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参加抗美援朝秘史,作战中表现优秀,成功阻止美军的偷袭

中国海军参加抗美援朝秘史,作战中表现优秀,成功阻止美军的偷袭

人民海军诞生于1949年4月23日,虽然账面上有舰艇183艘总共4万吨位,但武器装备陈旧落后、破损严重、零件缺乏,相比于陆军和空军,用一穷二白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几个月后,1950年2,3月,毛主席访问苏联时,先后两次为海军签订购买装备的协定,费用高达1.5亿美元,占当时向苏联采购军事装备总经费3亿美元的50%!

然而当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际,海军才成立一年多点,采购的装备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中央军委并没有明确海军赴朝作战任务,而是“支援朝鲜作战”。

到了1952年末,随着战争的进展,中美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反登陆作战成为朝鲜战场的一个重要任务。此时,海军入朝作战成为一个重要选项,1953年2月下旬,人民海军首批参战部队组建完成,由海军副参谋长张学思任总指挥,包括2个岸炮连和1个海军布雷队,2个观测站和1个雷达站。

岸炮当时主要使用苏制B-13型130毫米岸防炮、B-34型100毫米岸防炮,以及苏制37毫米单管高射炮。被海军选定为预备参战部队的快艇第31大队当时仅成立一年,编有第1、2、3中队共18艘鱼雷快艇以及预备中队,大队装备的鱼雷快艇包括有当时自苏联进口的123型鱼雷快艇。由于朝鲜没有补给设施,31大队留在青岛备战,海军则加紧抢修安东大东沟的快艇码头。另外有一个海上巡逻大队完成临战准备,随时可以进入预定海域执行作战任务。

中国海军参加抗美援朝秘史,作战中表现优秀,成功阻止美军的偷袭

很快,人民海军机关从大连征用了5艘木制帆船,拆除了船上层的甲板建筑物,改装成了布雷船。4月初,布雷船从大连秘密出航,昼伏夜行,成功躲避美军空中侦查,并于4月6日抵达清川江口。

到1953年5月下旬,人民海军作战部队入朝完毕,主要部署在新义州平安南道。此时,朝鲜战局再次发生变化,中央交代的作战任务,主要是到朝鲜西海岸清川江口布设水雷,以阻止美军企图在朝鲜半岛最狭窄的地带,即清川江口至元山一线实行登陆。

在朝鲜布雷作战,成为人民海军成立后的第一次海上布雷任务。这种水雷是苏联制造的K6触发锚雷,分大中小型,从20公斤到180公斤重量不等,专门从安东用汽车运至清川江的前线。为了储存水雷和防止美军轰炸,工兵们专门在肃州附近的坑道侧面挖了每隔10米一个的山洞。

为了做到知已知彼,他们把所有的美军登陆舰画出图样,送到安东做成模型,大大小小做了100多个,对照模型了解美舰的作战性能,以求做到更精确的打击。考虑到战争结束后,还要清扫清川江航道以恢复通航。朝鲜西海岸水域的潮差平均大于四米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要求他们不设不规则,零散型的水雷阵,并要求在铺设过程中,以水雷在退潮后露出水面为宜。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任务,部队进行了认真研究。4月12号,由于连年遭受战火的摧残,清川江两岸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导航的参照坐标。为确保布雷准确到位,志愿军看中了敌占岛的一座山头,并决定偷袭到那里去设一个临时的航标灯。这个位置可以覆盖整个布雷工作海域。

中国海军参加抗美援朝秘史,作战中表现优秀,成功阻止美军的偷袭

晚饭后,几名志愿军战士神不知鬼不觉地潜伏进山,21时,他们准确地将导航灯放上了指定位置,解决了航海保障问题。与此同时,海上布雷分队也在规定时限内,将装满水雷的木船驶抵布阵区内。

由于作战计划做得详细充分,前后仅一个小时,海军布雷船就将90枚水雷神不知鬼不觉地放进了清川江底,可以说,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进行的。人民海军在完成布设任务后,及时撤回青龙里待命,在航道的四个区域共布设了190枚中小型水雷和部分水中障碍物。

很快,水雷阵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8号,美军试图从清川江突破,以争取更多的谈判砝码,他们派出了几艘舰艇在清川江先搞了一次试探性地登陆,结果一艘美军登陆艇当场触雷沉没,被迫撤回。

海军参加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不久之后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部队在后来的东南沿海反袭扰作战中表现优秀,如快艇31大队虽然未能在朝鲜战场参战,但在后来的一江山岛战役中建立功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