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我”微征文(二)

  为铭记这个不平静的春天里所发生的一切,中国出版集团在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大赛的基础上,特别搭建微征文平台,面向全社会发起

“战疫有我”微征文。

  微征文自启动以来,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投稿者们的热情支持。我们的作者,有的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有的是社区志愿者,有的是医护者年幼的子女,也有的是像你我一样守在后方的人们。

  我们从稿件中看到许许多多正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普通人的故事,感同身受,如看你我。征文今日截止,但疫情还在继续,坚守还在继续。在此,我们特别择出四篇以飨读者,同时也致敬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致敬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

共克疫情 中版在行动 | “战疫有我”微征文(二)

01

谁此刻在哭,在地球的

某个角落,无缘无故,

正在哭我。

  风雨苍黄,龟蛇锁江,一觉醒来便是庚子年。

  那个倚在桥上痛哭的人,果然无缘无故吗?

  鼠年的第一天,家住法兰克福的熙悦一睁眼,脑子仍缠绕着除夕之夜与荷兰文友晓梦的对话。昨日,晓梦告诉熙悦,她的娘家人、女儿、孙女都住在武汉,现在城封了出不来,时刻被瘟疫所威胁,而她在遥远的鹿特丹,牵肠挂肚,心急如焚,但回不去......说着说着,晓梦忍不住泪如雨下。

  熙悦自己又何尝不闹心——女儿女婿和小外孙一周前高高兴兴到海南旅游,晴天霹雳,一个封城令让他们有家难回,同行的旅伴不得不在海南租房,女儿则比较幸运,有位海南的朋友慷慨地请他们到自己的住所暂度难关,没想到却遭遇小区邻居的压力,只好离开。全家人通过网络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到他们在成都的一所闲置的公寓暂住。千里迢迢地飞过去,没带钥匙进不了门,临时请了人开锁进屋,一身疲惫,但总算有了落脚之地。公寓原来是空置待售的,除了床啥也没有,一家人年三十只能啃面包,物业来查,他们不敢亮身份证,怕“武汉人”三个字把人给吓着。听说女儿安顿下来,熙悦松了一口气,能在外避险已经很不错了,此时此刻,有多少武汉人在生病,在受难,被隔离!话虽这么说,心里也是焦虑的,女儿长期住在外面,总不是个办法,何时才能回家?熙悦很想飞回国去,但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去了只会添乱,只能在远方默默祝福。

  秋石家在亚琛郊外一个小村,年前准备回内蒙老家过年,武汉疫情传开后,许多人劝他改签机票,回还是不回?归心似箭的秋石在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后,决定还是按原计划启程,因为除了和国内家人团圆之外,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随机带去部分救援物质。在此之前,秋石已经和湖北省侨联及某公益基金会联系过,了解并购买了疫区最稀缺的防护物品,想带回国后,通过机构直接送到医院。

  车快到布鲁塞尔机场时,秋石突然发现自己看错了时间,赶不上飞机,如此阴差阳错地误了航班,心里不由得暗暗称奇:难道是天意不让我回国?遂调转车头返回亚琛。德国邻居听说他不回国了,两口子齐刷刷伸出大拇指:太好了!国内老父亲也认为应当如此,免得自己不安全又可能影响他人。因误了班机不能回国,避免了风险,秋石不由得一阵小庆幸。他委托一个旅行团帮着把那些物品带回国,然后马不停蹄地继续采购,听店员说,曾来过两个亚洲女人,把亚琛附近村庄药店的口罩全扫光了。秋石只得通过捐款的方式献力,家中的混血女儿也把自己的生日红包捐了出去。接下来,他干脆不上班,和口罩杠上了,在德国网上药店一个一个扫,帮助国内某民间组织预订防护口罩,好容易搞到5400只,却得知汉莎航班停飞,如何运回中国?朋友们互相接力,终于找到一位回国的女孩,辗转各国将抗疫物资带回去。

  家住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依依妈,在网上开了一家代购小店,平时热销的商品是奶粉和打折的施华洛维奇水晶,可今年正月初一接到最多的订单,却是购买德国口罩。陌生的N95,一个字母两个阿拉伯数字,突然奇货可居,成为亲爱的年货。其实,N95是一种带滤嘴的医用口罩,带着后现代技术主义的冷漠丑陋,令人厌恶,但可以阻隔病毒,故一罩难求。

  环球同此凉热,正当病毒在国内肆虐之时,亚欧美澳各洲一一沦陷,全球口罩脱销,中文学校停课,原定的华人联欢活动被取消。自从那个色彩艳丽、戴着“皇冠”、外形有如妖娆魔怪的冠状病毒从天而降,整个世界忽然从岁月静好太平盛世的幻梦中惊醒。

02

谁此刻在笑,在黑夜的

某个角落,无缘无故,

正在笑我。

  正当病毒在整个华夏乃至世界多国长驱直入的期间,澳洲大火连烧几个月,非洲遭蝗虫入侵......这一切是偶然的吗?我们必须反思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在物竞天择的蛮荒时代,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与野生动物残酷竞争,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承受着它们带来的伤害,但总体来说,人与环境的关系还是和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土地、森林和水草等自然资源更加无止境地攫取,使得野生动物的空间被挤压被侵占,栖息之地越来越小,大量物种濒临灭绝,二者关系不断恶化,冲突升级。人们无节制地扩大家园,不给动物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同时,高科技带来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基因编辑技术更助长了人类的贪婪,后果是,当我们陶醉于对大自然的征服时,大自然通过灾难的方式建立自身平衡,毫不留情地报复了我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我们是如何成为欲望的祭品?思想家蒙田说过:“让我们允许大自然有她自己的方式:她的事情她比我们更清楚。”每个物种都是造物主的杰作,希望我们不再如此健忘,让我们从现在起,学会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把灾难和瘟疫视为觉醒的机会和课堂,深刻思考人类的价值观和发展观。

  我们还必须学会敬畏真相、敬畏事实,官员要反省临阵反应能力和决断力、政府的办事作风和效率,他们的所作所为需置于显微镜和放大镜下,接受全民的批评检验。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还没等我们把病毒检测出来,病毒就先我们一步检测出了政策的优劣、干部的水平、商人的良知、专家的素养、医者的操守和民众的认知......庚子年是一剂猛药,是一个照妖镜。

  索尔任尼琴曾告诫: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都重。

03

谁此刻在走,在地球的

某个角落,无缘无故,

正走向我。

  2020,又见庚子。希望且相信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庚子,在地球人已经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在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愿走向我们的是科学理性、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爱和拯救。

  我们欣慰地看到,疫情之下,海外华人华侨与国内同胞忧患与共,众志成城,许多社团、校友会、留学生组织在居住国当地展开募捐活动,日夜奋战在社区、学校和社交媒体。

  国际社会同仇敌忾,对抗病魔,欧洲主流媒体每天头条报道疫情进展,世界卫生组织与各国医疗专家联手研究病源和疫苗,飞往中国商讨、考察和援助,各种基金会提供紧急赠款和相应技术和专家支持,世界多国给中国捐赠口罩。

  法国作家加缪的名著《鼠疫》中的人物在现实中一一呈现,虽然有反应迟钝、信息滞后、掩饰诿过的政客,有自私狭隘、挖沟阻路的小市民和劫掠抗灾物资、发国难财的无良商家,但更有抗击荒诞和死神的英雄:不为名利、甘于自我牺牲的里厄医生,沉静谦让的里厄妈妈,积极奔走、建立了卫生防疫志愿组织却染上病毒献出生命的塔鲁......他们就在我们中间,是你,是我,是他,是她。

  祖籍重庆的德国华文诗人孙超雄,定居奥地利已经28年了,遥望故土伤感赋诗:

城封冬日倍心寒,消息流屏不忍看。

知是书生无一用,逢人拱手道平安。

  十三四岁便从浙江青田来到维也纳的年轻诗人吴杰,紧步其韵,礼赞白衣天使:

投身抗疫忘饥寒,赤子丹心世界看。

莫道书生无一用,灾区有你保平安。

  如同《鼠疫》一样,“新冠肺炎”也将成为一个寓言,这个鼠年春节,注定将载入史册。

(注:文中受访者为化名。本文所引用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诗《严重时刻》,为德国华裔诗人岩子译本。)


共克疫情 中版在行动 | “战疫有我”微征文(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