)

松山市內其他:伊丹十三記念館 by 中村好文(2007)、坂の上の雲ミュージアム(坂上之雲博物館) by 安藤忠雄(2006)、松山ITMビル by 伊東豊雄(1993)、愛媛県民文化會館 by 丹下健三(1985) 、愛媛県教育會館 by 淺香了輔(1937)等。

除了參觀現代建築之外,來到愛媛縣一定要去日本最古老(已3000年)的道後溫泉。

道後溫泉本館(1894) (《千與千尋》的美術導演 武重洋二 曾表示,「油屋」參考了本館的外型)

其他:道後館 by 黒川紀章(1989)

旅途勞頓,泡個溫泉再出發吧。

Day 5:愛媛縣松山市-愛媛縣今治市,返程。

以丹下先生在高松的名作為起點,也以丹下先生在自己故鄉今治市的作品們為旅途的結尾。

今治市市民會館、今治市公會堂、今治市市庁舎均為1958年建成。

其他:  愛媛信用金庫今治支店 by 丹下健三(1960)  今治地域地場産業振興中心 by 丹下健三(1984)等。

補充:從今治市可以乘船前往大三島「伊東豊雄建築博物館」。這是日本第一座以個人建築師為展示內容的博物館,兩年前新建成。除了介紹伊東先生本人的生涯軌跡與主要作品之外,也對現代建築進行深度探討。若最後一日有時間,也可乘船前往朝聖。

————————————————————————

題外話,四國地區不僅是建築與藝術的聖地,還仍然保存著各色樸素的日式鄉土料理與傳統文化。

如香川縣另一官方名稱為”烏冬縣“,尤以醬油味海鮮湯底的小麥制“贊岐烏冬麵”聞名。而在傳統文化的保留方面,曾經我跟日本朋友之間有過如下的對話:

我:”我在德島參加阿波舞大會呢!“

朋友:”誒?你真是比日本人還日本人啊。“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德島的“阿波舞大會”每年彙集10萬人載歌載舞,是屈指可數的日本三大盂蘭盆舞之一。而盂蘭盆舞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跳大神”,日本人把每年可以回到老家“跳大神”看得很重要,認為是他們必須要延續下去的傳統之一。德島的“阿波舞大會”每年夏天能吸引超過130萬的遊客到場。四國地區其他有名的夏季祭典還有高知的“夜聚祭”,日本規模最大的露天市場“週日市場”等。

所以,在參觀各種建築物的同時,順道體驗四國各地的文化也是不錯的選擇,對建築不感興趣的同行朋友呢,也有其他風景可以看,不會覺得枯燥無聊。這也算是我推薦四國地區的其中一個原因了吧。


去玩去野


這個問題有點大,太大了。。。

如果從建築的角度出發,確實可以說非常的龐雜,現代的古代的,皇家的,佛教的,還有日本特有的神道教的神宮/大社/宮等,還是說幾個城市吧,也都是古都,這樣旅遊起來就是比較有針對性。我覺得線路就按自己實際的需要編排一下。

那我們簡單一些,就說一下,日本的三大古都,京都,奈良還有鎌倉。去了這三大古都找日本的建築肯定就沒錯了。我也摘錄一些日本的古代建築,很多還是世界遺產。


除了古代的建築,最下面再贈送一個日本的現代建築。

京都--千年古都

京都府位於本州島的中部,古都京都是根據歷來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識所構建的。以神社、佛閣等歷史建築物、庭院、繪畫、傳統活動、京都料理為代表,被稱為“千年古都”。

大概說幾個主要的。

1.八坂神社也就是祗園神社,以其日本最大的祭典之一的祗園祭而聞名,每年七月在這裡舉行.境內建築物有本殿、拜殿、攝社、末社、樓門等。因民間傳說八坂神社能解除災厄,很受眾人的信仰。位於四條通的最東端,是京都最有名的神社之一。

2.伏見稻荷大社,是日本4萬多座稻荷神社中最有名的一座,稻荷是日本神道教中的穀物之神,狐狸是他的使者。因此,在稻荷神社中可以看到很多狐狸雕像。人們相信狐狸是神的使者,可以保佑四季平安及五穀豐收。

3.金閣寺,正式名為鹿苑寺,是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位於京都盆地西北相連的北山山腳,西面是衣笠山,背面為左大文字山的觀光聖地。 因為寺內主要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因此得到金閣寺的暱稱。金閣寺不僅被日本指定為特別名勝,還是聞名遐邇的世界文化遺產。

4.天龍寺是京都嵐山地區的禪寺,被評為京都五大禪寺之首。寺院建成於1339年,寺內的庭園借龜山和嵐山之景,將貴族文化的優雅和禪宗的玄妙融為一體,是日本特別的歷史遺蹟。天龍寺內夢窗國師所設計的迴游式庭園和其它建築不同,多次倖免於大火,至今還保持著它的原貌。

5.清水寺是日本最有名的寺院之一。始建於780年,屬於日本最古老的佛教宗派法相宗。1994年,清水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之中。現存的大部分建築始建於1633年,由德川家光重建。有正殿、鐘樓、三重塔、經堂、地方神、成就園等。被定為國寶的主堂由139根立柱支撐,宛如一個碩大的舞臺,被稱為"清水舞臺"。


奈良--日本歷史和文化發祥地之一

奈良縣位於紀伊半島中央,古稱大和。內陸縣,日本歷史和文化發祥地之一。土地面積約為3,691平方公里,77%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蓋率60%,居住面積較少,人口集中在縣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邊地區。

春日大社,是為守護平城京而建的,是全國3000座春日社的總本社。羅列在參道兩旁的近2000盞“石燈籠”和社內約1000盞吊燈籠點燃火後能顯現出夢幻般的氣氛。在“春日大社神苑”裡種植著約300個品種的植物,這些植物在日本現存最古的歌集《萬葉集》中均有記載。

東大寺位於平城京(今奈良)東,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是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1998年作為古奈良的歷史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東大寺是全國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


鎌倉--鎌倉時代幕府的政治中心

鎌倉市位於日本神奈川縣三浦半島西面,是人口為18萬人的小型城市,和我國甘肅省敦煌市是友好城市。源賴義時期為源氏的領地。源賴朝置鎌倉幕府於鎌倉,成立了武家政權之後,鎌倉也隨之成為政治中心,鎌倉街道也同時被完善。鎌倉在1192年至1333年間是鎌倉時代幕府的政治中心。

1.鶴岡八幡宮作為武家政權的守護神,是鎌倉幕府最為重視的神社。不僅在信仰方面受到鎌倉幕府及武家的尊崇,作為神道和禪宗並存的宗教政策上的中心設施,同時在舉行幕府的正式儀式等方面作為政治・禮儀的舞臺,也是非常重要的場所。

2.鎌倉大佛位於古都鎌倉的淨土宗寺院高德院內的阿彌陀如來青銅坐像俗稱鎌倉大佛,是古都鎌倉的象徵,大佛淨高11.3米,連臺座高13.35米,重約121噸。佛像建造於1252年,大佛的較平的面相、較低的肉髻和前傾的姿勢等,具有鎌倉時代流行的宋代佛像的風格,是鎌倉時期的代表性塑像,被定為日本國寶。


看到這裡我再贈送一個現在建築

光之教堂--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教堂

光之教堂位於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區的一角,它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教堂一面牆上開了一個十字形的洞而營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令信徒們產生接近天主的錯覺而名垂青史。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於外部,而是在裡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樣的光影交疊所帶來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帶來的是寧靜,光教堂帶來的卻是強烈震動。

堅實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絕對的圍合,創造出一片黑暗空間,讓進去的人瞬間感覺到與外界的隔絕,而陽光便從牆體的水平垂直交錯開口裡洩進來,那便是著名的“光之十字”——神聖,清澈,純淨,震撼。


以上,就這麼多吧,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


三日為晶


日本的古代建築受唐宋影響比較大,大部分古代建築有中國唐代建築的影子,而日式園林受蘇州園林影響比較大。

1、日本東京的人口密度那麼大,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繁發生的地方,他們的建築在抗震設計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個是普通的問題。

2、日本有很多寺廟,唐代對它的發展影響比較大,還有園林受蘇式園林影響。

3、日本近現代出現有很多建築大師:丹下健三、安藤忠雄、楨文彥、黑川紀章、伊東豐雄、磯崎新、隈研吾、高松伸、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原廣司、長谷川逸子、圑紀彥、青木淳、山本理顯、慄生明、竹山聖、阪茂、葉祥榮、六角鬼丈…等。去看他們的作品。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建議你從大阪進,東京出。

第一站大阪:

(1)天守閣是大阪城公園的核心建築,外觀有點像南昌滕王閣等建築,可以看出中華文化對日本建築文化的影響。現在看到的天守閣也是二十世紀初期仿造的。仿古建築,可以參觀。

(2)現代建築多層商業可以去心齋橋:這個景點位於大阪市區內,所以交通非常方便,同時它也是大阪市內最大的商業中心。這裡有許多的小商店、精品屋、專賣店餐館以及購物中心,所以喜愛購物的朋友們可以來這裡去參觀遊玩。可以看看商業立面的處理,虛實結合,高低錯落,凹凸有致。

(3)環球影城:喜歡好萊塢電影的朋友們不要錯過這個電影,這個景點是好萊塢電影的主題樂園,在這裡有很多遊樂設施,可以供大家來遊玩,非常驚險,也非常刺激。同時這裡也有非常多的表演來讓大家觀看,你也可以體驗電影場景中主人公的事情。有一定的藝術性。

(4)近現代建築作品如代表作安藤忠雄司馬遼太郎紀念館,司馬遼太郎是戰後日本文壇的領袖人物之一,深受日本人喜愛。安藤忠雄設計的紀念館,位於司馬遼太郎居住多年的東大阪故居旁,周遭樹林茂密,2001年11月正式起用。安藤做這個設計,除了考慮紀念館和故居的整體性以及周遭環境的關聯之外,他希望將作家內心世界的思維活動透過空間設計儘可能的呈現出來,並將人們帶入司馬遼太郎那深刻的、寬廣的知識世界中。為了避免紀念館的量體過於突兀及龐大影響周遭居住環境,安藤將空間向地下延伸,地面上僅露出兩層樓高素雅的弧形量體,並利用植栽將建築物的正面遮掩起來;他覺得要與司馬的靈魂拉近,花園是不可少的,因為司馬喜愛未經修飾的自然。類似這樣把每個想看的建築師作品攻略看好。

第二站奈良:

1)法隆寺是日本乃至東亞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在日本建築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也是日本的第一處世界遺產。法隆寺由聖德太子于飛鳥時代建造,據傳建於607年,但精確年代已不可考。《日本書紀》曾記載法隆寺於670年被火災燒燬,現存建築開始重建於7世紀末,完成於8世紀初。有很重的大唐色彩。

(2)唐招提寺金堂,是奈良時代(710-794年)唯一保存至今的佛寺金堂。 唐招提寺金堂被看做是唐風建築的典範,但其實在後世不斷的修葺中,也混入了很多日式的建築構造。比如17世紀末的修理中,就大規模使用了日本建築愛用的小屋組技術,導致金堂的屋頂比原先高了一大截。

第三站:京都

(1)清水寺是京都的名片,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建於公元798年,主要供奉千手觀音。清水寺四季皆美,又以櫻花季和紅葉季最為特殊,櫻花季時可以在清水寺賞夜櫻,而紅葉季這裡更是最佳觀賞點之一。清水寺中還有求姻緣的地主神社,另外距離三年坂二年坂也很近,可一併遊玩。

京都府立陶板名畫之庭靜賞安藤的光影切割哲學,本建築竣工於1994年。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一回廊式繪畫庭園方式,忠實地再現名畫的造型和色彩的陶版畫庭園。這與傳統的庭園從根本上有所不同,傳統的庭院平面構成多,而安藤忠雄強調的不是靜,而是動線的重疊,錯綜立體的視線很深地深入地下的效果。 水和混凝土,動與靜,虛與實,安藤找到了日本傳統和現代的接入點,這“動與靜,虛與實”正是中國空間的特點,追根究底也就是中國的哲學思想“致虛極,守靜篤”,在這個建築裡找到了接入點。

第四站- 茨木:

光之教堂(安藤老師最著名的作品),這裡必須看下課本里的春日丘教會光之教堂,光之教堂位於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區的一角,是現有一個木結構教堂和牧師住宅的獨立式擴建。光之教堂只是從建築角度的別稱,真正的名字是茨木春日丘教會。教堂受到場地和周邊建築風格的影響。尺度縮減,以15度將牆體切入教堂的矩形體塊,將入口與主體分離。教堂沒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入口,只有門前一個不太顯眼的門牌。進入它的主體前,必須先經過一條小小的長廊。設計的重點轉移到內部。空間以堅實的混凝土牆所圍合,創造出絕對黑暗空間,陽光從牆體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開口滲透進來,從而形成著名的“光的十字架”抽象。安藤忠雄曾在湖南大學的講座中提到: “其實大家都沒懂光之教堂,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岡,教堂是高高在上的,牧師站的比觀眾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牧師與觀眾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臺階是往下走的,這樣牧師站的與坐著的觀眾一樣高,這樣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華”。

第五站- 神戶:

其實我主要是去吃牛肉的。

六甲山風之教堂(安藤老師三大教堂名作之一), 教堂位於山頂,從教堂內可以俯瞰大阪灣的大海景觀。出於對地形的考慮,教堂呈“凹”字形,包括正廳、鐘塔、“風之長廊”以及限定用地的圍牆。“風之教堂”為安藤忠雄系列教堂的第一個力作。

第六站:東京

  • 由於人口密度大,樓間距感覺不是很大,不過可以看看建築,感覺對著外立面可以研究好多天,學藝術的去速寫也很棒。

選擇好路線,做好攻略特別重要,建築作品太多了,這裡就不多說了。


愛幻想的小李


推薦四國,四國才是日本文化的根本所在。而以建築觀光為目的前來的朋友就更不能錯過這個地區了。從丹下健三、大江宏、大高正人、到現代的谷口吉生、安藤忠雄、 隈研吾等,都在四國地區留下了許多具有參觀價值的建築。丹下先生甚至評價四國之一的香川縣說 ”把香川當作近代建築聖地的人,不只是我,對於日本的建築家來說,可以說是恩人也不為過”。

四國的行政區域劃分為香川縣、德島縣、高知縣和愛媛縣。從國內到四國可搭乘直飛航班(上海到高松有春秋航空的廉價機票,我不是做廣告啊,對了此答案的前提是經濟實惠不討論豪華舒適旅),也可先抵達東京後換乘夜行巴士或夜行列車。

從東京到四國地區的夜行巴士大約6500-9000日元左右bushikaku.net 。鐵路方面,若已在國內預約好JR PASS,乘坐新幹線到岡山換乘是最節約時間的乘車方式。但仍然強烈推薦「Sunrise瀬戸 サンライズ瀬戸」,雖然最便宜的床位需要另付7350日元(乘車券可以使用JR PASS),不過鐵道宅必選啊,況且一晚的住宿也可以順便省下來了。沒有購買JR PASS或者在日本居住的知友可以使用更便宜的青春18,一路慢慢搖到去四國,也是不錯的slow travel。

路線安排方面,建議以四國的玄關——香川縣高松為起點走順時針五日之旅。到達四國地區後可購買『ALL SHIKOKU Rail Pass』,2日券6300日元,4日券7900日元,5日券9700日元,非常划算,四國地區內所有的JR與私鐵都可以使用。(以下路線如果Day 1和Day 2互換,先去直島的話,購買4日券就夠了。)

Day 1: 香川縣內。高松-丸龜-坂出-高松

(1)高松市內:

香川県庁舎 by 丹下健三(1958)

香川縣廳是丹下先生第一次把木構建築所具有的的美感與傳統感通過鋼筋混凝土表現出來,這種表現形式後被大量日本建築師所效仿。

香川県立體育館 by 丹下健三(1964)

同為丹下作品,與香川縣廳相比,體育館的懸吊結構屋頂設計富有童趣。

城の眼 by 山本忠司(1962)

當時作為香川縣土木建築課職員的山本忠司以“石壁”為概念創造了這個高松第一間真正的咖啡店,此概念後來也同樣運用在了紐約世博會日本館1號館。

瀬戸內海歴史民俗資料館 by 香川県建築課(1973)

此外在高松市內值得一去的建築還有:此外在高松市內值得一去的建築還有:香川県営住宅一宮団地 by 丹下健三(1984) ,香川県文化會館 by 大江宏(1966) ,香川県立武道館 by 山本忠司(1966),百十四銀行本店 by 日建設計(1966) 等。

(2)下午可乘坐JR列車前往丸龜。丸龜市內:

丸亀市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 by 谷口吉生(1991)

典型谷口式的建築風格。薄型結構、方型切割。

其他: 丸亀市立城乾小學校 by 毛綱毅曠(1999),塩飽勤番所(1798)等。

(3)順時針方向坐兩站可達坂出市內:

坂出市人工土地 by 大高正人(1968)

作為新陳代謝派(Metabolism)代表人物的大高正人,為解決人口增加土地有限的問題,提出在人工地盤之上建造住宅,創造出了一個空中街區。「坂出市人工土地計劃」被稱為日本住宅史上最大的實驗。作為新陳代謝派(Metabolism)代表人物的大高正人,為解決人口增加土地有限的問題,提出在人工地盤之上建造住宅,創造出了一個空中街區。「坂出市人工土地計劃」被稱為日本住宅史上最大的實驗。

其他:瀬戸大橋記念館 by 山本忠司(1988) ,東山魁夷せとうち美術館 by 谷口吉生(2004) 等。

Day 2:香川縣內。高松-直島-豊島-高松

上午:直島。

從高松坐船可達直島。直島不僅是“藝術之島,也擁有安藤忠雄、妹島和世等建築家的大量作品。下船的碼頭“直島海之站”即是在直島進行建築之旅的起點。

海の駅「なおしま」(直島海之站) by 妹島和世+西沢立衛 (2006)

屋頂薄如紙翼,支撐屋頂的鋼柱細極如針,這個多功能的碼頭建築除了一些鏡子之外沒有任何牆體,這些鏡子將海面的風景映照於中,使得整個空間溢出透明感。

(跑個題,碼頭附近即是草間彌生的名作品「南瓜」,可順便一去。)

(這是草間在直島上的兩個南瓜之一。除了草間的南瓜之外,大量戶外藝術品也以一種自然的狀態散落在島上的各個角落,體現出“與自然融合” “親近於民眾”的直島藝術理念。)

地中美術館 by 安藤忠雄 (2004)

「反建築」的建築代表。為與當地生態融合而設計,建設完工後以土掩埋。安藤忠雄認為這樣的設計才不會破壞瀨戶內海的自然景觀。「反建築」的建築代表。為與當地生態融合而設計,建設完工後以土掩埋。安藤忠雄認為這樣的設計才不會破壞瀨戶內海的自然景觀。

其他: ベネッセアートミュージアムBenesse House Museum by 安藤忠雄 (1992)、李禹煥美術館 by 安藤忠雄 (2010)、家プロジェクト (Home Project, 包括角屋 by 宮島達男+山本忠司(1998)、南寺by 安藤忠雄 (1999)、護王神社 by 杉本博司(2002)等)。

下午:豊島

豊島美術館 by 內藤禮?西沢立衛 (2010)

「反建築」的又一代表作品。自然之中的作品,作品之中的自然。外形如水滴如貝殼,而身處其中亦能感受到水滴的流動。

Day 3:香川縣高松市- 徳島縣鳴門市

京都大學教授増田友也所設計的鳴門市中心廣場,由鳴門市勤労青少年之家(1975)、鳴門市老人福祉中心(1977)與鳴門市文化會館(1982)共同構成。

増田先生被認為是日本建築空間研究的第一人,而其單體建築的設計並不算多,鳴門市的公共建築群是其重要的遺作。其他作品: 増田先生被認為是日本建築空間研究的第一人,而其單體建築的設計並不算多,鳴門市的公共建築群是其重要的遺作。其他作品: 鳴門市役所 by 増田友也(1961)、鳴門市市民會館 by 増田友也 (1963)等。

此外,丹下健三先生的名作 「戦沒學徒記念館」也值得一看。(我們去的時候不能入內,不知道現在如何)

(鳴門還以“鳴門渦潮”聞名,在寬1.3公里的狹窄鳴門海峽,滿潮時瀨戶內海側和外海側最大可形成1.7米的落差,從而產生渦潮。特別是大潮之時,渦潮直徑可寬達20米以上。可順路一看。)

Day 4:徳島縣鳴門市-高知縣高知市-高知県高岡郡檮原町

牧野富太郎記念館 by 內藤廣(1999)

內藤先生強調自然與建築的親和,在積極的適應五臺山地形的同時,也利用自然高差來組織紀念館功能流線,從而使得建築物以一種流動的姿態融入周邊環境之中。

坂本龍馬記念館 by 高橋晶子+高橋寛(1991)

高知市內其他:高知市內其他: ルイ?ヴィトン高知店 by 乾久美子(2003)、 高知県立美術館 by 日本設計、環境建築設計事務所、山本長水建築設計事務所(1993)等。

除了這些專業建築師們設計的作品之外,高知市內還有一處非常值得參觀的住宅「沢田マンション(澤田公寓)」。建造這幢公寓的澤田夫婦倆非常神奇,兩人沒有任何建築學背景卻徒手蓋出了好幾棟房子,澤田公寓是其中最大的一項工程,從地基到施工都是由兩個人獨立完成的。

外表看起來像模像樣,但實際上此住宅問題頗多,窗戶和門不對稱啊,管線搭錯啊,漏水啊之類的都是家常便飯。最詭異的是在公寓尚未完工的情況下就開始往裡住人了,一邊住人一遍加蓋房間,頂樓還放著隨時準備增建的吊車。此外,雖然在蓋這個公寓之前(1971年) 確實畫了藍圖,卻經常依據實際需要而修改計劃,比如外表看起來像模像樣,但實際上此住宅問題頗多,窗戶和門不對稱啊,管線搭錯啊,漏水啊之類的都是家常便飯。最詭異的是在公寓尚未完工的情況下就開始往裡住人了,一邊住人一遍加蓋房間,頂樓還放著隨時準備增建的吊車。此外,雖然在蓋這個公寓之前(1971年) 確實畫了藍圖,卻經常依據實際需要而修改計劃,比如為了把車可以開上樓而臨時決定做一個車道打掉幾個房間供車輛通過,1973年第一期工程(4層24戶)完工後曾在頂樓開露天浴場與烤肉店,到了1975年又開始在屋頂開墾水田,1998年的時候因為孫子說“想養魚”就把房間拆了修水池和蓋游泳池.....總之是非常歡樂又隨意的建築。

這樣的建築當然是被高知市政府判定為“違法建築”的,但因為澤田夫婦人很好,澤田公寓又享有盛名(有人專門為它寫了書,還有碩士論文以此為題,甚至連日本建築學會的學術演講會上都介紹了這棟了不起的素人獨力建築),於是高知市的建築行政指導幾次干涉後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澤田夫婦最初是準備建一棟10層樓高可以容納100戶人家的集合住宅的,但在澤田嘉農先生於2003年不幸去世後,這棟公寓到目前都維持著5層樓高60戶房間的模樣。因與香港九龍城相似,澤田公寓也被稱為“日本的九龍城”。這樣的建築當然是被高知市政府判定為“違法建築”的,但因為澤田夫婦人很好,澤田公寓又享有盛名(有人專門為它寫了書,還有碩士論文以此為題,甚至連日本建築學會的學術演講會上都介紹了這棟了不起的素人獨力建築),於是高知市的建築行政指導幾次干涉後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澤田夫婦最初是準備建一棟10層樓高可以容納100戶人家的集合住宅的,但在澤田嘉農先生於2003年不幸去世後,這棟公寓到目前都維持著5層樓高60戶房間的模樣。因與香港九龍城相似,澤田公寓也被稱為“日本的九龍城”。再次推薦啊,真的非常值得去看一看!

接下來還是回到正題上吧。

晚上宿高知県檮原町,隈研吾在此有多件作品。如まちの駅「ゆすはら」(2007)

雲の上のホテル(雲上酒店,1994)雲の上のホテル(雲上酒店,1994)

其他:檮原町綜合廳舍by 隈研吾 (2006) 、雲の上のギャラリー (雲上藝廊) by 隈研吾 (2010)等。

Day 5:高知県檮原町-愛媛縣松山市

エリエール美術館 by 安藤忠雄(1998)

松山市內其他:松山市內其他:伊丹十三記念館 by 中村好文(2007)、坂の上の雲ミュージアム(坂上之雲博物館) by 安藤忠雄(2006)、松山ITMビル by 伊東豊雄(1993)、愛媛県民文化會館 by 丹下健三(1985) 、愛媛県教育會館 by 淺香了輔(1937)等。

除了參觀現代建築之外,來到愛媛縣一定要去日本最古老(已3000年)的道後溫泉。

道後溫泉本館(1894) (《千與千尋》的美術導演 武重洋二 曾表示,「油屋」參考了本館的外型)

其他:道後館 by 黒川紀章(1989)

旅途勞頓,泡個溫泉再出發吧。

Day 5:愛媛縣松山市-愛媛縣今治市,返程。

以丹下先生在高松的名作為起點,也以丹下先生在自己故鄉今治市的作品們為旅途的結尾。

今治市市民會館、今治市公會堂、今治市市庁舎均為1958年建成。

其他: 愛媛信用金庫今治支店 by 丹下健三(1960) 今治地域地場産業振興中心 by 丹下健三(1984)等。

補充:從今治市可以乘船前往大三島「伊東豊雄建築博物館」。這是日本第一座以個人建築師為展示內容的博物館,兩年前新建成。除了介紹伊東先生本人的生涯軌跡與主要作品之外,也對現代建築進行深度探討。若最後一日有時間,也可乘船前往朝聖。


夏天的塔拉夏


這個命題好大啊。。日本的建築從古至今值得一看的好多。看到不少人已經給了推薦,那就在這裡挑三個東京的有趣的小眾建築推薦一下好了~嘿嘿

Prada 青山店/ 東京港區

地址:東京都港區南青山 5-2-6

這棟玻璃建築由瑞士建築師組合——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對,就是設計了北京鳥巢的二人組。建築距離表參道站很近,遠看簡直就像一塊閃閃發光的大鑽石。

建築採用了不對稱結構,大面積使用鑽石型玻璃板材,白天在陽光的照射下相當閃耀。夜幕降臨時,這裡還會隨著夜晚的燈光變幻出不一樣的色彩。建築內部奢華的裝潢和時裝設計師的作品交相輝映,引人駐足觀望。

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這裡都是值得建築愛好者和時尚人士到訪的打卡聖地。

中銀膠囊塔 / 東京銀座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銀座8-16-10

這棟建築幾乎是日本奇異建築的巔峰之一,整座公寓都是由一個個膠囊房間所組成的,而這些膠囊房間的數量達到了140個。

中銀膠囊塔的設計師是日本建築三傑之一的黑川紀章。黑川的理念是:人們應該保持旅行而不是在某處安定下來。基於這個想法,黑川希望膠囊塔的每個膠囊房都是可拆卸的,從而使得用“新”替換“舊”成為可能。此外,出於同樣的理念,黑川想要賦予這些膠囊以移動性。

遺憾的是,黑川的想法沒能實現。

由於當時採用的建築材料是石棉,而自2000年起石棉因為具有致癌性而被禁止使用,加之建築老舊,所以居住於此的居民相繼搬出。目前建築尚未確定是否拆除,如果有機會去到東京可以抓緊時間看一看。

三鷹天命反轉住宅 / 東京三鷹

地址:東京都三鷹市大澤2-2-8

這棟“三鷹天命反轉住宅”是美術家兼建築家荒川修作與其合作伙伴瑪德琳·吉恩斯(Madeline Gins)在2005年一起建成的集體住宅,同時也是一件藝術作品。

“反轉天命”的意思是將壽命逆轉,這也是荒川修作整個創作生涯的主題——“不死”。這幢建築的主題為“建築對抗死亡”。

建築從外到內到處是刺激感官的設計和繽紛的色彩。住在這裡的人們必須調動各自的感官,根據遇上的不同狀況調整生活方式,因而他們不會陷入鬆弛的狀態,不容易變老,這便是對抗死亡的秘密。

由於這裡是長期有人居住的,所以如果想要進行內部參觀的話,需要通過官方網站進行報名~

推薦就是這些啦,希望能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