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四年级,一玩游戏就开心得很,一做作业就愁眉苦脸,家长该怎么办?

风儿清


有一点我觉得题主可以放心:

一玩游戏就开心得很,一做作业就愁眉苦脸,是正常表现。如果反过来一玩游戏就愁眉苦脸,一做作业就开心得很的话,反而会让很多人觉得“不正常”。

而且以“一玩游戏就愁眉苦脸,一做作业就开心得很”为目标的话,我也是在不觉得有多大的实现可能,当然,如果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进行一些努力的话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成功的概率还是挺低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目标降低一下,改成“一玩游戏就很开心,一做作业也不犯愁”,我想还是相对更容易实现的。

关于游戏

一款“成功”的游戏必然是一款会让玩的人“开心”才是,否则一玩就哭的游戏孩子自然也不会表现出喜欢来。在这点上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非得让孩子变成“一玩游戏就不开心”这个极端。

让孩子能够做到合理控制玩游戏的时间即可。

关于这点,孩子自己恐怕还是比较难以自控的,通常还是需要父母来参与其中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学那些非常极端的方式,比如父母为了让孩子对游戏“失去兴趣”然后自己苦练游戏,比如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父母给孩子“代练”等等,我认为这都不是什么好的办法,因为本质上它并未解决游戏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只不过很多时候直接影响变成了间接影响,而影响的本身还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把目标定位到:你可以玩游戏,但是你能够控制自我以及玩游戏的时间。

如何做到呢?

我这里分享点我在生活中的几个经验,顺便说一下我孩子五年级,跟题主孩子一样,一玩游戏就开心的很,而且看别人玩他也很开心,最关键的是玩的还不错,比如之前王者荣耀自己也能单排到钻什么的,绝地求生还是其他乱七八糟的游戏玩的也都挺溜的。但是他不会犯愁学习,我们的每天学习量比一般学生来说会多出至少一倍以上,但是从未因为他喜欢玩游戏而影响这些事情,而且孩子即享受游戏也很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孩子成绩还是挺好的。

所以我说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彻底不玩游戏,那么太难了,但是让孩子“会”玩游戏,应该不是很困难,我这里分享以下几点供题主参考:

1、孩子玩的游戏尤其是他比较喜欢玩的游戏我也都会玩玩,而且我还会分析分析这个游戏如果想要玩好需要怎么做,还有这个游戏的好玩之处、“坑”人之处等等。

这样我就会跟孩子比较有话题来谈这个游戏——要知道如果你都不知道孩子喜欢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你就去告诉他“它”不好,对于幼童会有用,但是对于这么大的孩子而言他们只会认为“是你不懂它的好玩之处”,所以你的要求注定是不可能打动孩子的,最终只能是你说你的,而他玩他的。

举个例子:

我跟孩子玩王者荣耀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同学们都玩这个,所以孩子也想玩,而且明显属于那种上手比较快的类型,很巧,我也是这样的人。于是我会尽量缩短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而是把这部分时间用来跟孩子聊聊游戏。

我们聊的还是挺多的,比如各个角色的出装、铭文、技能加点、角色克制、打法、配合等等跟游戏本身有关的内容,还会聊聊这游戏为什么会这么火,为什么会让很多人沉迷其中,为什么会让很多人愿意花那么多钱在其中,以及游戏到底是如何开发出来的以及有多少鲜活的例子证明沉迷游戏的危害。于是我们玩游戏的“衍生”物就出现了——孩子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有兴趣,因为他知道这东西是几乎所有科技的基础,于是孩子对“编程”这东西也有了兴趣并且对于枯燥的代码(学的C++)也不会有太大的苦恼……

而在另一边,我们的游戏还是继续玩,只不过……

2、游戏时间的约定

我们最初是允许孩子周末玩玩游戏的,但是后来我们协商过之后觉得这样不好,因为他会一直惦记这事儿,所以干脆我们做了一个目标挑战:整个上学期间我们尽量控制不玩。这个真的挺难的,不光是孩子难,做父母的也难——因为你要把他“失去”的这块快乐找补回来,而不是借机再给他加点学习任务。

所以,到了周末,除了必要的学习之外我们需要花点时间去带着孩子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能让他快乐高兴的事情,最起码是让他能够放松的事情。如此才能填补回来那份快乐缺失之后的遗憾。

让孩子更加认识和了解游戏的本身,远比只是一味的禁止孩子去玩游戏更加有意义,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了解越来越深的时候,其实往往也就是他丧失兴趣的时候,这点对很多人都是通用的,而孩子往往更容易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更加单调的,而他们会更喜欢不断出现的新鲜的刺激、吸引。例如,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出去玩的吸引力会比玩游戏更强烈……而这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变弱,四年级应该还是来得及的。

关于学习

什么人会喜欢学习呢?

答案是:学习成绩好的人更容易喜欢学习。

这是因为对学生而言,学习本身除了带来知识上的收获之外更多的会让他们感受到其他很多方面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例如因为在学习上的进步或者是取得了好成绩,会让他们赢取来自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尤其是父母的认可和肯定,而这份满足感、成就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自信心,进而会让他们更愿意去继续的努力。

这是一个良性的正能量的循环。这就跟沉迷游戏一样,因为体验感太好了,所以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

但是反之,当孩子在学习上收获不到这些的时候,学习将会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因为无论他们怎么去做,他们都知道自己做不好,也很难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得到满足感。

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在谈赏识教育,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不断的取得进步而享受因进步而带来的各种认可,进而推动他们继续的坚持和努力。

所以题主不妨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

在这点上,我有如下的几个建议:

1、和孩子一起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这个环节还是很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后面的所有建议的实施效果,建议题主在做这个沟通之前先做一个提纲,想好都要说什么、怎么说。

重点是你要能够找出来孩子值得表扬的优点!

不会找不到的,很多时候家长找不到孩子优点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更加在乎孩子们的不足,因为不足被放大了,所以优点也往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而如何把优点转移到“学习”上是很重要的一步——例如我曾这么做过,而且是不止一次的这么做:我和孩子妈妈都会表扬孩子在游戏上的一些“钻研”的劲头(能想象一加三口组队玩王者荣耀和刺激战场吗?)如何用到学习中去!

注意!我们说的是“如何去用”而从来不会跟孩子去说“如果你把这个劲头用到学习上就好了!”之类的话,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用!

我会告诉孩子,如果你能够跟钻研游戏一样去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归纳”例如某类题的考察方式有哪些,某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哪些,自己常见的问题有哪些以及对于难题自己的钻研力度、钻研方法等等,都是可以把你“玩游戏的劲头”进行“发扬光大”的。

你看,告诉孩子具体应该怎么去做,远比你只是扔下一句“惋惜”的话更有直接意义。

其实如果你愿意的话,这个时候正是你们一起做以下几点的好机会。

2、和孩子聊聊学习的意义和好处

这点不难吧?

我只想提醒一下,谈这个话题的时候最好不要太正式,最好是在日常大家都比较放松的时候去聊。如此,这个重要的话题就不会变成“说教”,而更像是“经验分享”。

当大家习惯了去聊学习的时候,没准哪天你会发现孩子会主动跟你聊这事儿——说教特别多的家庭一般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因为孩子会担心他的一个问题会带出来你的一堆“说教”。

例如我孩子就有很多次会主动跟我聊聊他的学习问题,尤其是现在五升六了,关于“小升初”去哪的问题,他自己已经不止一次的跟我聊聊他的想法了,交流下来之后发现他想的还挺远也挺有道理的,对于这点我们肯定是会非常鼓励他去积极的分析的,因为他会不断的完善他的想法——例如他现在的目标是想当大学老师,而相当大学老师他知道怎么也得考个博士,而想考个博士那就得上研究生……最后他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他的初中必须得去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初中!

所以你看,此时的“学习意义”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的明确的,他懂得应该如何去利用这些。

3、跟孩子一起做一个关于学习的“小目标”

嘴上说的再多如果不能够落实到行动上都是白费,充其量也就是让孩子“兴奋”一下、让孩子“自信”一下,但是如果不能够让孩子去付出行动,那么一切还是等于白费。

因此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可以触碰得到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把这个目标设定成读完一本书、做完一本练习题、看完几个视频、预习多少内容……

然后做成一个表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

四年级的话可以可以跟孩子约定一下“奖惩”办法,例如孩子完成任务会有怎样的奖励,完不成会有怎样的惩罚,这里可以把“游戏”带入进来。

惩罚除了禁止玩游戏多久其实还可以换成让孩子写一个多少字的游戏攻略作文什么的……

4、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快乐”

我们都知道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努力”,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努力几乎是可以战胜天赋的,而努力的背后其实就是“坚持”。


让孩子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那么必然会带来正面的收获,而即使扑捉到这些收获并且基于孩子一定的肯定、鼓励,那么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会比较乐意接受来自父母的认可和肯定的。

而我们也知道,这种坚持的背后也会让孩子在学校里产生一些变化,例如成绩更好、表现更积极等等,这时候也可以跟孩子的老师沟通一下,拜托老师“该表扬的表扬一下,该批评的也及时指出来。”

如此给孩子带来的全方位的认可和支持,会让孩子跟多的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快乐”。

何为“快乐学习”?不是不学习,而是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而这些快乐并不仅仅会体现在“成绩”上。这种快乐远比游戏能够带来的快乐更容易让孩子上瘾。

5、营造更好的教育氛围

关于这点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想要完全说到位还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我这里就只简单的讲几点比较重要的吧,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1、生活中对孩子多点指导、多点鼓励,而少点批评,尤其是那种“破罐子破摔”的话例如“既然这样们干脆不要学了!”、“就你这样还学什么啊!”……这种话说不得,说了孩子就一定会往这方面靠,因为他们会认为“既然你总说我不行,那么我不行也是正常的”……

2、夫妻之间的感情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交友、婚姻的,所以如果你们夫妻之间经常吵架或者总是会“挑刺”数落对方的不是,那么就需要注意了——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做这些。多给孩子展示你们相亲相爱的一面,对孩子的自信心、乐观精神是有极大帮助的。

3、多带孩子参与一些活动或者自己组织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聊聊天,可以把你的工作中有趣的或者有教育意义的事情跟他分享,不必让孩子非得得到怎样的启发,哪怕孩子仅仅是知道“对”or“错”也足够了,因为孩子会慢慢的去思考这些问题的。交流会让你更了解孩子,而孩子也会更加了解和信任我们,这对未来青春期会有很大的帮助。

4、不要羞涩高速孩子“我爱你!”,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是很重要的。

在我们家有一个经常说的段子——一旦我们要求对方帮我们做什么事情而对方并未去做或者不想去做的时候我们就会说“哼!你不爱我了!”。这的确仅仅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者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我爱你”的间接表达方式呢?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才会更直接感受到孩子的爱,而孩子也会更勇敢的去对别人表达自己的爱。

5、关于父母在家里是看电视、玩手机、八卦还是也会静心学习一下等等问题我这里就不说了,我只说一点“书香门第”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文化。

6、尊重孩子的想法、建议以及要求,让孩子表达完整之后在去跟他交流一下他的问题在哪,而不是霸道的只是让孩子听我们的安排。孩子能够完成的表达对一件事情的想法,哪怕就算是这是一个给自己找的借口,那么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最起码会让他的总结、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而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保持思考,表达的机会比较多那么自然思考的机会也就比较多。

这点我孩子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这个特点,在家里孩子就是个话痨,但是我们从来不会打断他,而是很“配合”的让他说完他想要表达的,慢慢的孩子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了,尤其是在他的逻辑上明显的越来越严谨了,我想这是离不开他“思考”的帮助。

……

想讲这么多吧,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在成长,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成长,就像《银河补习班》爸爸对孩子说的:“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一样,我们大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那么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成长呢?孩子的进步又何尝不是我们的进步呢?

不妨让我们也努力一下试试?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一句话:先让孩子做作业,做完作业再让他玩一会儿游戏作为奖励!

小游戏玩起来又简单又快乐,也不用动多少脑筋,孩子觉得轻松好玩,当然喜欢了。比起游戏来,学习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遇到不会的题还要绞尽脑汁思考,当然会感觉到累了。这就是孩子遇到游戏就精神,一做作业就不开心的根本原因。

现在就是手机时代,手机哪个软件上都有小游戏,只要孩子拿起手机,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游戏的诱惑,尤其是男孩子。我家孩子上三年级,是女孩子,也喜欢玩一些手机小游戏,,只不过如果我严厉制止,她会听话放下手机,去学习或看书。我家孩子和几个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经常看到孩子们往群里发游戏的小程序,可见,玩游戏是不能完全制止得了的。

既然一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玩游戏,那么可以按照“先重要后次要”的原则,让孩子先做必须完成的事情,再把玩游戏的时间作为奖励。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完成作业,就坚决不让他玩游戏。

一旦规则形成,孩子也就习惯接受了。孩子也由此知道啦,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娱乐的时间要往后排。这样,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再玩一会儿游戏,家长不唠叨焦虑了,孩子也没有心虚罪恶感了,两相得宜。


小作家起跑线


孩子四年级了,一玩游戏就很开心,一写作业就成为不了怎么办?

我想说的是,所有的孩子打游戏都会比写作业开心得多。

因为毕竟打游戏是娱乐,休闲娱乐谁都愿意,包括大人来说,打游戏看电视,看刷片刷抖音都是很开心的。

但是作业是任务,任务就是要他不想做,但是必须完成的。

那孩子现在是四年级了,他就开始有一定的评判的标准。

要好好跟孩子沟通一下,不反对他打游戏,但是必须先完成作业,并且作业的质量要过关。这样才会活的打游戏的权利。

还有就是带孩子去体验生活,让孩子知道自己现在不学习有很多知识,一直玩游戏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前段时间就播出过,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去捡垃圾,一天只赚了两块钱,没有钱坐公交车还要孩子自己步行回去,还是从那之后就知道,原来上学还是蛮轻松的。孩子也知道他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写作业给他这一个理由,或许他们写作业了就没有那么多痛苦了。

反正对于四年级的孩子不能来硬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一些自我意识了,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方法对于他们以后的影响,这样孩子相对来说就会好一些。

关键是父母保持好和孩子的亲密关系,说的很多话还是愿意听进去,而不是,你作为司令指挥,他们必须完成。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就很容易逆反你越不让他玩游戏,他就越玩游戏。

如果是这样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就先修复亲子关系,让孩子把你当成父母甚至当成朋友,这样会好一些。


亲子成长手册


孩子玩游戏开心,做作业苦闷,这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但解决的办法一定是“疏”,而不是“堵”!

人都是趋乐避苦的,孩子这样的表现,一定是游戏给他快乐,而做作业给他的只有痛苦。那么,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把学习和快乐连接起来,和痛苦分离开。要做到这点,首先就是要搞清楚孩子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环境,学习上的缺漏,对老师的不良情绪,或者跟同学的关系等等。找到根源才会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障碍,接受学习,努力学习。如果忽视或者无视孩子的“病因”却一味地强迫孩子断掉网瘾,只会导致亲子关系变糟,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度,反而更深入的迷恋网络世界。

解铃还须系铃人,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了解孩子,那就从现在开始去了解孩子,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用陪伴和鼓励去帮助他拥抱学习,而不是批评和惩罚。请记住,教育的前提是亲子关系良好,不要为了教育孩子,伤害了亲子关系,这样你会得不偿失。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引导帮助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无条件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近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习的重要性,他会慢慢远离网络世界的。

祝你教子成功,家庭幸福!


小贝勒绘画馆


其实家长都知道怎么办,就是没有办法落实。打游戏上隐,学习没精神,唯一的办法就是戒掉游戏隐。那种打游戏与学习两相兼顾两不误的说法或做法,是自欺欺人的误导,千万别信。

怎么办?家长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断绝任何孩子打游戏的时间和途径。当然,一开始孩子要反抗哭闹,不妨先任由他撒泼,然后谈判讲条件,只要是不打游戏,原则上可以答复其他条件。注意,即使孩子做出坚决把学习搞好的承诺,有条件地打游戏也不行。

玩游戏上隐,已经成为中小学学生的一大公害,多少大有前途的学生均毁在了这上面,其例子不胜枚举。

您的孩子尚在小学四年级,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那么后果不堪没想。试想,这么小的孩子尚且管不了,等以后初三怎么办?高三怎么办?所以,家长在此问题上,千万不要心软,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要狠狠抓,抓到底,这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啊!


曲河堰


1、四年级规划

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开始逐步固化下来,所以这个阶段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

而四年级的学习内容难度也有了质的改变。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出现浮动是正常的,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帮助辅导他们顺利过渡。

◆ 语文指导:

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四年级的同学会明显感觉到语文不再像以往那样可以轻松拿高分了。

四年级孩子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学习心态和习惯都在小学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数学指导:

四年级开始学习几何、计数、行程、数论等课程,并开始接触五六年级学校统测、小升初考试及杯赛必考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孩子所接触的数学体系日趋完善,开始深入学习小学奥数学四大体系:几何、计数、数论、组合,需要通过知识提升为今后的各大杯赛和小升初考试做充足准备。

◆ 英语指导:

四年级是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英语的学习已经从单词的逐渐转移到句型。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十分重要。

孩子在这个时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简单的句型,因此可以给孩子补充一些英语小短片、小歌曲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培养英语语感。


科学做家长


小孩子喜欢手机上的各种游戏,是因它能带给孩子开心快乐,带给孩子刺激,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太爽了!”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这也是孩子沉迷其中的最主要原因。既影响了学习,又对身体健康无益,是家长和老师都头疼的问题。


那么做为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使其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上来,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需要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第一,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让手机能极少的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中。

我们许多做家长的,一边极力阻止孩子玩手机,给孩子讲手机的危害有多大,一边是自己稍有时间就在看手机,可能你是在工作或者说在看新闻,但孩子不理解,孩子只知道你是在玩手机,他们会想危害那么大,大人们却都在玩。

所以和孩子在一起时尽量让手机扮演一个可以接打电话的工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翻看,也尽量不让手机出现在孩子的视现内,长时间的不见就能很好的降低孩子对手机的痴迷程度。

第二,家长多观察孩子,用他喜欢做的事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可能大家会说,他就喜欢玩手机,别的都不感兴趣,其实不然,人一般都是在现实社会中无法满足自己才会在虚拟世界找一份存在感,孩子也一样,他需要被关注,需要互动,就象每款游戏他都是多人参与互动的。

这就要家长的细心观察了,孩子肯定有一种喜欢的运动,只是不被重视而已,比如孩子平时喜欢打乒乓球,你可以给他报一个班,让他在闲暇时去练球,到正归的场所感受那里氛围,家长不能就此不管了,你还要时时关注此事,在吃饭时或者其他闲时问问他,练的怎么样?有没有进步?我们打一场,看看你的水平怎么样?

这样孩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上面,一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关注手机,二还能很好的转移他的注意力。

第三,家长要多陪孩子,多与孩子互动,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不要老是呆在家里。


都说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他慢慢长大,这个道理家长都懂,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总是被工作太忙,工作太累,没时间而推托掉了,其实静下心来想想,真的就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吗?

可以利用晚饭后带孩子出去转转,让孩子从一天紧张的学习中出来放松一下,或者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不要老是让孩子呆在家里,除了看电视就想玩手机,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别的精神寄托,只有用电视和手机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总之,想让孩子不再沉迷手机,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慢慢回归正常学习生活中来!


我爱星空127


换个方法先写作业,不写不许玩,错题,不许玩,只能半小时玩游戏,不听叫他站着,大人在旁看书,不许离视线,孩子想通自然找你,不找你你就幸苦点培他,多崭孩子告饶才行,以后坚持学习方法。


范杰新年快乐


孩子玩游戏是天生,人都一样。其中的核心就是游戏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就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游戏没有失败,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有的还发生了恶性案件,就是孩子没有走出游戏。

我曾经说过,怎么样让孩子戒掉游戏呢?其实方法很简单,让孩子丢掉成就感。你发现没有?孩子玩游戏,玩的都不是集体游戏,之间没有差距。如果反过来呢?几个孩子一起玩儿,定规则,这样就比较好办了,很多孩子就不爱玩儿了。

原来我还曾经推出一个更极端的想法,把游戏加入考试。这样很多孩子会讨厌起来,因为游戏里的题,比学习的课还麻烦多了,孩子们懂而定位吗?不过这是一个大工程,从教育部门到商业部门,都得联合起来,做起来比较难,这只是一个想法。

现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父母做表率,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有一位老领导就是这样做的,孩子学习在里间,开着门学习,父母尤其是父亲,就是老领导在外屋也学习文章,他们每天只看半小时的新闻联播,然后就是学习。孩子学习就是这么过来的,孩子现在美国工作。

所以让孩子好好学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家长自己先做起吧,孩子的父母你们能做到吗?谁叫咱是做父母的呢?



孩子是博士


四年级,是高年级,不是一年级,玩游戏是开心,但不学习会伤心,期未考试会更伤心,每天学习完,奖励五分钟玩游戏,下午学习完,也五分钟,今周未让订五分钟,玩了十分钟,她说下午不完[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看她能做到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