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观行》讲了什么?

红林主人


《韩非子·观行》以“道理论”作为哲学基础,“因道全法”,将“道”转化为“理”,借助“圣人”之手将其投射为现实中的“法”。并以“圣人”与“众人”的对立不对等关系,实现了“法”与“众人”本性的合一,统合于“道理”。他以“法”吸收“术”,用“法”统摄“势”,将“法”、“术”、“势”合三为一,上合于“道”。在韩非看来,他的“法”实际上已经成为“道”与“理”的现实体现,成为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综括人情、事理、物理的宇内总规则。而韩非正是以其法治学说作为直接依据,展开了全面的历史批判。韩非提出“自然之势”,以此排除了人力所不及的因素对人类社会治乱盛衰的干预。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贯彻法治、违背法治的历史。出于对“必然之道”的追求,他没有将法治的历史起点设定在“生民之初”,而是以有史可征的尧的时代作为始点。其后,历史便遵循着“先圣创制、后圣绍述、治乱交替”的理路演进,治乱周期的长短则以“圣人”的出现作为分割点。他以“三世论”划分历史,体现出他对宏观历史进程的理论抽象水平;但他也重视“五帝—三王—五霸—当今之世”的历史分期法,这种历史分期法与治乱交替的宏观历史进程相吻合,将韩非的历史思想与诸子的历史思想纳入了公共论域当中。



废墟磁极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在《观行》一文中,要求统治者(领导者)应正确认识各种人的能力特点,不要强其所难,而要量才任用。虽已过去二千多年,但其中的道理现在读来仍受益不少。全文如下: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心缓,故弦统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绩短,之谓明主。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有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有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

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圣贤之朴深矣。古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明于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贲育之不能自胜,以法术则观行之道毕矣。”

意思是说,古人鉴于眼睛不能看见自己的面孔,所以借镜子来观察面容;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大道来纠正自身。因此镜子不会有照见瑕疵之罪,大道亦不会有彰明过失之恶。眼睛离开镜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人们离开大道,就不能辨别是非。西门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皮带来提醒自己从容;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补充不足;用长的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天下有三种定数:一是智者也有办不成的事情,二是力士也有举不起的物件,三是勇士也有战不胜的对手。所以即使有唐尧的智慧,却没有众人的辅佐,大功就建立不起来;有乌获的力气,却得不到别人帮助,也不可能自己举起自己;有孟贲、夏育的勇猛,却没有法术作为保障,仍不能总是取胜。所以形势总有不具备的,事情总有办不成的。所以乌获以千钧为轻而以自身为重,不是他的身体比千钧重,而是形势不允许。离朱易于看清百步之外的毫毛,却难以看到自己的盾睫,并非百步近而眉睫远,而是条件不允许。所以明君不因乌获不能自举而为难他,不因离朱不能自见而刁难他。顺应可获成功的形势,寻找容易成功的条件,所以力少而功名成。季节有盛有衰,事情有利有害,万物有生有死,君主对这三种变化表现出喜怒之颜色,那么忠贞人士就会离心离德,聪明的人就会摸到君主底细了。所以明君观察别人,而不让别人观察自己。明白唐尧不能单独成功,乌获不能举起自己,孟责、夏育不能胜过自我,运用法术则观察臣下行为的道理就尽在其中了。

这里的“法术”,是法与术的合称。法指法治,术指君控制臣的策略,手段。虽然法术已然过时,但韩非子作为法家的大师,指出了宇宙万物都有实和虚、利和害、生和死两个方面,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提出人力所不及的片面要求。而应该以法术观察人,用正确的方法来观行。




行者带你看世界


古人鉴于眼睛不能看见自己的面孔,所以借镜子来观察面容;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大道来纠正自身。

因此镜子不会有照见瑕疵之罪,大道亦不会有彰明过失之恶。眼睛离开镜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人们离开大道,就不能辨别是非。

西门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皮带来提醒自己从容;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补充不足;用长的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天下有三种定数:一是智者也有办不成的事情,二是力士也有举不起的物件,三是勇士也有战不胜的对手。

所以即使有唐尧的智慧,却没有众人的辅佐,大功就建立不起来;有乌获的力气,却得不到别人帮助,也不可能自己举起自己;有孟贲、夏育的勇猛,却没有法术作为保障,仍不能总是取胜。所以形势总有不具备的,事情总有办不成的。

所以乌获以千钧为轻而以自身为重,不是他的身体比千钧重,而是形势不允许。离朱易于看清百步之外的毫毛,却难以看到自己的盾睫,并非百步近而眉睫远,而是条件不允许。所以明君不因乌获不能自举而为难他,不因离朱不能自见而刁难他。顺应可获成功的形势,寻找容易成功的条件,所以力少而功名成。

季节有盛有衰,事情有利有害,万物有生有死,君主对这三种变化表现出喜怒之颜色,那么忠贞人士就会离心离德,聪明的人就会摸到君主底细了。

所以明君观察别人,而不让别人观察自己。明白唐尧不能单独成功,乌获不能举起自己,孟责、夏育不能胜过自我,运用法术则观察臣下行为的道理就尽在其中了。

这里的“法术”,是法与术的合称。法指法治,术指君控制臣的策略,手段。虽然法术已然过时,但韩非子作为法家的大师,指出了宇宙万物都有实和虚、利和害、生和死两个方面,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提出人力所不及的片面要求。而应该以法术观察人,用正确的方法来观行。


聚南北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心缓,故弦统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绩短,之谓明主。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有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有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圣贤之朴深矣。古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明于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贲育之不能自胜,以法术则观行之道毕矣。







卫冕


红林悟道《韩非子-观行》第一章 自明

2019年岁末,2020年年初,正值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春节,全国人民喜迎新春,准备阖家团圆过大年,可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神州,害我国人,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此次世所罕见的疫情,就象战胜历史上任何一次苦难一样。

客观的讲,疫情的主体是人,我们就不得不从人的行为入手来审视这场给我们带来无数痛苦的灾难。所以今天开悟《观行》很有必要,我曾经写过“不是我佛不慈悲,而是我辈不开悟”,疫情无情,这是客观规律,它不会因人类的痛苦和祈求而退去,正是无情才能让人类刻骨铭心,不能忘却,有所警醒,诚心受诫,敬畏自然,善待生命,和谐共生。

人类文明其本质是教训,是自己对自己的训诫,是人类历次苦难的总结,绝不是什么文明成果的展示与自夸。我总在想人类为什么总会遭受各种苦难,为什么不能顺顺利利呢,是人类自身的问题,还是什么其它原因?受自身认知的局限,人类自身摆脱不了自己的意识去认知这个世界,所以我们根本就找不到人类自身以外的答案,所以一切苦难的产生只能是人类自身了。就本次疫灾看,我们不能怪蝙蝠,只有怪人类自己,贪得无厌让我们自己找上了病毒。蝙蝠身体有病毒,这是客观实事,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无视客观实事主动找死,这就没办法了,圣贤早说过:自作孽,不可活。

韩非子《观行》第一句就将人类自身放在自然之中,承认人类自身的不足与无知。我们屡次受难而不改,就是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其结果吃了更大的苦,受了更大的难。韩非子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意思是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用镜子照着观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法术来修正自己。

人类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苦难后,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万能的,人类也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而已,和其它动物一样也要吃也要喝,有生有死,同时,也意识到身处自然也有自己不知道的事,人类并不能预测未来,事物更不会按人类自己的想法去发展。准确的来说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最多也只是达到了5%,而剩下的95%均为未知世界。而这剩下的95%恰恰就是我们要敬畏与共生的,人类认知世界绝不是为了所谓的征服世界,从病毒角度讲,人类连一个小小的蝙蝠都征服不了,何谈征服自然。

在人类所认知的5%里面,最难认知的就是人类自己。所以韩非子才说我们看不到自己,才会借用镜子看自己。人类看不见自己,这是客观实事,在镜子没有发明之前,我们借用水中的倒影来看清自己,等到镜子发明后,人类却用来梳妆打扮。文人将镜子比作规矩,用来正身,将现实中在自己与理法中的自己做对比,找差距,达到正衣冠正思想的目的。

韩非子的话起码让我们知道了二个基本的问题与实事,一是我们人类自身的渺小与无知,二是知道如何去避免因自身的渺小与无知遭受灾难。韩非子给出的答案很明确“以镜观面、以道正已”,以镜观面知美丑,以道正已知得失。“以道正已”中的“道”是一很广泛的概念,可以是宇宙法则,可以是自然规律,可以是修身准则,可以是国家法律,可以是行业规则,可以是公司制度,甚至是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总之一切向上向善的行为都是“道”的外在表现。这一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来源不管是那里来的,总的根源还在于人类自身,明知蝙蝠不能吃,为什么要吃。看看那些扑杀、贩卖、消费野生动物的画面,就知道这样的疫情只是迟早的问题。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

新冠疫情,警醒世人,圣贤训诫,谨遵慎行,否则,性命攸关。知理易,践行难,坚持更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