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抗疫紀錄片爭議背後:中醫話語權的爭奪激烈

一部抗疫紀錄片爭議背後:中醫話語權的爭奪激烈

來源丨金微觀察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80萬例,死亡病例達38714例,意大利等地死亡率超過10%,中國作為疫情最先爆發的地區現在成了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中國靠什麼控制住了疫情,除了強大的動員能力,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中醫藥,如果不是中醫藥,我們不會這麼快的將輕症患者治癒。如果不是中醫藥,我們不會這麼快的將重症和危症患者拉回到普通病房。如果不是中醫藥,我們不會這麼快遏制住疫情。


這點無論是中央聯防聯控工作組還是國務院新聞發佈會都予以了承認,中央電視臺“全球疫情會診室”多次邀請中醫專家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越來越多國家認可中醫藥戰“疫”之功,中醫藥頻頻走出國門!


當然,如果你是中醫黑,或者選擇性的無視,那就另當別論了。


一部抗疫紀錄片爭議背後:中醫話語權的爭奪激烈


01全景紀錄片


這兩天,因為一部抗疫紀錄片在中醫圈引發關注和爭議。


3月30日,中新社推出五集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系統梳理中國戰疫進程,全景展現疫病突襲狀況下的中國作為。五集分別為《疫病突襲》《全民戰疫》《中國速度》《醫者大愛》和《四海同心》,其中第四集為《醫者大愛》。


紀錄片以平鋪直敘的白描手法記錄了廣大醫務人員的戰疫經歷,視頻中有名字、有特寫鏡頭的,一共11名醫生,只出現了一名中醫生“張伯禮”,不是以中醫生的形象出場,而是以中央指導組專家總結講話的方式出現。


“整個紀錄片卻隻字未提中醫,也沒有一幀服用中藥和中醫治療的畫面。”各種中醫人士發文稱紀錄片“無恥”、“瞎眼”等,一時刷爆了圈子。


很多中醫人士不滿的理由是:武漢疫情十分危急,西醫束手無策、一直在強調沒有特效藥時,正是張伯禮等人第一時間帶領中醫國家隊奔赴武漢,成立中醫治療專區,廣泛深入地推廣普及中醫治療方案,快速高效地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讓患者成批成批地治癒出院。但中醫戰疫場景,紀錄片一丁點都沒有進行展現。


一名中醫人士追問:這個視頻到底想表達什麼?到底想引導什麼?到底想掩蓋什麼?這到底是哪門子的“全景紀錄片”?


當然,中醫人士焦慮憤怒的原因是:17年前抗擊非典時,中醫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戰疫結束,沒有任何中醫人士受邀參與慶功會,“主流媒體”幾乎都在宣傳西醫,中醫藥的貢獻遭抹殺,消失在輿論的視線裡。


02中醫話語權


“中醫從來沒有贏過一場網絡暴力,但卻從來沒有輸過一場民族大義。”在疫情之前,本著不爭論的態度, 不少中醫人士用這句話安慰自己。


隨著疫情的進展,中醫藥作用突現,而中醫黑卻以“中藥安慰劑”、“新冠自限性疾病”“患者自愈”等偷換概念,掩蓋中醫藥的功勞,耽誤病人用藥,激起了網絡的聲討。後期,中醫治癒人數成批成批增長,主流媒體從最初“遮遮掩掩”到不得不承認、不得不報道。


這一次,所謂的戰役紀錄片,只是一家媒體的視角,也只是代表了其立場,立場決定了鏡頭的選擇,或是選擇性報道、選擇性無視。可能當事媒體也沒有意識到會激起軒然大波。


但這個紀錄片觸動了中醫的敏感神經,強烈的輿論反彈背後,其實是中醫人士對中醫的捍衛,也是對話語權的爭奪,用他們的一句話說:“中醫不僅要贏得這場民族大義,還要打贏這場網絡論戰。”


事實上,很多媒體對中醫的態度,也形象地勾勒出了中醫中藥在當下的中國所處的尷尬境地,因為不科學、沒有效果、沒有雙盲測試等的標籤存在,中醫藥治好了病,也要打折扣。


這不僅是榮譽的問題,而且涉及到社會的認知問題。


今年3月3日,張伯禮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最後,我想提醒的是,疫情過後也別遺忘了中醫藥,還是要繼續推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後來,張伯禮再次接受媒體採訪,又言辭懇切地談到希望社會不要忘記中醫藥。“不要忘了中醫藥”,他向每個採訪的記者唸叨著這句話,也是希望藉著媒體為中醫藥發聲,這句話意味深長又無奈。


張伯禮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當時中國-世衛組織的疫情考察專家組中沒有中醫藥專家,疫情報告中,中醫藥幾乎沒有涉及,這是讓他耿耿於懷的事。


作為中醫藥的代言人,每次有媒體採訪的機會,張伯禮都不忘為中醫藥爭取點話語權。


一部抗疫紀錄片爭議背後:中醫話語權的爭奪激烈

3月22日晚,央視《面對面》採訪張伯禮,當說到武漢的情形時張院士流下了落淚。剛到武漢時,武漢的情況是很嚴重的,醫療資源已經枯竭,病人排不上對,醫院人滿為患,完全顧及不過來,採用類似大鍋煮藥的方法給接觸者服用中藥,無疑是最好方法,事實也證明,這是一個好方法,然而當時卻阻力很大……

張院士在採訪中說,一開始中醫藥的推廣是很難的,很多人說中醫藥沒有效。


當記者問哪裡來的反對意見?張院士回答說,都有。


“都有”兩個字含義很大,一方面是很多患者的不信任,採訪中張院士也提到過,開始一個小姑娘不信中藥,後來慢慢接受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許還有來自某些利益集團的壓力……


張伯禮此前採訪中說到中醫黑,“中醫黑一個是糊塗,一個是背後有利益集團在操縱”,他希望國家要對有組織的中醫黑要嚴格管理。


既然這次中醫藥能治病救人的效果已經驗證,國家三番五次說明,但為何中醫黑還是如此猖獗,大到讓國家防控組專家忌憚的地步,大到影響老百姓不信不吃的地步,除了固有的觀念意識,還有利益集團持續的影響存在。

03中醫特效藥


輿論陣地,你不佔領,別人就佔領了。


我在3月初曾提出中醫藥是中國版的“特效藥”,只是無法獲得社會廣泛認知和傳播,很大程度上在於輿論的阻隔,這導致中醫藥的效果有事實層面上的驗證,但無形的手依然在控制著他,使得中醫藥的聲音靜悄悄。這背後存在話語權的問題,比如特效藥的命名權、輿論的負面對沖、輿論的降維打擊等。


現實就這樣,你不說,別人就說了,你是被表達。即使你在實踐中有效果,但是,話語權不在你手上,別人想怎麼說你就怎麼說,你不科學、你沒有臨床、沒有雙盲測試、你的論文有問題,你是安慰劑、你治的病人是自愈等等,有一百個理由可以辯駁你。


好在其後,各個國家部委來為中醫正名。3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為中醫正名,這次新冠疫情中,沒有西醫特效藥,也沒有疫苗。但中醫的三藥三方,就是最好的特效方案。


所謂“三藥三方”,是指篩選出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藥。


國家衛健委數據也表明,沒有中醫藥,這場抗疫大戰是很難這麼快拿下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後派出5批近800人的專業隊伍馳援武漢,全國支援武漢的醫療隊裡有4900餘人來自中醫藥系統。在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中,有74187人使用中醫藥治療,佔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佔90.6%。臨床療效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


當然,無論怎麼否認怎麼狡辯,都無法忽視中國與全球對比的數據,部分地區超過10%的死亡率的事實 。群眾的眼睛是血亮的,這一次中醫中藥大放異彩,用中醫中藥切實的療效教育了一大批對中醫有誤解的普通人,也教育了一大批對中醫不認可的西醫大夫。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指導組組長孫春蘭在《求是》雜誌上撰文,中醫藥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注重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辨證施治、多靶點干預的獨特優勢,首次大範圍有組織實施早期干預,首次全面管理一個醫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區,首次中西醫全程聯合巡診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醫藥為特色、中西醫結合救治患者的系統方案,成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是抗擊疫情的重要方案,正為全球抗疫作出貢獻”。


可見,國家層面對中醫藥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了,但是媒體、社會要改變過去的認知,可能還需時日。


相關:中國版“特效藥”靜悄悄


金微觀察,由財經媒體人、科技工作者一起打造,不偏不倚、不左不右,用邏輯看清事實真相。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