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降薪,是跟风还是顺势而为?

由于疫情因素影响,世界足坛都受到了影响,目前各大豪门球会都在进行减薪求生存,诸如尤文、拜仁、巴萨等都已经开始着手具体减薪事宜,如今这一股减薪浪潮已经获得了国际足联的支持,而有消息称国际足联高层已经下达文件了,帮助各国足协展开限薪工作。中超似乎也受到了影响,中超减薪的消息也迅速在坊间传开,但是足协还未对此发表任何公开声明。

中超降薪,是跟风还是顺势而为?

自从恒大涉足足球之后,就带动了中国足球热,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多,连带其他国内豪强也随之跟进,对好球员不仅加薪幅度大,追求外援也毫不吝啬。但是这一切把球员的工资推向了高点,上个赛季足协不得不出台“工资冒”来限制俱乐部背后金主的无限制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消除外界针对“实力不匹配工资”的一些消极批评。

中超降薪,是跟风还是顺势而为?

着眼欧洲,球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俱乐部一道面对疫情风险,都公开表示愿意接受降薪措施以此来渡过危机,达到一种共存的关系。但是国内情况相对来说还是复杂于国外,首要一点就是俱乐部并非独立运营,完全是背后金主的附属“部门”,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只要金主在业务上没有经营困境,那么俱乐部就无须担忧生存问题,“输血”全靠母公司而不是俱乐部自身的运营。

这样的模式就是有一个最大的诟病,只要愿意投资方可以忽视一切进行投资,甚至可以决定俱乐部的事物,而俱乐部从某个意义上说已经沦为一个平台,一个投资者跨平台的“角斗场”,球员也成了“战场”上的棋子。

中超降薪,是跟风还是顺势而为?

连续几年的大投入下,中国足球的成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先后错失巴西、俄罗斯两届世界杯决赛圈赛事,最要命的还是实力随着老一辈国脚的退役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上直接把里皮老爷子气走,断档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

就事论事,这样的水准到底能拿多少工资才是正道?没有标准可以寻找参考。日本的J联赛是亚洲发展最成熟的联赛之一,2019年J联赛球员平均年收入为3504万日元,约为227万人民币,而与此同时的中超球员的平均工资为约1000万人民币。可以说俱乐部这个“部门”对金主来讲算得上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中超降薪,是跟风还是顺势而为?

这次疫情放大了俱乐部的“寄生”属性,早在2月初就有多达9家俱乐部因为没有提交球员工资确认表而相继退出新赛季中甲联赛,随后天津天海也因为转让和准入事宜一度陷入僵局,新金主在接手天海也被曝出需要球员接受降薪条款。

大环境已经不能再容许足球占据更多的资金资源,各大投资者也需要亲自面对这样的局面,足球在盈利方面不能带给投资者什么帮助,而作为资本方来讲,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投资足球这个经济行为。曾经力帆的老总感叹,一投资足球全国人民都知晓了力帆这个品牌。广告效益带起来的足球经济似乎已经走到了末路,剩下的唯有竞技层面了。

中超降薪,是跟风还是顺势而为?

在中国,真真会因为喜欢足球而选择投资足球的投资方屈指可数,大多数者都是需要一个“角斗场”场所来“较劲”,有的为了品牌效益,有的为了金主主业业务的顺畅……。所以把足球单纯看作足球是一种天真浪漫的想法,毕竟霍普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把足球看作借着资本运作带来的附属产品,可以说是一石多鸟。

资本是逐利的,哪里有利益可得就去往哪里。在资本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情怀”,一切都需要符合经济学原理。球员的工资的高低就需要纳入俱乐部乃至母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中,保证平衡和盈利才是资本的立场上的预期,这次的疫情或许促使各支球队背后金主的觉醒,是时候该为自身的可预见收益考虑了,这次从欧洲发起的球员降薪潮或许成为中国足坛改良的推手,而中国足球也十分需要这样的一个机会。

中超降薪,是跟风还是顺势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