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中凸起的土块,专家却说是“凤冠”,无法修复,只能“复制”
导语:古有“四大幸事”,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作为幸事之首,其中“凤冠霞帔”必不可少;说明一下,“凤冠霞帔”又分两种,民间嫁女需要用到,多为一生一次,但皇帝正妻的“凤冠霞帔”却是其象征权贵的常备礼服。民间“凤冠霞帔”至今仍有出现,但皇室正统的却几乎没有,这就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好奇;终于,历史上著名的昏君“隋炀帝墓”被发现,专家却指着一块凸出地面的“土疙瘩”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凤冠”。
说到“隋炀帝”,了解历史的朋友或许并不陌生,一段“修运河,下扬州”的民间传说千古流传;且不说隋炀帝“下扬州”是不是为了“看琼花”的问题,仅是一条突击修筑的“大运河”就足以称之为奇迹,大运河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么看,隋炀帝为玩乐,耗费数十万民夫突击修筑“大运河”也并非一无是处,至于其究竟是不是昏君的问题,还是交给专家解答比较合适。
理论上说,“隋炀帝墓”也应该工程浩大,墓中金山银海才对,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2003年3月,扬州发现古墓,起初专家从砖室结构来看,还以为是普通墓葬。可随着“十三环蹀躞玉带”、“鎏金铜铺首”等文物的出土,专家竟发现,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墓葬,主人居然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隋炀帝”;据史料记载,隋炀帝虽曾富甲天下,但也是隋朝的亡国之君,其最初殡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与吴公台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以帝礼将其葬于雷塘,如今的考古发现也佐证了这一点。
说到这不禁有朋友坏笑,因为有一人比隋炀帝更受人关注,那就是名动千年的“萧美人”;说起这一奇女子,严格讲并不是隋朝人,而是前朝贵族,但由于魅力太大,虽然亡国却依然先后陪伴过六位帝王,后人戏称“六味地黄丸”,这也是有朋友坏笑的原因。还不止这些,隋朝灭亡后,瓦岗寨众人觉得萧美人有“乱世之祸”,纷纷请求“李密”将其处死;理论上说,此时的萧美人已不再年轻,可魅力不减当年,迷的李密舍不得杀她,又将其封为皇后,这也导致李密丢了江山。
从此以后,萧美人似乎人间蒸发一样,一说随李密遁走,一说“为隋炀帝守灵”;总之,考古专家发现“隋炀帝墓”后,同时也联想到了萧美人。但是,直到专家清理完墓葬后,除了发现800多件珍贵文物外,依然没有“萧美人”的蛛丝马迹;当然,出土这么多珍贵文物已是收获颇丰,一位专家在墓中做着最后的巡视工作。可谁也没想到,这位专家差点被地面上突出的一块 “土疙瘩”绊倒,还好身边有工作人员及时扶住了他;工作人员见此情景后,马上拿起工具准备将这块“土疙瘩”清理掉。
按流程讲,工作人员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毕竟主要工作已经完成,“隋炀帝墓”在以后还可能对外开放,这块凸出地面的“疙瘩”始终是个隐患;就在工作人员准备开干的时候,那位专家却拦住了他,并蹲下身仔细观察起来。原来,专家绊到的时候,也踢碎了不少“土块”,碎渣中竟泛出点点亮光,难道这里面还藏着什么宝贝?随后,专家掏出随身的小镊子,开始仔细拨弄土渣观察,发现那些“发光”的东西竟然是破碎的花钿、金簪、玻璃碎片等;专家看到这些不敢怠慢,忙招呼其他人,并开始清理“土块”表面的硬壳,可出现的依然是堆“黑东西”,但专家却兴奋得惊叫出声“凤冠”。
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胡说八道,既然是隋炀帝墓,就算出土也应该是‘龙冠’,怎么可能会有‘凤冠’,专家先把男女分清楚好不好?”其实这很好理解,有朋友或许已经联想到了前面提到的“萧美人”,难道这是隋炀帝与皇后的合葬墓?对于这一发现,考古专家十分兴奋,但还有一个难题;“凤冠”历经千年,如今已十分脆弱,再加上专家“踢”了一脚,其损毁程度可想而知,甚至无法从地面上取出。
文物修复专家被紧急调往现场,硬是蹲在地上观察了3天,这才拿出了解决方案;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说是拿出了“解决方案”,其实仅针对将“凤冠”撬出地面。修复专家先用特殊材料填充“凤冠”的凹凸纹路,然后用石膏固定形状,有用保鲜膜整整包裹了五层,最后才“掘地三尺”,硬是连整块地皮一起挖走,这才算安全运到了研究所;当然,这一过程极其复杂,三言两语的描述,专家却足足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本次考古的最大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顶“凤冠”;或有朋友会说“怎么可能,五千年中历代皇帝都有皇后,‘凤冠’虽然珍贵,但也不至于‘唯一’吧?”说明一下,在此之前的确出土过不同类别的“凤冠”,但据考证多为历代公主的饰物;对比皇后级别,严格来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凤冠”。
还需说明一点,如今的皇后“凤冠”虽然意义重大,但损毁同样严重,想要修复几乎不可能了;对此考古专家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决定以其为原型,再“复制”出一顶凤冠以供研究。考古专家这么一说,直接受害人就成了文物修复专家,如今“凤冠”脆弱到吹弹可破的地步,别说“复制”一件,就是原有形状和材质都难以分辨;话虽这么说,文物修复专家还是顶着压力接下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专门建起了一座拥有完整设备的修复室。
设备仅是辅助,想从一堆“残渣”中恢复原貌依然是困难重重;简短地讲,专家先用X光、CT、红外光谱、3D扫描等高科技绘制出它的原貌,又根据残渣分析确定凤冠各零件的材质、工艺等,难度已超出了语言形容的范围。不管怎么说,专家最终确定,凤冠的主要材质为:黄金、银线、珍珠、玛瑙、玻璃、铜线等数十种珍贵材料,其工艺那就更复杂了,用专家的话说“数百道工艺才能完成”; 总之,修复专家经过863天,整整三年的不懈努力,一件“复制”的凤冠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不过还需澄清一下,如今“复制”出的凤冠,严格来讲算不上“成功”,对比原件差距还是很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凤冠的材料太过珍贵,第二个原因连专家也坦言:还有诸多装饰难以复加,由于工艺太复杂,今天的这件仅能说做出了它的大概轮廓。虽说如今的凤冠仅是一件不完美的“仿制品”,但足以称得上是一件雍容华贵,技艺精湛的国宝级文物了;至于那堆“原件”,由于损毁严重和太过脆弱,专家将其珍藏于特殊环境中,展示在公众面前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今天想看还要靠些运气。
除了修复难度外,专家对“凤冠”还有关键的一点至今难以解释。据史料记载“钿钗礼衣,十二钿”,这是古人对凤冠的大概描述,理论上凤冠上应该有12件金钗才对;但专家却在如今的凤冠中找出了13件金钗,难道现代专家搞错了?关于这点,专家是经过多次高科技分析才得出“13金钗”的结论,“搞错”似乎不太可能;难道是史书“写错了”?为此专家又开始大量翻阅史书,但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有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现代专家没有搞错,史书也没写错,主要原因还是“萧美人”的魅力太大。
或许是隋炀帝为向其献殷勤,在凤冠上又加一件金钗,破例将“皇后规格”再升一级。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认为小编写的还可以的话,请点击小程序看一看。您的点击,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閱讀更多 文玩小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